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在线阅读 - 第463章 红楼110 解脱 二

第463章 红楼110 解脱 二

    ““宝玉嘴里答应,心里一酸,那眼泪便要流下来,又不敢哭,只得站着。”这个也太小儿化,宝玉几乎成了一个和贾母没什么关系的而且是三岁的小孩!因为之前秦氏死去宝玉都“如今从梦中听见说秦氏死了,连忙翻身爬起来,只觉心中似戳了一刀的,不觉的“哇”的一声,直喷出一口血来。”,金钏儿之死他都那样如此放在心上,特地准备蛮久到外地去祭祀,晴雯之死更是亲自私自跑出去看,而且作“芙蓉诔”,这里,他可以说最亲的贾母,他却只是这样“痴傻”的反应,这到底是在贬低甚至丑化宝玉还是贾母?

    ““听贾母说道:“我想再见一个重孙子,我就安心了。我的兰儿在那里呢?”李纨也推贾兰上去。贾母放了宝玉,拉着贾兰道:“你母亲是要孝顺的。将来你成了人,也叫你母亲风光风光。凤丫头呢?””这句话更是百分之百千分之千是篡改者改的!而且狐狸尾巴越露越大,更是“反过来”可以“证明”之前贾母说的什么争气的话以及宝玉上面“痴傻”的反应都是“伪文”!贾母会说让贾兰让李纨“风光风光”这样严重极其贬低贾母自己的话?!

    贾母是当时贾府的“成年人”中最早也是最深看清当时社会弊病甚至不可救药的本质的人!她还会让贾兰去让李纨“风光风光”?!而且“孝顺”李纨的“内容”竟然是让李纨“风光风光”!

    (外人注:虽然这在很多时候甚至在当今都确实好象是句“实话”,但在红楼梦中的当时残酷的现实中却显然是句反话,而且也说明当时的篡改者们或说幕后人们原来让人孝顺父母,就是要让父母“风光”,就是要考科举,就是要升官发财,倒是和不少时代包括现代许多人的想法有一致的地方,当然,如果升的“好”官,发的“好”财,当然何乐而不为,但恰好在红楼梦的时代,恐怕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与“好”相反或说完全相反的!因此,这绝对不是曹雪芹的原文,而恰好是和曹雪芹的原文文字完全相反的“蚊子”!

    (大白纸注:哈哈,好比喻!但是,几乎也可以看出这文字是后面这位篡改者或说接力者“不得不”甚至可以说是“无奈”而改的文字,因为这个恐怕是“幕后人”要求的“硬指标”,不改不行的,否则,曹雪芹那些原文“肯定”会教“坏”当时的年轻人的!而且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些话在当时也不能说是什么“十恶不赦”的话,甚至都不是什么“丑陋”的话,甚至从某种角度上理解都是蛮“有理”的话,但这些话,显然与红楼梦的原意格格不入而背道而驰!)))

    ““凤姐本来站在贾母旁边,赶忙走到跟前说:“在这里呢。””这却有些象凤姐儿的口气,想想前八十回凤姐儿和贾母就“死”互相开的“犀利”的玩笑,便知凤姐儿此时虽然当然肯定难过,但与贾母在生死问题上却真是心灵儿相通的,

    ““贾母道:“我的儿,你是太聪明了,将来修修福罢。”这个却极象是原文,这才是贾母的真正的实话儿!贾母不但看透了当时的社会,也最后看透了身边的这些人儿,如凤姐儿,贾母肯定后来是知道了凤姐后来的不少的事的,包括抄贾家的“借口”中就有凤姐儿所做的那些事的重要一条!

    因此,这句“太聪明了”的“太”字,贾母几乎给凤姐儿的最大特点也是最大的悲剧原因做了一个最简也最准确的总结!

    而“将来修修福罢”,不过是贾母的期望,即凤姐儿如果能逃过之后的悲剧,贾母心中当然是希望凤姐儿能多做些“善事”或说多“低调”点,多收敛些“那种”“锋芒”的,

    而虽然这里贾母对凤姐儿的未来仍有些担心,但她再聪明恐怕也是没有能料到凤姐儿之后甚至马上就来临的悲惨的!因为,贾母本以为自己一死,贾家便可“回归”到“和睦”,但她恐怕再怎么料事也没料到王夫人甚至连凤姐儿都“舍得”“丢弃”甚至“丢弃至死”!当然,她恐怕更没有料到之后宝玉会彻底背离贾家!这也甚至竟然是贾母死了后还会有贾母的悲剧在延续!

