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贞观极品公子在线阅读 - 第四十八章 利国利民

第四十八章 利国利民

    李承乾不明白,倘若此处有另外一个来自后世之人的话,只怕一眼就看出了薛琰瞎鼓捣出来的是什么。

    没错!

    薛琰这些时日在家中瞎鼓捣出来的,正是后世人人皆知的华夏四大发明之一一一活字印刷术!

    或许在后世之人的眼中,活字印刷是人人都能粗通原理的小技巧而已,但是,这种技术放在当下,那绝对是划时代的。

    因为这种技术的出现,将改变华夏文明的传承方式,将真正意义上的促进社会的进步。

    华夏的文化传承方式,所经历的事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第一个跨时代的进步,是在汉朝发明了纸张以后,书写材料比起过去用的甲骨、简牍、金石和缣帛要轻便、经济多了,但是抄写书籍还是非常费工的,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直至东汉末年的熹平年间,出现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让书籍不再只是靠抄写这种复杂的方式来完成。

    随后的雕版印刷算是印刷术的一大进步,所谓的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贴上抄写工整的书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纸正面和木板相贴,字就成了反体,笔划清晰可辨。

    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没有字迹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体凸出的阳文,和字体凹入的碑石阴文截然不同。

    印刷的时候,在凸起的字体上涂上墨汁,然后把纸覆在它的上面,轻轻拂拭纸背,字迹就留在纸上了。

    到了宋朝,雕版印刷事业发展到全盛时期,雕版印刷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明显缺点∶第一,刻版费时费工费料,第二,大批书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错字不容易更正。

    北宋平民发明家毕昇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

    毕昇所用的方法是,先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像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

    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以备同一版内重复的时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没有准备,可以随制随用。

    为便于拣字,把胶泥活字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贴上纸条标明,排字的时候,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拣出来一个个排进框内。

    排满一框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药剂稍微融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

    印刷的时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纸,加一定的压力就行了,为了可以连续印刷,就用两块铁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两版交替使用。

    印完以后,用火把药剂烤化,用手轻轻一抖,活字就可以从铁板上

    (本章未完,请翻页)脱落下来,再按韵放回原来木格里,以备下次再用。

    毕昇还试验过木活字印刷,由于木料纹理疏密不匀,刻制困难,木活字沾水后变形,以及和药剂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等原因,所以毕昇没有采用。

    毕昇的胶泥活字版印书方法,如果只印二三本,不算省事,如果印成百上千份,工作效率就极其可观了,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质量,比雕版印刷要优越得多。

    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完美的解决了雕版的各种缺陷,只要事先准备好足够的单个活字,就可随时拼版,大大地加快了制版时间。

    活字版印完后,可以拆版,活字可重复使用,且活字比雕版占有的空间小,容易存储和保管,这样活字的优越性就表现出来了。

    其实,用活字印刷的这种思想,很早就有了,秦始皇统一全国度量衡器,陶量器上用木戳印四十字的诏书,后世的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中国活字排印的开始,不过他虽已发明,未能广泛应用”。

    后世的凸版铅印,虽然在设备和技术条件上是宋朝毕昇的活字印刷术所无法比拟的,但是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完全相同的。

    可以说,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为人类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中间,中国的平民发明家毕昇的功绩不可磨灭的。

    薛琰现在所做的,不过是将毕昇的发明提前了数百年,在为大唐文化传承做贡献的同时,当然了,也顺便赚些小钱,改善一下自身的生活质量。

    好吧!

    后者才是主要的目的!

