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巨浪在线阅读 - 核心动力夏级快速综合补给舰

核心动力夏级快速综合补给舰

    “夏”级快速综合补给舰的出现,完全可以说是偶然。

    随着前面三级,总共六十六艘快速综合补给舰陆续建成服役,加上海军后勤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数百艘各类船舶加入了海军后勤保障舰队,海军各作战舰队的后勤支援基本上得到了保障。在此情况下,海军没有必要建造更多的快速综合补给舰了。

    七十六年(44年)底,随着帝国海军即将获得太平洋战争的胜利,以及帝国海军开始加大在大西洋战场上的投入,进攻美洲大陆提上了日程安排,并且成为了帝国获得战争胜利的最后一道关卡。

    虽然美国海军并没有完全失去作战能力,但是帝国海军基本上控制了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制海权,各舰队的作战强度有所降低。只是,随着战线向美洲大陆推进,进攻美洲大陆成为了一个现实的难题。

    当时,同盟国集团内部也就怎么结束战争产生了分歧。

    以德国为首的欧洲集团力主在美国东海岸登陆,直接攻占美国最重要的地区,从而迫使美国投降。帝国则主张通过海上封锁,并且在美国南部,或者西部地区发动几次规模有限的登陆作战行动,占领重要的港口,迫使美国投降。

    很明显,德国与帝国的利益发生了冲突。

    德国希望通过进攻美国本土,从而为战后扩大在美洲地区的影响力奠定基础。帝国则希望尽快迫使美国投降,并且在战争末期减少投入,为战后控制全世界,建立新的世界秩序打下基础。

    在此情况下,帝国海军既要防范德国,还要尽快让美国投降。

    结果,刚刚喘过气来的作战舰队不得不在次披挂上阵,并且担负起了封锁美国本土,炮击美国重要港口,甚至支援陆战队登陆美国的重要任务。

    相对而言,到此时,陆战队的作战任务已经超过了海军。

    而在此之前,陆战队的发展一直受到了海军的限制。比如陆战队的火力支援舰队就一直不如海军的作战舰队。另外,陆战队的大批登陆舰艇不具备跨越大洋执行作战任务的能力。最重要的是,陆战队缺乏高效率的后勤保障能力,难以为其火力支援舰队与登陆舰队提供必要的支持。

    权衡利弊之后,陆战队决定建立自己的后勤保障舰队。

    除了临时征用的船只之外,陆战队要想建造自己的后勤保障舰船,就得与海军合作,并且利用海军的技术成果。

    在此情况下,“夏”级综合补给舰应运而生。

    与前三种综合补给舰相比,“夏”级更为注重补给能力,而且必须具备完全的后勤保障能力。也就是说,除了能够为作战舰艇提供油水补给之外,还要能够为其提供弹药等作战物资。

    相关的设计工作仍然交给了南通造船厂。

    可以想像,全方位的综合保障能力并不容易实现,即便是帝国海军也只能使用多种后勤保障舰船为舰队提供支持,而没有考虑将所有的能力集中在一艘舰船之上。当然,以当时的技术基础,建造能力全面的后勤保障舰船并不是无法完成的任务,只是其吨位,以及建造成本很难控制。

    万幸的是,陆战队当时拿到了巨额经费,根本不在乎花多少钱。

    在此前提下,南通造船厂的工程师没有让陆战队失望。

    相关的设计工作在七十七年(45年)六月份的时候就完成了,因为后勤保障舰船属于二类作战舰船,所以相关的采购与建造工作都由海军负责,陆战队只能通过海军向造船厂下达订单。

    七月份,海军就下达了十二艘的订单,编号为:245到256。

    其主要性能为:

    空载排水量:23450吨,满载排水量:64850吨;总长:233.5米,型宽:32.3米,空载吃水:7.3米,满载吃水:9.9米;定员:755人。

    锅炉:4台七十六年型燃油锅炉,主机:2台七十六年型蒸汽轮机,功率:168000轴马力,推进:2轴2浆;航速:24节,续航力:14000海里/14节。

    满载时货物分配:弹药:12000吨,燃油24000吨,淡水2500吨,食物500吨,零备件:1500吨,其他900吨。

    为了尽量缩短设计时间,降低建造成本,南通造船厂的工程师想了很多办法。

    首先是采用了“周”级的船体,并且按照吨位进行放大。其次是放弃了战舰的设计标准,尽量采用了民船的设计与建造标准。另外还放弃了独立发电机,电力供应仍然由主机提供。最后在舱室的设计上,尽量按照陆战队民用运输船的标准进行,并没有按照海军的标准,对储备弹药的舱室进行额外的加固与保护。

    毫无疑问,“夏”级更像是一艘超大型民用运输船。

    在其后勤保障能力方面,重点是弹药与油水补给,基本上放弃了对战舰提供战场维修的能力。毕竟,在伴随陆战队行动的时候,战舰基本上不会受到威胁,也很少在战斗中出现严重损伤。

    另外,“夏”级的生存能力也有很大的问题。

    当然,在其服役之后,海军并没有征用,而是让其一直伴随陆战队行动,从而使其避免参加过于激烈的作战行动。也正是如此,整个战争期间,“夏”级成为了唯一一种没有在战斗中战沉过的二类作战舰艇。当然,这也与战争后期,敌国海军力量降低,难以对帝国海军构成威胁有很大的关系。

    可以看得出来,按照海军的标准,“夏”级根本算不上作战舰艇。

    只是,在其为陆战队提供支援方面,其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当时,陆战队为每支火力支援舰队配备了二艘“夏”级,为每支登陆舰队提供了一艘“夏”级。在“夏”级的支持下,陆战队的火力支援舰队的作战效率提高了至少三分之一,从而使海军不用在登陆作战中提供过多的兵力。

    战争末期,“夏”级还承担了一项极为特殊的任务:收容战俘。

    战争结束前,至少有四艘“夏”级进行了改造,可以在陆战队建立前线战俘营,以及专门负责运送战俘的船只到达之前,负责收押战俘,从而使陆战队的前线作战部队不用为战俘过多的问题而发愁。

    另外,在某些作战行动中,“夏”级还充当了二级后勤保障舰的作用。

    当时,帝国海军在北大西洋上作战的舰队都有配套的后勤保障舰队。而这些后勤保障舰队里的后勤保障舰船往往会与距离最近的“夏”级会合,从“夏”级那里获得燃油与弹药,以便更迅速的返回舰队,为作战舰艇提供支持。

    可以说,除了参加正面作战行动之外,“夏”级在战争期间几乎执行了所有的任务。

    这也算得上是其能力全面的直接表现吧。

    当然,作为由陆战队使用的舰船,战争结束之后,十二艘“夏”级中仅有四艘继续服役,其余八艘都陆续封存。随后,在几场局部战争中,“夏”级也频繁出动,成为了陆战队最为重要的后勤保障舰船。

    因为帝国海军在战后仅保留了部分“周”级,并且让这些在二战期间建造的后勤保障舰船陆续退役,或者封存,所以一直服役到战后四十多年的“夏”级要比另外三种姊妹舰幸运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