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义利三国在线阅读 - 第一二九章 乾坤当在手(二)

第一二九章 乾坤当在手(二)

    “蒋卿,如之奈何?车骑将军什么时候能到?”

    听着皇帝无奈、急迫甚至于依赖的问话,蒋干只觉得心里一阵苦涩。毕竟从他刚刚加冠,就出仕蒋通开始。一来他从未上过一线战场,二来在他耳中,听到的从来都是胜、大胜,再大胜的捷报。像今日这样,本方军力匮乏,士气低沉,内部还倾轧不断。外部还被敌人追得如同丧家之犬。这种局面他也从未面对过啊。

    “陛下,自本月三日銮驾东返开始,臣就派出轻骑一路疾驰到河北报信。长安邺城,路途遥远,怎么也要个七八日才能到达。车骑将军就算接到讯息后立即率少量轻骑南下,也是在十二、三日之后了。邺城到弘农,数千轻骑疾驰前进,怎么也得五六天。也就是说,车骑将军最快也得二十日左右才能到达弘农。”

    “可是李贼、郭贼就在我等身后,这弘农如何能坚持到二十日以后?”

    这话真是把蒋干给问到了。没得办法,借着强大的青州,狐假虎威,耍嘴皮子,这个是蒋干擅长的。两军之间,临阵决断,这不是蒋干先生的专业啊。于是,被皇帝逼到墙角的蒋干,终于如同历史上皇帝本人一般,出了个昏招。

    “陛下,李郭二贼追兵众多,而我方本来军力就极为匮乏,还内讧不断。为今之计,这残破的弘农是万万守不住的。我等必须弃了这弘农,往其他地方暂避。”

    “蒋卿所言,甚合朕意。只是,我等往哪里走?”

    “陛下,干以为,我军必须尽快启程,沿着黄河向东急进。车骑将军的部队是从东向西前进,我军越往东,一方面能拉开和李郭二贼的距离,一方面离车骑将军的援军越近。”

    “便依蒋卿之意。朕这就叫人去传卫将军、安集将军前来告知其行止。”

    ……

    “报~~~大司马,皇帝带着那群叛贼往东去了!”

    “唔?皇帝居然出城了?他傻了吗?”李傕李稚然,以前在董卓麾下做一个纯军事将领的时候,除了部队的军纪太糟糕以外,还挑不出什么大的毛病来。但是当他走上前台,成为凉州军的领袖后,其表现就只能算是一塌糊涂。外不能控制皇帝和朝臣,对各地诸侯的关系也是一团糟。内又不能团结凉州军内的各大军头,导致内讧不断。作为一个团队首领,他实在是不合格的。但是,一旦回到战场上,临机决断于两阵之间的时候。李傕,仍然是优秀的前敌指挥官。

    “吾还说弘农虽然残破,但毕竟是有城墙的,皇帝真要困守在那里的话还真不好打。谁知道这竖子居然跑出来了。去,通知大洪,我军不要衔尾追击了。发挥我军骑兵众多的优势,从敌军的南北两侧穿插到敌军前面去设伏。设伏的地点嘛……”随着身边的侍卫知情识趣的迅速拿上一幅地图,李傕的马鞭重重的点在了一个点上:“这里!东涧!”

    十月十八日,河内郡,张杨的驻地野王县。蒋通的三万骑兵,从长子到野王,只花了三天时间,不可谓不神速了。不过连续三天的强行军,使得全军上下都稍微有点疲劳,同时鉴于本方来得太快,建义将军、河内太守张杨虽说也准备和蒋通一起去接驾,但是自己的三千人还没有完成动员。诸多因素下,蒋通决定在野王暂时停留一晚。

    和张杨等河内官员一阵唱和后,微醺的蒋通回到自己的房间,发现董昭早就等在那里了。

    “嗯,公仁,何事?”接过董昭递上来的纸条,蒋通迅速的阅读一遍后急的跳了起来:“子翼糊涂!岂有本方只有不足一万步兵,且内部倾轧频繁,完全不能同心同德。外面又有数万骑兵追击的时候,主动离开城墙,沿着黄河两岸的旷野急行军的?吾若是李傕,决不再衔尾追击,而是发挥骑兵的高速性,穿插到前方设伏。到时候定可一网打尽!公仁,速速招集各文武,让他们收拢部队,我军连夜……唔!嗯?”

