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迁都
第二日凌晨,天色微明之际,桥大人便满脸疲色地回到了府中,一声长叹之后,府中的丫鬟仆佣们都开始忙碌起来,迁都已经成了一个既定的事实。 不到一天的功夫,整个洛阳城里就闹得沸沸扬扬,哭声喊声传遍了大街小巷,就连我在桥府的院子里,也可以清清楚楚地听到。 传言说,董太师差铁骑五千、遍行捉拿洛阳富户,共数千家,在他们头上插上写着“反臣逆党”的旗子,拖到城外尽数斩首,把他们家中集聚的金银都搜刮一空。又有传言说,李傕、郭汜奉命驱赶洛阳百姓,强迫他们迁往长安。百姓们被分成百人小组,由军队押送过去。一路上,死伤遍地,士兵们趁机抢劫财产、*女子,甚至把老人幼儿走得慢的,都一概当场杀掉。 各种版本的传言在丫鬟之间流传着,有的还指名道姓,实在听得我毛骨悚然。虽然说传言不可尽信,也不知道真假,但是一路上百姓的哭号之声却是丝毫不假的。 好在董卓对我们这些朝臣的家眷多少还有些尊重,把我们单独编成一队,虽然也是由官军“护送”,但带头的几个将军却还是十分礼貌客气的,我们又坐着马车,东西也及时收拾了,一路上倒也算得上顺利。 到了长安,完全安顿下来,林林总总也用了一个多月。 这一个月里,声名最最煊赫的一个人物竟然是孙坚。 十常侍之乱时遗失的传国玉玺不知怎么的,落到了他的手中,他也不知是出于什么念头,非但不把玉玺送回天子身边,反而自己把它藏匿了起来。藏了也就藏了,本来乱世里男人哪个没几分野心,想做皇帝也是正常的。哪晓得,他竟然没有保守秘密,让这个消息传了出去。 这一下,顿时成了众矢之的。 孙坚与袁绍就此事闹翻,当场拂袖而去,领军离开了洛阳。刘表趁机截击孙军,把孙坚杀得大败,险险丢了性命。灰溜溜地回到江东去了。孙坚与刘表就此结怨。过了半月,袁术向刘表借粮不成,就向孙坚写了封信,挑拨离间。孙坚想起旧时怨仇,不顾兄弟臣下的反对,兴兵垮江攻击江夏,却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在战场上亡故了。 消息传到长安,董卓是大喜过望,又听说孙坚长子孙策也只有十七岁,断定成不了气候,也就不以为意。自此之后,更加骄横,自称“尚父”,完全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出入宫禁用的都是天子的仪仗,董氏一族的子弟个个都封了爵位。倒让人弄不清楚,到底这汉室天下究竟是姓刘还是姓董了。 孙坚的死并不是什么意外的事情,但是我听到消息的时候,还是小小震动了一下。 朝容只是有点惋惜地垂下眼帘,叹了一声:“孙太守也是个英雄,哪晓得这么早就过世了,唉,这下讨伐董贼岂不是更加无望?”除此之外,便也不再多问一句。 我微微叹息,居然又生出一点感慨来。孙策现在在朝容眼里真是连问一问的意义都没有,日后两人却会是那样一对佳偶,现在又有谁可以料想得到呢? 我想到这时候的孙策,不由有些神往。十七岁的少年,偃旗息鼓,隐居于江东,却终究藏不住英锐之气,终有一天,要纵横于天地之间,去创造一番基业。这个少年在如今不过是孙坚长子,一个符号而已,但是,不久之后,他却会摇身一变成为江东霸主。这个乱世,确实是能让梦想成为现实的时代…… 又是半年过去,董卓的行径愈加嚣张,一日竟然召集百官饮宴,当场将招降的士兵割鼻挖骨,扔在油锅蒸煮,把那些文绉绉的官员们吓得魂不守舍,好多回来就生了重病。 玄月依然住在府中,每天都在那里大骂董贼,要不是玄色拦着,恐怕早就冲进宫去行刺董卓了。 一日,桥大人忽然把我叫到书房,说是一位朝中大臣邀请他上门议事,却又怕董卓怀疑,因此借故夫人染疾请我过去看诊,作为掩饰。 我虽然有点意外,但自然也不会拒绝,于是入夜之时,我们就乘着马车,到了一座府邸之中。 府邸的主人是一个很和蔼的老先生,见了我,笑道:“桥二小姐,早就听说你的才名,没想到人也是这般标致,我要是有你这么个女儿,那可要开心死了。”
我赶紧行礼道:“大人过奖。” 那大人道:“内子很早就想见见小姐,这次染了风寒,就急急地请了小姐过来,倒是她好奇心太重,区区小事,就累得小姐亲自过来,实在失礼。” 我瞥一眼身边站着的桥大人,只见他一脸的凝重,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我们在说点什么。 我挑挑眉,好吧,我是有点碍眼了,反正把我叫过来也不过是个幌子,在这里影响他们老人家忧国忧民探讨人生理想重大问题,那就是我的不是了嘛。还是速速闪人为妙。 我微微垂首道:“那我就先进后堂拜见夫人了。” 老先生连道不敢,派了个丫鬟给我引路,我提着一个小药箱,跟在后面去了。 走出厅门,转过几个回廊,我忽然闻到一阵幽香从不远处传了过来,这股香味既清雅又浓郁,似乎是花香,却又是我从来没有闻到过的。 我不由停住了脚步。 “桥二小姐?”丫鬟回过头来,诧异地问道。 我道:“这是什么气味?” “啊,”丫鬟笑了起来,“这是后院里面种的花呢,据说是西域传过来来的珍稀品种。” “哦?是么?”我被提起了兴趣,“不如你这就带我过去看看,此花香气非比寻常,说不定可以入药呢。” 丫鬟道:“这花是府里一位小姐种的,您要是喜欢,还可以让她送你几朵,回去慢慢研究。” 我喜道:“如此真是最好不过。你快带我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