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言情小说 - 渌水依荷起微澜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三十四章 养老授徒(上)

第二百三十四章 养老授徒(上)

    这头两人还在絮絮叨叨,另一旁的中年工匠却已接手了师傅的活计,继续丈量起来。看着那旁闷头干活的工匠,蔺管事也打心眼里是不住的点头:“这家老张工头手下的徒弟就没一个躲懒,混差事的!”

    直到说定了工钱与期限,忙又引回了先前的话题,再度追问了一句可是愿意留在渌水山庄,倒是真把那张姓的老工匠说愣了。

    “怎么还真愿意留了老头我在庄上住?”且停下了脚步,慢慢转回身来吃惊道。

    只见这旁的蔺大管事,含笑点头:“难不成还是与张工头你说笑的?千真万确是我家二爷的意思,自那年山庄初建开始,咱们这儿的活计几乎都是出自你张工头之手。想来我家二爷的行事作派,你也是最是清楚不过。”

    顺势抬手在那两座相邻的山脊上,点了几下:“眼下现修了这个山头,等你们村里农闲了,再来将余下都一并修齐了才好!再来便修桑园胡管事他们村口的那条,与咱们庄子连同的碎石路,也与这里两座山下的石板宽道一般,可是不少活计?”

    那头听得要修全他们庄上所有山头的道途,已是吃惊不小。此刻居然还提要为隔壁村里的村民们修路,更是经不住愕然当场。外人不明白这其中的关系,他们常来庄上承接建筑活计的工匠们,却都是历历在目的。

    从最初只有村中老农户们帮村养蚕一事说来,如今几乎是满村的男女老幼,都成了这渌水山庄的半个自家人。远的不提,单是各家各户的进项,便足有九成是出自这庄上的给予,真要离了这渌水山庄只怕又得回到先前那般不堪的模样。

    想当初全村上下,除了老弱病残还依然留在村中。怕是再寻不见几个年轻后生了。再瞧如今的情形,漫说早先外出帮工的后生、壮年们都陆续回了自家来,更有不少听着了消息的邻村人,也有使劲想要加入其中的。

    不为旁的,单是这里的日子过得活分,已是让人心生向往。更何况,在这里农家的孩子也可上得学堂,虽不是那等教习诗书文章的夫子学堂,可好歹能识字、理账。

    往后就算不能考秀才、做高官,也总算强过他们大字不识一个的农人村妇吧。为何还要加上村妇一说。那就是山庄学堂的另一不同之处,人家可是不分男女皆可入学。不过是碍于男女有别之说分作两班轮着上课而已。

    即便往日里有银子供得起自家男丁,入了学堂的农户家中。压根也不能交了这份银子,送了家里的女娃娃上学去。更何况,特意请了先生来家教授女子读书习文的,也多半是官宦人家。

    如今能在这山庄自办的学堂里,收了佃户、农人家的女娃娃教习这些。又是何等的难得!即便庄内之人都不曾刻意外传,也已是引得外人纷纷来探。

    要知道,这庄上伺弄茶园的几乎都是外来户,倒还罢了。可稻田与桑园那一片,却都是本地之人。无论逢年过节,还是平日里的亲戚走动。总免不得闲聊几句家常。其中关系自家小日子的几样琐事,也会在那不经意间顺口而出。

    如此一来,这渌水庄上不分男女皆可入学的消息。便随之不胫四散而去咯!有摇头讥讽的,自然就有那趋之若鹜的,由此特来相求送来隔壁村里亲戚家的孩子,也是不在少数。

    本来这户籍虽是定死了,可这等偏远之境哪里管得十分严密。自是有几家得了便利,顺利搬入了隔壁村中。还有一些使不起银子的农户们。自是费尽心思的另寻门道,那些送入亲戚家中的孩子,便是由此而来。

    显然对庄上的情形颇为知晓的老工头,思量片刻后,也已是重重颔首道:“你们家二爷的善心,老头可都是瞧在眼里。只是真要搬了来总得问问家里……这不,还有这好十几口人跟着老头我,趁着农闲时出外做活计,哪里能说搬就搬咯?”

    手艺一说从来就是家传的多,何况他家本是,每隔一断时日需的往京城工部中领了差事的轮班匠。想必更是注重传承一说,至于是否外传授徒,倒是不曾问过一问。

    不待这头蔺管事出言发问,却见刚才那个中年匠人,已是低着头慢慢挪过那边,小声提醒张工头:“五叔,咱们原都只听您的,要是让搬可都愿意跟着来。”

    看来,这山庄的种种好处,早已深深烙印在了工匠们的心里。此番得知蔺管事有意留了他们在这里常住,哪里还有不愿意的。压根无须蔺管事再三来劝,这旁的老工头也已缓缓点了点头。

    原本还在犹豫,自家搬来庄子里住,倒也舒坦不少,至少往后不必来回奔波,却是省却了好些麻烦。可这好十几人真要一一都劝说跟着来,就不敢保证咯!

