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残寇在线阅读 - 第一百九十二章 砸响窑

第一百九十二章 砸响窑

    以下是:为你提供的小说正文,敬请欣赏!

)

    该地夏朝属扬州,是皋陶后裔封地。秦属九江郡,汉初属衡山国,后改属庐江郡。

    南朝设开化县,属庐江郡,梁武帝时设霍州,隋初属庐州,后属庐江郡。隋文帝开皇初年设霍山县,由此得名。

    唐代霍山兼霍州,应城、潜城、开化、灊县五县之地,属淮南道寿州。宋太祖开宝八年,霍山并入六安县,属淮南道寿州。徽宗政和五年,改属淮西路寿chūn府...清初以来,霍山一直归属六安直隶州治下,其地已是安徽地界。

    霍山县东与舒城比邻,南与岳西县相望,西与金寨县和英山县交界,北与六安接壤,距合肥约三百里。

    夹在湖北、安徽之间,北边遥望河南,虽然属于三不管地带,又有大别山可以为依靠,却是四战之地。一旦被大军合围,失去发展的空间,军队的实力再也无法壮大。

    杨秀清领兵多年,深知退入霍山不过是不得已的选择,然而要打破封锁,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现在要摆脱困境,也只能指望石达开了,要是石达开所部声势够大,能够吸引敌军的注意力,他就能突破包围圈,择地再发展了。

    只不过那都是以后的事,眼下最要紧的,是如何度过这个年关,前度行军过速,军粮告急,四万多张口可是等着吃喝呢。

    “这霍山附近,都有哪些有名的大户?”

    太平军刚到霍山,对这个新地盘还没摸底,虽然有兔子不吃窝边草的说法,形势所bī),只能先在附近解决补给了。更何况,杨秀清也没打算真把这里当久踞之窝。大军吃紧,说不得只好从附近开始下手了。

    “县城里那些土财主都已经清理完了,千把户的小地方,还真是没几多油水。”

    卢贤拔领了一军驻守县城,不到万人的小城根本就不够刮地皮的,几家所谓的富户,也不过搜集到了几百石米而已,也就够支应大军数rì之粮,杯水车薪。

    这霍山虽然是山清水秀,又临近富庶的江淮,却是个有数的穷地方。由于地处大别山区,地形复杂,山峦重叠,交通不便,既不好种地,又不好经商。所谓“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穷苦之地,就是富户都是矮子里拔将军,也就能吃饱饭而已,更别提供养数万大军在此生存发展了。

    作为杨秀清的亲戚加心腹,卢贤拔虽然不过守了个小破县城,却也够让黄维江等人眼馋的了。要是以往,一座小城算的了甚,还不如武昌一家大户油水来得多。

    可如今眼目下,蚊子腿虽然细,可也是啊!

    为了安全起见,现在杨秀清部太平军主力驻扎在山中,他可不想再次被围困走投无路了,边不过黄维江、林大基、李俊良与林锡保四员大将,军中又向来缺少文士,事事要过问,还真是劳神费力,累!

    尽自想要鲜衣美食的享受,却也只能暂时忍着。

    “卑职倒是听说霍山东南面有一座杨三寨,几百年来都没被打破过,积蓄想必少不了.....”

    卢贤拔守着座县城,到底是消息灵通些。

    “哦,有这么厉害?”

    知那种大山寨能坚数百年,必然有其生存之道,不过人被bī)急了往往会有些个失去理智,杨秀清自忖经百战,数万大军攻打一座小小的寨子应是不在话下。

    待到卢贤拔详细介绍了该地的形,杨秀清等人两眼已经开始放光了。

    “全军将士能不能过好这个年,就看这一锤子买卖了,好好打探去。”

    .....

    大别山主峰白马尖雄踞霍山境内,高六百丈。白马尖山势磅礴,巍峨壮丽,聚高、雄、峻、特为一体。山峰形似白马,立地摩天,为大别山的最高峰,山上布满了奇松怪石。站在白马尖山顶,大别山的风光一览无余,群山、云海、天空错落有致,次主峰多云尖近在眼前。

    白马尖和多云尖遥遥相望,并称姊妹峰。二山之间常年云雾翻飞缥缈,波澜起伏,浩瀚似海。

    两座山峰山脊相连,成了一条通天大道,在初chūn时节,沿山脊而下,漫步途中,顾盼南北二侧的景sè,可以体会到大别山名称由来的典故,李白诗曰:‘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

    而此时此刻,在多云尖脚下的多云寺,如今成了杨秀清的行营驻地,大雪封山,寂静的山岭因为数千名士兵的到来而变得喧嚣起来。

    “呜呜呜---”

    随着悠长的号角吹响,山上山下的士兵开始集结,四五千名太平军士兵整队出营,踏着积雪冒着寒风向东而去。

    十二月二十三,正是农历小年,杨秀清经过了两天的打探,确定了在这年关将近的时候突袭杨三寨的计划,在这样的rì子,应该是猎物戒备最松懈的时候。

    “大家伙走快点,今晚宰肥羊,有酒有啊!”