    ““我也没有修什么,不过心实吃亏。那些吃斋念佛的事我也不大干,”这两句一定要“连”起来看!“心实吃亏”,贾母确实心实,从来不耍花招,但她吃了什么“亏”呢?似乎她之前享了很多甚至很大的福啊?于是,这亏当然是吃王夫人的亏!

    即,王夫人的“花招”贾母恐怕原来一直也没有最终认清楚,而是一点点甚至直到现在才真正几乎全部了解王夫人的“厉害”、“阴险”甚至“厉害至极”、“阴险至极”的!

    即,王夫人阴险和厉害得竟能安排宝钗来贾家住下是为了与黛玉“抢”宝玉,而最终让王家掌握整个贾府的大权,阴险和厉害得竟然能因此害死黛玉!阴险厉害得竟然最终能让她的目的完全达到!阴险厉害得竟然竟竟然最后还要致贾母于死地!阴险厉害得竟然明知贾母已经知道她在害她,她还能不为所动,继续害死贾母!而她在做以上所有的事的时候,竟然还能看起来“置身事外”,竟然还能看起来仍是一副“慈悲”模样!竟然还能是“看起来”最“孝顺”的媳妇!(外人注:…这不但代表很多封建大家族大家庭的本质之一,恐怕也是封建社会的一个本质之一)

    而“那些吃斋念佛的事我也不大干”更是几乎是“赤裸裸”地直指王夫人!王夫人对这句话恐怕是完全听得懂的!她听了这句话也许心中会猛地一颤,但恐怕会马上恢复,继而露出内心更狰狞的冷笑:害死你看来是对了!甚至,王夫人此时听了这话如果外表和内心都没有任何变化,或者最多只是内心微微一波澜,那真是达到“王夫人之化境”了!(外人注:古时的皇帝等等杀人乱杀人甚至杀成千上万的人,恐怕不少都是眼皮子都不眨一眨,内心恐怕还大呼痛快的,可否一比?因此,才说不但是封建大家族的本质之一,而且是封建社会的本质之一!)

    ““就是旧年叫人写了些《金刚经》送送人,不知送完了没有?””这个抄金刚经的事恐怕是有其事,即之前让惜春抄金刚经的事恐怕是有其事的,不但惜春因此奠定了出家的“理论基础”,而且这里借此来强烈讽刺王夫人“信佛”的大笑话,同时,恐怕曹雪芹也是看过金刚经的,即曹雪芹在红楼梦几乎涉及到了古时所有“宗教”及“类似宗教”,如佛、道、儒,以及象庄子、隐士等等,这些“理念”也是“点缀”在红楼梦的各处的,但曹雪芹对所有这些恐怕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或说“观点”,即不管“信”什么,不管是“真”信还是“假”信,真正决定你这个“人”的是你的“行”或说“实践”,(外人注:极是如此!),

    ““凤姐道:“没有呢。””这也是实话,焦头烂额的凤姐儿哪有“空闲”去管这些个“闲事”,

    ““贾母道:“早该施舍完了才好。”这话也几乎是在说王熙凤早该“罢手”做那些缺德事才好,

    “我们大老爷和珍儿是在外头乐了;”这句话便“莫名其妙”了,贾珍和贾赦在“外头乐了”?贾母在这个时候不会这样“欺骗”自己吧,这显然是篡改者在之后为后文贾赦和贾珍的回归以及甚至“改邪归正”埋下伏笔,即当然是要为当时的社会以及当时的权力斗争在“遮掩”和“粉饰”和“说话”,即贾赦和贾珍如此完全是他们自己的个人行为,而且他们之后还会在当时的社会下甚至“改邪归正”“痛改前非”的!