    董昭伸出一只手,直接捂住了蒋通的嘴,低声嘶吼道:“主公,噤声!此刻不能去急救!”

    “为何?啊,吾懂了。多谢公仁提醒。不过为了以防万一。”

    “可惜子义将军没有跟来,今日诸将中,只有兴霸可以担当此任了。”

    “呵呵呵,公仁,关于这一点,吾和汝有不同的看法。正好,吾也想趁此机会,试试我河北的文武是否都是一条心。”蒋通想了想后,似乎下了一个很大的决定:“文长!去,把奉孝、汉升、仲达、兴霸、隽义都叫来!注意保密,动静不要太大!”

    待得诸将到齐后,蒋通把蒋干传来的消息让诸将巡回传阅后开口说道:“情况就是如此,我军如何应对,大家都说说。”

    “主公!子翼糊涂!陛下危矣!当今之计,忠愿率三千轻骑,一人双马,身穿皮甲,只带随身干粮,昼夜疾驰。希望能在杨奉等人全军覆灭前接应到陛下。”

    黄忠说完后,大帐里静悄悄的。郭嘉自不必说,连高顺、甘宁、张郃等人都没有说话。整个大帐陷入了奇怪的沉默中。

    “汉升将军。”看到董昭眉头都没皱一下就开了口,郭嘉忍不住长叹了一口气:“好好好,终于有人有做恶人的自觉了。吾也算从那个不讨喜的角色里解脱出来了。”

    “汉升将军,在主公下令发兵之前,请将军回答昭的几个问题。”

    “嗯!从事请讲!”黄忠老先生并不喜欢董昭,事实上蒋通麾下也没多少人喜欢董昭。不是对董昭这个人有意见,而是对他的工作职务有意见。不过,再怎么有意见,做主君的安排个督查官那是历朝历代统治者的应有之意。有意见也没办法。

    听到黄忠称呼自己的官职而不是表字,董昭也不以为意:“汉升将军,若是我军现在疾驰救援,能否在陛下一众溃灭之前接应到陛下。”

    “忠刚才看过舆图,今日是十八日。我军从野王疾驰温县,只需一夜。到了温县后沿着黄河向西急进,最多一日可到孟津渡。然后渡过黄河,就此进入雒阳、长安之间的通衢大道。只需疾驰一昼夜,便可到达绳池。休整半天,再疾驰半日,便可抵达陕县。鉴于陛下的车队是十六日离开弘农东进。估计忠在二十二日可以接到陛下!前后不过四日。李傕、郭汜等人就算那时候已经追上陛下的车队,但须知陛下的部队里,除了杨奉、董承那八千凉州老兵外,还有五百我青州的枪队。李郭二人不可能这么快就将这支部队击溃。只要我军及时到场,事情便有转机。”

    老头子平时都是在蒋通、周瑜、郭嘉等人的指挥下作战。很少就整个军略发表意见。这番话说下来,老头子自己也很得意。可是他很快就发觉,这时候大帐内的气氛很诡异。连甘宁这个平时的刺头都没有吭声。

    “嗯,汉升将军说得有理,可是若昭的要求是,我军到达现场后,若发现两军正在交战。我军在李郭等人取得绝对优势前必须隐匿行迹,不参与到战场之中呢?将军能否执行?”

