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囧囧有神
杨善拐着弯子告状一事在杨慧和杨菁的帮助下成功了,虽然结局有些囧。老太太在知道事情始末后好半晌没有说话,只是叹了口气就去了二叔的坟墓。
老太太是从外地赶回来的,据说是回娘家去了,因为相距很远,老太太接到信后回来已经过去一个月了。老太太举手投足丝毫没有乡野气息,说话也是文质彬彬,好像读过书似的。古代和现代的读书人区别很大,杨善形容不上来,总觉得现代人少了一点什么。
这个老太太不是个难缠的。杨善曾经见过难缠的老太太,遇上那样的人简直是个灾难。除了极少突发事件,杨善这个家庭可以称得上幸福。
老太太去上坟的时候,黄氏去急急忙忙又去请大夫了。杨庆年坐在大门口,一脸颓废。杨善看到杨庆年那个样子有些内疚,不过想了想还是没有过去,黄氏身上有缺点,杨庆年也是有缺点的,总要让他正视这些才好改正。
杨绪北和谷氏陪着老太太去上坟,杨菁那个小丫头闲不住也跟去了,只留下杨慧陪着杨善,两人进了屋子后杨慧好似不经意的说:“你这黑状倒是告的漂亮。”
杨善抬起头看杨慧,杨慧依旧低着头一针一线的绣着花样。好像根本没有开口,杨善以为自己听错了,杨慧又说:“年纪小小的倒是知道计较,我还以为你只是个会耍横的。”
杨慧嘴巴一开一合的说着话,表情带了几分戏虐,哪里有平时温和甚至懦弱的样子?估计杨善现在的表情大大娱乐了杨慧,杨慧哈哈大笑起来。杨善又是一阵目瞪口呆。
好不容易杨慧笑够了,开口提醒杨善:“等一会大夫过来不要说其他的,就说你有些事忘记了。”
杨善还沉浸在杨慧反常的举动中,条件反射问杨慧:“为什么?”
杨慧白一眼杨善,说:“‘村长家女儿被打成傻子了’,这对你有好处?”
当然是没有好处的,杨善讪讪一笑。
等意识清醒过来,杨善嘿嘿笑个不停,就说这个杨慧行为反常的厉害,平常不开口说话,每次一开口都是正中红心,杨善和杨慧不熟,看她平常没有主心骨的样子还以为都是巧合,哪里知道这姑娘是个腹黑。
“你……”杨善很好奇杨慧这个人,但是问了又怕太唐突,所以只说了一个字就停了下来。
杨慧依旧是平常温和的样子,低头绣着花样,见杨善扭扭捏捏的,瞥一眼杨善,开口:“别和泼妇文绉绉的,那些没用!你聪明,但是豁不出去。我要是你那天就端着开水出来,出来就往柳氏胳膊上泼,以后保准她看见你就绕道走。”
被杨慧说了一通,杨善又是嘿嘿一阵笑。当时想吓柳氏,但是太在意自己的名声了,没豁的出去。还是杨慧这个办法好,扮猪吃老虎。杨善眼睛滴溜转,考虑效仿杨慧的可能性。
杨慧自然知道杨善在打什么注意,好笑着说:“你以为你那天蛮横过后还有人信你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孩子?”
杨善想了想也是,最后只好作罢。
又等了许久,黄氏才进门,老大夫胡子花白,进门就累瘫下了。一边喘气一边说:“累死我了。”因为动静颇大,杨善呵杨慧二人在里面都听到了。好不容易等老先生休息好了,这才扶着膝盖站起来跟着黄氏进了杨善的房间。
进来之后,老大夫就搭上杨善的腕间,没一会脸色变得青白交加。见黄氏一脸担心的样子恨铁不成钢的说:“女儿家来葵水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老大夫的话说出口,在场的三人脸色更是好看。
杨慧先是惊愕,然后噗嗤笑出声推了推杨善说:“现在是大姑娘了。”
杨善有些狐疑,自己没有任何不适,早上上厕所的时候也没见红啊,要不然杨善还能不知道?
