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强国梦在线阅读 - 正文_第四十五章 古镇英利墟

正文_第四十五章 古镇英利墟

    青桐洋村内的地道距离地面足有五六米,地面大火势熊熊,地道里却丝毫未遭受到炙烤。听到村外数里地外的强烈爆炸声,陈明仁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派了几个战士钻出村外的洞口去探视,那几个战士回到洞里,兴奋地对陈明仁道,外面来了援兵,架设大炮将土匪轰散了。陈明仁猜想一定是队长率队来救援了。于是带着剿匪队钻出地道,截杀四散奔逃的土匪。面对这些落水狗,就连村民都拿着棍棒出来助威了,将近三千人尾随土匪一直追出十几里地,方才罢手。

    剿匪队顾不得打扫战场,立即帮助村民扑灭了大火。黄昏时分,剿匪队从四面围住英利墟镇。陈明仁将青桐洋俘获的几名俘虏放入英利墟,镇子里只有不到两百名土匪,得知蔡海清兄弟败逃二十四坑,意识到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倘若负隅顽抗,只有死路一条,于是就让那几名俘虏回去传话,要同剿匪队谈判。陈明仁带着几名随从进入镇子。这英利墟是徐闻第二大镇,自古名人辈出,商业繁华,宋、元、明以来,手工业和商业颇为发达,富商大贾迭出,自古以来官家、商家大户建筑比比皆是,是富可敌县的经济重镇。齐志宇不愿让这个古镇毁于战火,叮嘱陈明仁无论如何要通过谈判的方式使镇子得到解放。陈明仁沿着古石道进入镇子,石道旁排列着一座座骑楼、亭台、风格独特的民居,俨然就是个小县城。只是此时剿匪队陈兵镇外,百姓预感到兵祸将至,家家阖门闭户,街上鲜有人迹。陈明仁被土匪迎进一座宅院,双方开始谈判。土匪头目提出三个条件,一是允许他们携带武器、财物离开镇子。二,为保障他们转移其间的安全,陈明仁需留下来作为人质。三,需给他们三天时间做撤离准备。满足这三个条件,他们才会交出镇子。

    “蔡海清两千多人今天逃回去的不到三四百人,其余的都变成了尸体,还有一些人连尸体都找不到了,你们是不是很想知道蔡海清为什么白得这么惨呀?呵呵,我告诉你们,我们带来了二十门大炮,那炮筒子比你们的腰还粗,一枚炮弹打出去,这样一座房子连块砖头都剩不下。我在使用那些大炮之前,也曾经劝过蔡海清,让他放下屠刀,回头是岸,只要交出武器,我们保证不伤害他性命,但他不听,还跟我讲******条件。怎么样,你们是不是也想学蔡海清呀?”陈明仁道。

    “这位长官,你这是要把我们赶上绝路啊,没有武器、财物,你让我们今后拿什么活命?你这样做,分明就是没给我们留下活路!”土匪头子愤愤地道。

    “你们唯一的出路就是接受我们改编,除此之外没有其他路可走。至于你,我可以给你一个连的编制,由你担任连长,镇子里你手下的人都归你指挥。”陈明仁道。

    此前这个土匪小头目已经从那几个被剿匪队俘虏的土匪口中获悉剿匪队大炮的厉害,开出那些条件自己心里也没底,现在看见陈明仁态度强硬,丝毫也不想跟自己妥协,便更加没了底气。心想,蔡海清两千多人说败就败了,自己这点人还不够人家塞牙缝的。如果归降,还能捞个连长干干。日后若这剿匪队规矩太多,找个空子带自家兄弟跑到山上依然干咱的老本行。土匪头子琢磨明白了这个理,也就不再坚持那些条件了,答应率部归降。

    土匪交出枪械,剿匪队一枪没放就解放了英利墟。打开英利墟土匪的弹药库,缴获长短枪七百多支,子弹三万多发。另外还在镇子里意外地找到一个隐藏在地下室的土匪的秘密枪械所。拥有两台车床、一台钻床、一台铣床,一个电焊机,外加一些钳工工具,另外还有一个煤油发电机,五十多个工人都是土匪从县城抓来的良民。从土匪嘴里得知这个小作坊居然能制造火药、鸟铳和类似撅把子那种单发短枪。至于缴获的粮食、财物更是无数,足够剿匪队支用半年了。齐志宇在英利墟住了两天,第三天就带着琼崖纵队警卫连将这个小作坊的机器设备连同工人一起带回了琼崖石碌岭根据地。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剿匪队大败蔡海清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传遍了徐闻县,英利墟周围那些饱受蔡海清欺凌的百姓,这一下心里有了依靠,一些青壮男子纷纷前来投奔剿匪队,使剿匪队在短时间内就发展到三千多人。