    “嗯!此何言也!为将者……唔!原来如此!公仁真是好算计。”在蒋通一直提倡武将不能只懂打仗,要学政务的大氛围下。在多年来蒋通集团内部制定方略从来都要求野战军指挥官尽可能参与的前提下,黄忠其实对所谓的“政治”还是有所了解的。在董昭把话说开了以后,老头子也算彻底明白了。

    皇帝该不该救?当然要救。皇帝救出来干嘛用?当然只是需要他成为一块橡皮图章。蒋通是没有谋朝篡位的想法,也不想当皇帝。但是,把皇帝捏在手里,方便他尽快平定天下是可以的。可那些跟着皇帝的一大堆朝官嘛……啧啧,现在渤海师范学校已经源源不断的为他提供优秀的毕业生了,这些接受了系统良好的教育,特别是被“义利合一”思想洗了整整四年脑袋的年轻人,用起来可是比那些大汉朝的朝官们强到不知哪里去了。所以,这些跟随皇帝的朝官,蒋通就不是很想接受了。

    可是虽然他不想接受,但若是接到皇帝的时候,这些朝官都还活得好好的,那就不得不接受。既然如此,为何不利用李傕、郭汜的刀把这些腐朽的、百无一用的朝官们给干掉呢?反正不管怎么样,李傕、郭汜是不会杀皇帝的。若是蒋干迫于战局,命令青州军放弃抵抗,以河北的强大,李傕、郭汜也不敢把蒋干怎么样的。

    而且,放任凉州军击溃皇帝的部队,除了不必接受过多的朝官以外,还可以削弱杨奉、董承的实力。这对将来把天子弄到邺城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最好的莫过于放任皇帝这一方彻底溃败。

    而且蒋通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是:他是大汉朝的车骑将军,他的部下们现在叫他主公,但严格来说也都是大汉朝的臣子。那么皇帝来了以后呢?是他这个主公的命令优先还是皇帝的命令优先?现在蒋通集团这个群体里,估计绝大多数的人会是以蒋通的命令为先,但若是哪个家伙脑袋坏了,讲愚忠。那该怎么办?

    而对于那些唯蒋通马首是瞻的人来说,他们也必须要蒋通对此表个态:老大,我们现在跟着你那是心甘情愿的。但是皇帝来了是不是还是你带领我们呢?若是要我们直接听命于皇帝,那我们现在还是早点站队比较好。

    所以蒋通决定今晚就把这个事情在小范围内公开讲出来。把话讲透:老子就是决定坑皇帝一把了,以后皇帝来了我这里也只能是孤家寡人,老子没有任何让皇帝掌握实权的意思。就是这么着了,大家觉得这样子行么?

    董昭已经代替蒋通表明了态度,剩下的就是诸将表态了。

    “末将马延,当初降的是主公,多年来,见证了我青州的兴旺繁荣和百姓的安居乐业……末将只服主公一人!若是其他人想要将主公取而代之,不管那人是谁。延定然高举腰间长剑,誓要将之诛杀而后快!”

    “文长所言,亦是嘉之所想。郭嘉附议。”

    “董昭附议。”

    “甘宁附议。”

    “高顺附议。”

    “张郃附议。”

    “黄忠附议。”

    ……

    “嗯,诸位,陛下毕竟是陛下,对待陛下,要谦逊有礼,万分尊崇。”蒋通说完这话后就直接走人了。

    郭嘉再次长叹一口气后,站了起来,走到蒋通留下的主位上:“黄汉升听令!”

    “黄忠在此。”

    “命汝领骑兵三千人,战马六千匹。随身只携带五日干粮。于今夜立即出发,衔枚疾进……伺机接应陛下。”

    “忠领命!”

    “甘兴霸听命!”

    “甘宁在此!”

    “命汝领骑兵五千人,明日朝食后出发……接应汉升。”

    “甘宁领命!”