反应最激烈的是黄氏,就像变脸似的,一会儿高兴一会儿忧虑。最后对上老大夫说:“不是这个,怪我没来得及跟您说,我家女儿这一段时间有些不正常,好像被她爹打傻了,今早看见她奶奶都不认识了……”
这么一说,老大夫又将收回去的手搭上杨善的腕间。好半天没看出来什么,问杨善:“你哪里不舒服?”
杨善摇摇头,说:“没有,就是不太记事,以前好多事都不记得了。”
大夫抹了一把胡子,有些摸不着头脑的自言自语说:“医书上说脑袋受了重创才会记不得事……嘶……这事怎么回事?”一段话说完满是疑问。
最后大夫也没看出来什么,只是开了个补血养气的方子让杨善晚些时候去拿药。
大夫走了之后黄氏吹胡子瞪眼的看着杨善骂道:“死丫头,你怎么不说一声?”
好在杨善还算了解黄氏,知道她这没头没脑问的是月事,一脸无辜的装傻:“葵水是什么?”
黄氏一怔,好半晌才皱着眉头说:“把裤子脱了看看有没有血。”
杨慧还在旁边呢,杨善被黄氏这么彪悍的话惊在当场。杨慧也跟着装傻,等黄氏出去了也站起来准备向外走,走到门口还是没忍住,转过头来对杨善说:“最近不要沾冷水,天气再热也不行。其他的大娘会告诉你我也就不说了。”说完利落的走了。
杨慧走后,杨善也不好意思在屋里脱裤子,去厕所熏着臭气确认自己确实来了葵水,不过这个没有卫生巾的时代可就愁着杨善了,怎么办?总不能一直蹲在厕所吧?
夏季的茅坑实在难捱,杨善叹一口气,还是回了卧室。没一会黄氏过来,帮杨善解决了生理大事,布条一块,草木灰若干……怎么说呢?不太卫生的样子!但是杨善没得选择。
中午时候杨馔回来,黄氏让杨馔跑腿去喊不知道什么时候出去的杨庆年回来吃饭。吃过饭之后两人要下地,黄氏难得让杨馔洗碗,还让杨馔洗过碗后去二叔家看看奶奶,最后去一趟大夫那里拿药,杨馔不甘不愿的,最后在黄氏的骂骂咧咧中一一应下来。
老太太是从外地赶回来的,据说是回娘家去了,因为相距很远,老太太接到信后回来已经过去一个月了。老太太举手投足丝毫没有乡野气息,说话也是文质彬彬,好像读过书似的。古代和现代的读书人区别很大,杨善形容不上来,总觉得现代人少了一点什么。
这个老太太不是个难缠的。杨善曾经见过难缠的老太太,遇上那样的人简直是个灾难。除了极少突发事件,杨善这个家庭可以称得上幸福。
老太太去上坟的时候,黄氏去急急忙忙又去请大夫了。杨庆年坐在大门口,一脸颓废。杨善看到杨庆年那个样子有些内疚,不过想了想还是没有过去,黄氏身上有缺点,杨庆年也是有缺点的,总要让他正视这些才好改正。
杨绪北和谷氏陪着老太太去上坟,杨菁那个小丫头闲不住也跟去了,只留下杨慧陪着杨善,两人进了屋子后杨慧好似不经意的说:“你这黑状倒是告的漂亮。”
杨善抬起头看杨慧,杨慧依旧低着头一针一线的绣着花样。好像根本没有开口,杨善以为自己听错了,杨慧又说:“年纪小小的倒是知道计较,我还以为你只是个会耍横的。”
杨慧嘴巴一开一合的说着话,表情带了几分戏虐,哪里有平时温和甚至懦弱的样子?估计杨善现在的表情大大娱乐了杨慧,杨慧哈哈大笑起来。杨善又是一阵目瞪口呆。
好不容易杨慧笑够了,开口提醒杨善:“等一会大夫过来不要说其他的,就说你有些事忘记了。”
杨善还沉浸在杨慧反常的举动中,条件反射问杨慧:“为什么?”
杨慧白一眼杨善,说:“‘村长家女儿被打成傻子了’,这对你有好处?”