    经过薛琰的解释,李承乾立刻就明白了这些单字“印章”的妙用,这些原本在他看来的“瞎鼓捣”,此时已然变成了无价之宝。

    李承乾是个聪慧的少年,自然一眼就看出了,这种活字印刷的方式,如果普及开来的话,对天下读书人将会是怎样的福音。

    当下所用的雕版印刷刻板费时费工,大部头的书往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存放版片又要占用很大的地方,而且常会因变形、虫蛀、腐蚀而损坏,印量少而不需要重印的书,版片没有了作用,此外雕版发现错别字,改起来很困难,常需整块版重新雕刻。

    薛琰的这种活字制版正好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先准备好足够的单个活字,就可随时拼版,大大地加快了制版时间,活字版印完后,可以拆版,活字可重复使用,且活字比雕版占有的空间小,容易存储和保管。

    “子玉兄!小弟要代天下的读书人拜谢兄长大德!”李承乾说着,还当真后退了一步,恭恭敬敬的对着薛琰拱手一礼。

    薛琰看着,也不禁汗颜,穿越到大唐的日子也不短了,像这种活字印刷术早就在他的脑子里了,如今不过是为了赚些小钱,才鼓捣了出来,李承乾这么郑重其事的拜谢,他还真有点儿不好意思了。

    可是,心里的盘算又不能明着说出

    (本章未完,请翻页)来,可坦然接受,又实在是有点儿心理障碍,只能含糊道:“贤弟无须多礼,为兄~~~~~为兄也不过适逢其会,胡乱鼓捣出来的!”

    胡乱鼓捣!

    如果真的是胡乱鼓捣的话,李承乾宁愿薛琰旁的事都别做,整日里就这么胡乱鼓捣下去才好。

    李承乾虽然年少,但毕竟身为大唐太子,对于他老爹如今最大的心病是什么,自然一清二楚一一世家大族!

    李承乾也能感觉得到世家大族对国家的危害,可是世家大族掌控着天下太多的资源,尤其是文化传承方面。

    寒门出身之人,想要求学是千难万难,首先无法解决的一点就是书籍,因为印刷的不方面,书籍在当下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寒门子弟想要得到书籍,唯一的途径就是找那些世家大族去借,这么一来二去的,那些有才学的人,也就成了世家大族的门人,成为了与实际大族同气连枝的存在。

    但是,薛琰的活字印刷将彻底打破世家大族对文化的垄断,为天下有心求学的寒门子弟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可以说,薛琰的活字印刷术其价值,甚至不比前些时日薛琰对他说过的隋朝大运河,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薛琰还真不知道,在李承乾的心里,已经将这活字印刷术提升到了那么高大上的位置,他只是在盘算着,该怎么利用这活字印刷术多赚些钱来花用。

    薛琰还在琢磨着,李承乾已经迫不及待的告辞了,等李承乾都走了一会儿,薛琰才察觉到,不过却没有留意,他制出来的几个样品少了一个。

    两仪殿内,李承乾一回宫,就到两仪殿求见太宗皇帝,近些时日,李承乾颇得太宗皇帝的宠爱,王德见是李承乾求见,立刻入内禀报,不多时,便走了出来,对李承乾道,圣上准见。

    李承乾入内,对着太宗皇帝行大礼参拜。

    太宗皇帝一如既往的在批阅着奏折,大唐已然走上了正轨,如今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道路上,不过身为皇帝,他身上的压力却一点儿都没有变轻,无数的国事,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而且大唐表面上虽然一派欣欣向荣,可是许许多多的问题都不曾解决,他自然是一刻都不敢松懈。

    “乾儿!今日怎地这么早就回宫了?”

    往日里,李承乾每次出去,不到天黑是绝对不会回来的,今日这么早回来,倒是让太宗皇帝颇感意外。

    李承乾也顾不上父亲言语之中的调侃,恭恭敬敬的将他从薛琰府上顺出来的活泥字捧在手中,轻轻地放在了太宗皇帝的龙书案上。

    “父皇!儿臣特来进献此宝!”

    太宗皇帝闻言,微感诧异,看着书案上的物事,和李承乾刚刚看到的时候一样,心中满是迷惑:“乾儿!你说此物是宝?”

    李承乾万分笃定的点头,道:“父皇,此物确实是宝,不但是宝,而且还是利国利民的重宝!”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