    ……

    一九五年十月二十二日。陕县以西十余里处。东涧。

    说起来真是个笑话,从十六日皇帝的队伍开出弘农城后,这支部队花了六天的时间,才走了不到三十里。

    原因是杨奉先生在糊里糊涂的接受了皇帝的命令,率领大军离开弘农城走了一截后突然反应过来:一,步兵离开城墙跑到野外来急行军,而敌人却是大量的骑兵。这实在太危险了。二,这么向东去很快就要见到蒋浩然。那时候他杨奉可就不是皇帝身边最有力量的人了。所以于公于私,杨奉都不愿意东进了。这最大的军头不肯走,整支队伍当然走不了。于是就在路上磨蹭了整整六天。

    杨奉的意思是北上安邑,那个地方离自己的出身地白波谷很近,李乐、韩暹、胡才等老兄弟虽然对自己投降李傕很不耻。但是现在自己不是独立出来了么?还把皇帝抓在手里。兄弟们这下算是有了出身,不用再背负贼的名声了。老兄弟们应该会理解自己当初投降的苦衷了吧?

    结果就是杨奉想往北,皇帝、董承和蒋干想往东。就这么僵持不下。最后还是太尉杨彪发挥大汉老官僚和稀泥的本事。出来打圆场:部队继续西进,但是杨奉可以派出信使召唤白波军南下护驾。只要李乐、韩暹、胡才等人在銮驾抵达雒阳以前前来护驾。则以往的事情既往不咎。朝廷还可以给予杂号将军的称号。

    如此种种,总算安抚住了杨奉。使得杨奉答应东进。但是这个时候时间已经被浪费了五天。二十一日,皇帝的队伍再次前进,走了二十里后暂时驻扎了下来,这个地方就是东涧。

    所谓东涧,一听地名就知道这个地方有个峡谷,峡谷中间有条河沟。这样的地方,对于好整以暇的敌人来说,确实是个不多得的埋伏之地。

    “吁~~~总算是把这群蜗牛给等来了。还以为他们要掉头呢。”看着皇帝的队伍一步一步的进入了自己的伏击圈,李傕很是得意的举起了右手:“全军出击!”

    随着李傕的命令,数万凉州军开始合拢。数十万只马蹄扑打在地面,对地面产生的震动。使得不远处皇帝的队伍里惊起了巨大的恐慌。

    “怎么回事?这是大群的骑兵!是敌是友?”

    “启禀卫将军,四方斥候回报,敌军从四面八方聚来!东面和南面打的旗号是李,北面是郭,西面是张!”

    “……李傕、郭汜、张绣,全都来了。”杨奉这个时候哪里还不知道本方彻底陷入了重围:“陛下和蒋干这个书生这次真的把我等害苦了!”

    还好,作为刀口舔血挣扎了数十年的老兵,杨奉这个时候根本没有跑到皇帝面前斥责皇帝和蒋干的意思。他心里清楚得很。如果这一仗败了,皇帝是肯定没事的,因为李傕和郭汜等人还需要皇帝这块招牌。蒋干估计也不会有性命之忧。毕竟蒋干的主公蒋通先生现在是无可争议的大汉第一强藩,又是出了名的护短。李傕郭汜抓住蒋干后,蒋干受到的待遇只怕比皇帝还要好。唯独作为背叛者的他和董承,那是必死无疑。所以这个时候埋怨什么的是没用的。还是赶紧想想怎么御敌吧!

    “去,通知董子应(董承),我等两军这个时候可是生死存亡之际,可不能再有门户之见了。两军赶紧聚在一起,把队伍里的所有大车包括銮驾推出来,依托这些大车结成圆阵,以此抵挡敌军骑兵的冲击!全军且战且退,进入东涧,利用两侧山梁布防坚守。直到蒋浩然的援兵到来!”

    “喏!”

    传令兵出发后,杨奉略微思考了一下:“四面敌军,哪路跑得最快?”

    “禀卫将军,东面是李傕亲自领兵,距离我军大约二十余里。北面郭汜,西面张绣,也差不多是这个距离。三方兵马前进速度都不是很快。唯有南面敌军,前进速度极快,离我军不足十里了。看旗号,好像是李傕的侄子李利领兵。”

    “竖子狂妄!公明何在!”

    “主公,徐晃在此!”

    “我军布阵尚需一定时间。命汝率一千轻骑,逆袭南面之敌!为我军布阵赢得时间!”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