当然是没有好处的,杨善讪讪一笑。
等意识清醒过来,杨善嘿嘿笑个不停,就说这个杨慧行为反常的厉害,平常不开口说话,每次一开口都是正中红心,杨善和杨慧不熟,看她平常没有主心骨的样子还以为都是巧合,哪里知道这姑娘是个腹黑。
“你……”杨善很好奇杨慧这个人,但是问了又怕太唐突,所以只说了一个字就停了下来。
杨慧依旧是平常温和的样子,低头绣着花样,见杨善扭扭捏捏的,瞥一眼杨善,开口:“别和泼妇文绉绉的,那些没用!你聪明,但是豁不出去。我要是你那天就端着开水出来,出来就往柳氏胳膊上泼,以后保准她看见你就绕道走。”
被杨慧说了一通,杨善又是嘿嘿一阵笑。当时想吓柳氏,但是太在意自己的名声了,没豁的出去。还是杨慧这个办法好,扮猪吃老虎。杨善眼睛滴溜转,考虑效仿杨慧的可能性。
杨慧自然知道杨善在打什么注意,好笑着说:“你以为你那天蛮横过后还有人信你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孩子?”
杨善想了想也是,最后只好作罢。
又等了许久,黄氏才进门,老大夫胡子花白,进门就累瘫下了。一边喘气一边说:“累死我了。”因为动静颇大,杨善呵杨慧二人在里面都听到了。好不容易等老先生休息好了,这才扶着膝盖站起来跟着黄氏进了杨善的房间。
进来之后,老大夫就搭上杨善的腕间,没一会脸色变得青白交加。见黄氏一脸担心的样子恨铁不成钢的说:“女儿家来葵水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老大夫的话说出口,在场的三人脸色更是好看。
杨慧先是惊愕,然后噗嗤笑出声推了推杨善说:“现在是大姑娘了。”
杨善有些狐疑,自己没有任何不适,早上上厕所的时候也没见红啊,要不然杨善还能不知道?
反应最激烈的是黄氏,就像变脸似的,一会儿高兴一会儿忧虑。最后对上老大夫说:“不是这个,怪我没来得及跟您说,我家女儿这一段时间有些不正常,好像被她爹打傻了,今早看见她奶奶都不认识了……”
这么一说,老大夫又将收回去的手搭上杨善的腕间。好半天没看出来什么,问杨善:“你哪里不舒服?”
杨善摇摇头,说:“没有,就是不太记事,以前好多事都不记得了。”
大夫抹了一把胡子,有些摸不着头脑的自言自语说:“医书上说脑袋受了重创才会记不得事……嘶……这事怎么回事?”一段话说完满是疑问。
最后大夫也没看出来什么,只是开了个补血养气的方子让杨善晚些时候去拿药。
大夫走了之后黄氏吹胡子瞪眼的看着杨善骂道:“死丫头,你怎么不说一声?”
好在杨善还算了解黄氏,知道她这没头没脑问的是月事,一脸无辜的装傻:“葵水是什么?”
黄氏一怔,好半晌才皱着眉头说:“把裤子脱了看看有没有血。”
杨慧还在旁边呢,杨善被黄氏这么彪悍的话惊在当场。杨慧也跟着装傻,等黄氏出去了也站起来准备向外走,走到门口还是没忍住,转过头来对杨善说:“最近不要沾冷水,天气再热也不行。其他的大娘会告诉你我也就不说了。”说完利落的走了。
杨慧走后,杨善也不好意思在屋里脱裤子,去厕所熏着臭气确认自己确实来了葵水,不过这个没有卫生巾的时代可就愁着杨善了,怎么办?总不能一直蹲在厕所吧?
夏季的茅坑实在难捱,杨善叹一口气,还是回了卧室。没一会黄氏过来,帮杨善解决了生理大事,布条一块,草木灰若干……怎么说呢?不太卫生的样子!但是杨善没得选择。
中午时候杨馔回来,黄氏让杨馔跑腿去喊不知道什么时候出去的杨庆年回来吃饭。吃过饭之后两人要下地,黄氏难得让杨馔洗碗,还让杨馔洗过碗后去二叔家看看奶奶,最后去一趟大夫那里拿药,杨馔不甘不愿的,最后在黄氏的骂骂咧咧中一一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