    这天县长苏步濂带着几名随从来到英利墟。陈明仁在英利墟镇长、商会会长等人的陪同下迎到镇外,将苏步濂请进镇子。苏步濂踏上镇子里的石板路,一边走着一边细细打量着街道旁的店铺,赶着装满货物的牛车在镇子里进进出出的商贩、行人,听着商贩们讨价还价的声音,百姓们无所顾忌地交谈,苏步濂感慨万千。

    “英利墟被蔡海清占了两年了,现在终于回到百姓手里了,陈将军,你们进驻这里也就半个月吧,能这么快就恢复秩序,很难得呀!我听说青桐洋的房屋悉数被蔡海清焚毁,来这里之前,我特地去了一趟青桐洋,看到你们正在帮助百姓建造房屋,不受百姓一个铜板,很让我感动呀!”苏步濂道。

    “齐队长将百姓比作水,把我们这支队伍比作水里的鱼,鱼儿离开了水就无法生存。我们这支队伍就是为了使徐闻百姓早日摆脱乱匪的欺凌才建立起来的。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是我们的宗旨。我觉得徐闻的匪乱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落后,百姓生活穷困,假使百姓生活富足,又有谁还愿意上山当土匪干掉脑袋的营生呢?齐队长计划未来数年内向徐闻投入一笔资金,以帮助徐闻百姓发展农业、工业和商业。徐闻是苏县长的故乡,苏县长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谈到发展这里的经济,苏县长一定比我们这些外地人更有发言权,能否提些建议?”陈明仁道。

    说话间,众人一走进了剿匪队的指挥部。苏步濂坐在木桌旁,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干渴的喉咙,又拿起木盘里的湿手巾擦了擦脸上的汗迹,感觉凉爽多了,这才说道:“齐队长和陈副队长作为外乡人,却肯为徐闻百姓处处着想,想我这个县长,屁股坐在县长这个位置上坐了两三年却毫无作为,想起来就惭愧难当。陈副队长刚才说想帮徐闻百姓发展经济,我以为当从制糖业入手。徐闻自古就有种植甘蔗的历史,甘蔗在徐闻的种植十分普遍,而这里乡村的土糖寮也十分普遍……”

    陈明仁打断了苏步濂的话,“对不起,苏县长,你刚才说的土糖寮是指什么?”

    苏步濂见陈明仁向他打听土糖寮,兴致一下子就高涨起来,笑着道:“陈将军,我苏某人虽然理政无方,但对于这里的制糖业还是略知一二的,土糖寮是传统的制糖设备,始兴于唐朝。据资料记载,清光绪十六年,糖蔗生产基地之一的徐闻县建有土糖寮600多间。当时,甘蔗生产者同时又是制糖者。土糖寮既有独家经营的,也有由4-6户蔗农联合经营的。一间土糖寮,一般需要100多亩甘蔗作原料,日加工糖蔗为2500-3000公斤,产糖200-250公斤,生产的糖产品主要有土砂糖、赤砂糖和砖糖三种,含杂质较多。土糖寮一般由压榨石绞2个、壮耕牛4-6头、大号铁锅3口、大号铁盆或瓦缸2-3个、糖漏少则三个多则几十个、糖框若干个、大簸箕2-3个、糖笠、糖包和茅屋等设备组成。一间土糖寮,一般需要煮糖工4人,放蔗入绞工6人,烧火晒柴工3人,斩蔗工8人,共计21人。制糖时,耕牛用布蒙住眼睛,轮流拉绞辕,绕石绞作圆周运动,从而拉动石绞,压出蔗汁,再经过煮练、蒸发和澄清等环节,制成糖品。”

    “这种制糖方法太原始了,如能购入先进制糖机器,必会使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高。”陈明仁道。

    “生产方式虽然原始,但土糖寮数量众多,土匪没过来之前,咱们这里产糖每年都能达到120多万包,价值近200万元。徐闻在制糖业这方面那可是全中国的龙头老大呀!可是自从闹上了土匪,产糖量骤然降至每年不足26—27万包,价值15万元以下。”说到这里苏步濂现出愤恨难平的表情,用力拍了一下桌子,大声喊道:“这些乱匪搅得徐闻民不聊生,生产停滞,我在有生之年一定要把这些祸害连根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