    哪里晓得,平日里最是少言寡语的侄儿,却是头一个开口说是愿意跟着搬来,反倒令他顿觉眼前一亮!是啊,如今寨子里会些工匠手艺的已是去了三成,就是冲着城里的活计多。就算不如以前做轮班匠那会儿,单是免了全家的科差一项就使得大家自愿前往。

    若是搬来这东家又心善,还有活计可添进项的地界,倒也值当的很!原本是朝廷为了便利,将各地的匠人们聚拢在一处。他张工匠的祖上,就是为此才被迁到了如今的寨子住下。

    既然朝廷已是减了匠户的人口,想要再恢复当年的数目,必不是这般容易。更何况,当今那位只怕也是无心这桩,若是不然又怎会时至今日,还不曾有丝毫的消息传来。

    他们原就是凭着自家祖传的好手艺吃饭,可自从迁到那寨子,便发觉可耕作的田地并不多,又算不得水土丰沃。仔细一想,朝廷也是有其道理在,本来这手艺匠人就不是单看天色吃饭的人,再多给予上好的田亩,也是没有那许多劳力耕作。

    再则,又得每隔一段便要离家而去,更是无人关心这田亩的多寡之数,不过是多出的添头罢了。但自从多年前那位下令减了小一半的工匠开始,原本仅将这田亩视作添头的匠户,却不得不面对着无田可耕,无粮入库的悲惨境地来。

    城镇里各家各户,也都鲜少有建筑新院的,每年除了那些个零星的修补活计外,就再不见昔日忙碌的情形。这下可是急坏了,原本靠手艺活命的匠户门!

    随着有人悄悄逃离寨子,却久久不见官府出面问询,自有那继而出走之人。这些年来,也有不少工匠就这般陆续失了踪迹,只是大家伙都有顾虑在。看似早已商定好了一般,谁都不敢再回原籍,就这般走了一波又一波,如今那专为管理匠户便利的寨子,早已今非昔比了。

    就老工头口中常提及的三成人口,也已在自那次大规模迁移后留下的人数上算起。若真要按原先的规模而轮,只怕说是都不足初时的三成之数,也不为过。

    “都这么些年都过去了,还不见朝廷重新编了我们入匠户,怕是早已忘了这茬。我们老张家也该搬去更好的地界了,就算渌水山庄的活计干完了,也好歹离着镇子更断了一日的路程!”自家兄弟的好意劝说,倒也没错。

    就算自己年岁大了,已是做不得太多活计,可闲来看着家里后生们些,还是绰绰有余的!再听得另一边,自家的小儿子一个劲的使眼色就知道,必是个好去处。

    说来自家这小子,旁的都好就是不爱忙活地里的活计,自己也是半点法子全无。如今寻到一处不必伺弄田地,也能吃饱穿暖的地界确实不错。

    自家虽说兄弟五个,可如今也就只有五弟一人,可以接着忙活家传的手艺了,下一辈中,更是已有过半都肯再学这门手艺咯!单是靠着耕作为生虽是艰难,可总好过朝廷时而变化的脸色,更安稳些。

    想到此处,也已欣然而动:“都搬吧,大哥、二哥早已不在。就不知道那几个侄儿可是愿意随了咱们去,至于老四家的定是不会再走的了,他们家里是一个会的没有,唉!”

    伴着大队人马的迁移而出,这昔日偌大的寨子中更显人气不足!

    回头深深望了一眼寨门,不禁也有泪眼朦胧。就算过的并不如意可好歹也是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哪里半点不感慨全无的?

    坐在车辕上的半大小子见爷爷,回望感叹不免也是低声来劝:“听我九伯说,去了那庄子可是再不用忙活地里的活计了,只要专心修筑屋舍、道路便好?”

    “是啊!”轻拍了拍孙儿的稚肩,不禁定了定神才道:“往后你只要一门心思,学好了这祖传的手艺便成,旁个都不用打理。还有那庄子上另设了学堂,倒是可以认词习字……。”

    “啥?他们庄子上还有学堂?那每年得纳多少银两?可是比外头的便宜些?”这旁自家小孙儿不曾应他,就听得同在一辆车上那二哥家的侄儿媳妇,已是迫不及待问出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