    ““最可恶的是史丫头没良心,怎么总不来瞧我!”鸳鸯等明知其故,都不言语。”这句倒象是贾母所言,史湘云可算是贾母娘家的人,贾母渴望史湘云来更有些再“回归”一下“娘家”的意思,更照应前面说的那句“我到你们家已经六十多年了”,因此,这当然不是真在说湘云“可恶”,

    而且,因为湘云有和陈也俊的大量文字因为涉及到当时的“政治”而几乎是完全被删掉的,因此,这“鸳鸯等明知其故,都不言语。”恐怕有更深的“隐情”在内!

    即湘云恐怕远比之前的“夫君”只是“暴病死”要惨和残酷得多!所以才不敢告诉贾母!

    也就是说,这之前,也许陈也俊和史湘云的事恰好在贾母逝之前已经有了“结局”,而史湘云如果照之前所说,恐怕此时已经是不知所踪!所以是根本无法来的!因为如果是前面说的只是夫君死了,完全是有可能而且也必须要至少来一趟的!但史湘云此时不但可能不知所踪,而且恐怕也已经因此被“波及”到当时的“重案”而哪里“敢”被贾家人“请”过来!

    甚至史家恐怕也是因此被波及而被抄家的!(外人注:极是啊!四大家族,贾家王家是因为当时权力斗争一派失势被“正常”被抄而败落,薛家则是因为救薛蟠而散尽甚至可能是被“诱”“被散尽”家财而没落,但史家却似乎没有明说是如北静王那一派系的,那史家被抄的极可能的原因就是史湘云所嫁的陈也俊的“重罪”而被杀,而致使史家被抄的!史湘云甚至要么因此而获罪被流放,要么被陈也俊事先告之而逃离而“云游”四海!(外人注:极是!))

    ““贾母又瞧了一瞧宝钗,叹了口气,”这句话更绝对是原文!所以说为什么要非常感谢之后的篡改者,因为他总能留下一些关键甚至是极其关键的原文!这不但需要胆量,而且更需要智慧的!因此,在这里向他致敬!

    这“又瞧了一瞧宝钗,叹了口气”,这个“瞧”字便包含太多意思!一个当然是“小看”,这“小看”不但因为宝钗是晚辈,恐怕更是为宝钗小小年级,便大有步王夫人后尘甚至有青出蓝而胜于蓝的趋势而“瞧”,几乎象是“陌生”、又有“恨”、又有“惜”在内!

    而“叹了口气”又几乎是赤裸裸地“明示”了!贾母能在这个时候“叹了口气”!当然是包含前面讲的所有意思的!即“陌生”、“恨”甚至“痛恨”,又因宝钗小小年级,又出发点是受了王夫人和其妈的“盎惑”而“惜”,但现在却已经是“事实”上在朝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大步迈进,因此,已经在为宝钗的余生而“叹”了!

    甚至王夫人之后的悲剧要达到最高点,除了当然的宝玉的背叛外,还肯定有之前提到过的宝钗儿最终对王夫人的“背叛”,只不过这种“背叛”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背叛”,而王夫人见自己亲生的儿子,以及自己亲手“培养”的儿媳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先后背叛自己,而贾家又最终彻底败落,王夫人之死恐怕也要在之后提上日程了!(外人注:原意几乎如此!)

    ““只见脸上发红。贾政知是回光返照,即忙进上参汤。贾母的牙关已经紧了,合了一回眼,又睁着满屋里瞧了一瞧。”这也完全可以是原文,尤其是最后那句“又睁着满屋里瞧了一瞧”!如同之前的“拿眼满地下瞅”宝玉一样!

    ““王夫人宝钗上去,轻轻扶着,”这个“轻轻扶着”如果再“引申”一下,无疑是在说是王夫人和宝钗“送”贾母“上路”的!

    ““邢夫人凤姐等便忙穿衣。地下婆子们已将床安设停当,铺了被褥。听见贾母喉间略一响动,脸变笑容,竟是去了。享年八十三岁。”这“脸变笑容”,也是曹雪芹原文中的“精华文字”!贾母此时最后离去的一瞬间,当然是与眼前的这一切丑恶也好阴险也好舍不得也好有所不甘也好,是与这一切完全地“解脱”!(外人注:此处完全诠释了什么叫真正地“解脱”!)

    “阿弥陀佛!”小唐已经双手合什紧闭双眼口中不停念念有词!

    小戒小猴老沙三人看着小唐,也都不作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