    刚下过雪,路还算好走,太平军安顿下来几天,没有追兵的压力,士气也慢慢恢复了些子,知道今儿个要砸响窑,jīng神头都提起来了。

    连rì来颠沛流离的rì子实在是过够了,能大鱼大痛快吃喝一顿,想起来就提气。

    大军带了几名熟悉道路的向导打头,专挑僻静小路行军,倒也没有惊动多少百姓,无人知道有一支数千人的部队会在这当口顶风踏雪去袭击一座偏远山寨。

    自清早出发,赶了五六十里山路,终于在傍晚时分赶到了杨三寨左近,目标已经遥遥在望。

    这杨三寨位于霍山东南,与舒城、岳西、霍山、金安等地交界,东南与万佛山、万佛湖相连,北与东石笋相通,地势险要,向来为土匪盘踞之地。

    关于这个寨子,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在明朝初,寨边住着一户姓杨外姓,家里出了个排行第三的小伙子,乡里称他为杨三。

    这杨三自幼丧父,杨母含辛茹苦地把他养大chéngrén,生得高达魁梧,高丈二,膀阔四维,力大无穷。

    一rì,他老母从山下给送饭,不慎跌下悬崖峭崖,掉进河里。杨三连忙抓起巨石砸河想要拦住杨母。

    可惜杨三没能拦住母亲,且不知去向,他追下山寨去下游山顶眺望,又去山下河滩里寻找扒母亲的尸体,还是没有扒到,再往下去的河滩里,母亲的尸体已浮显出来了。

    据说杨三寨建成后,因为杨三的勇武,山寨威名震四方,引得明太祖朱元璋都亲自率兵来攻打。

    朱元璋提点大军兵临杨三寨,在他看来一座小小的寨子不堪一击,来时心愉快,在马背上吹着笛子,上岭连吹九支曲子。大军来到尘土岭,远见跑马行军的尘土飞扬。朱元璋来到欢喜岭一看杨三寨地如弹丸,何需大动干戈,不大笑起来。来到箭头岭,试探地向杨三寨shè了一箭。他骑马一直来到马下沟,才跳下马来休息。

    然而杨三寨地势险要,明军数rì攻打不下,只有围困,朱元璋自己班师回朝,并大骂杨三寨“远望一把伞,近望一座城,千军万马攻不破,自死自烂字糟瘟”。

    到了最后,寨中的粮草渐尽,面临不攻自破的险境,杨三想出一条妙计,叫人把狗用饭喂饱丢下寨。明军见这条狗都有饭吃,不知围到猴年马月才能困死山寨,于是无奈撤军.....

    杨三寨的传说虽然是附会,杨三说白了也不过是个安营扎寨的土匪罢了。

    然而这里颇得地利确实真的,杨三寨地势险要,山体雄伟,山势险峻,四壁如削,尤以东北面悬崖面临万丈深渊。寨子内有星罗棋布的山洞嵌在崖壁上,似高楼大厦的窗居高临下,悬空惊胆。

    寨顶东部又有一天然水池,涝不溢,旱不涸,常年水澈如滤,只要粮食足用就不怕被围困。

    是以,许多年来这座山寨与其说是霍山一地的豪绅,还不如说是一个土匪窝。只是杨三寨一直遵守兔子不吃窝边草的寨规,从不曾祸害乡里,就是打家劫舍,也远处百里之外,多在淮西各府县做那无本买卖。

    几百年下来,杨三寨屡次被围剿,却又屡次生发起来,本地官府干脆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予理会了,只要不在当地作案,便权当啥事也没发生,还能不时拿到一份‘孝敬’。

    数十代经营,杨三寨内外居民上万,jīng壮数千,隐隐已成了大别山众山寨魁首,号令群雄,莫不拜服。

    到了这一代,杨三寨聚集了程李张王等当地大姓豪族,寨主程望淮同时也是大别山各路好汉公推的总瓢把子。至于杨氏,因为是外来户,早在杨三死后就已经没落了。

    今天是小年夜,山寨里闹非凡,在外的、守寨的各位头领都聚集在山上,聚义堂内外摆起了百鸡宴。

    年近六旬的程望淮高坐上首,满意地接受属下的称贺,白净富态的脸上堆满了笑意,要不是一双浑浊的老眼中不时闪过的jīng光,谁能知道这就是威震一方的坐地虎?

    谀词如cháo,程望淮亦坦然受之,自从湖广数省动dàng),江淮一带兵力空虚,造成守备不力,山寨的买卖可是红火得很,他心里确实舒坦,只是太平军东窜,却又让他隐隐感到不安。

    酒到酣处,一干匪首都喝得面红耳赤。这时,一名程姓小头目疾步闯入大堂,在程大当家耳边低声禀告,老头的脸sè慢慢变得狰狞起来。

    “砰!”

    程望淮把手中酒碗砸在地上,霍然起。

    “各位弟兄,有人要抢咱们饭碗来了,大家答不答应?”

    头目们都让这消息给惊呆了,这么多年来,有几个不怕死的敢来招惹杨三寨,那不是自寻死路嘛?在这年节当口挑事,真是活得不耐烦了。

    “是谁?杀他个狗rì的!”

    起兵不过三两年的新嫩义军,如何瞒得过世代为寇的老山贼?任是杨秀清小心再小心,行迹还是暴露了。

    杨三寨历数百年而不倒,那名声可不是靠吹出来的,周边的风吹草动,早就惊动了明桩暗哨的眼线。沿路之上,或许一间茅舍,或者一座土屋就是山外的据点,而路上的行人,山中的猎户,多有山寨的耳目,隔着几十里,消息就开始往山上传递了。

    一边是过江强龙,一边是山中猛虎,就要上演一场龙争虎斗,谁胜谁负,还真是难以预料。

    .....

    ar_left15fbfred">赶快看看作者的推荐作品

    章节内容正在努力恢复中,请稍后再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