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一章 萌动的野心
汉桓帝刘志三十四岁而终,但身后并无子嗣,年轻的窦皇后(桓帝死后被尊为太后)及其父亲窦武,把继承人的年龄设定在少年段。刘宏是汉章帝玄孙,刘宏的曾祖父是河间王刘开,父亲解渎亭侯刘苌与桓帝刘志是堂兄弟,刘宏是桓帝的亲堂侄,当时只有12岁。汉桓帝永康元年(167年),刘儵以光禄大夫身份与中常侍曹节带领中黄门、虎贲、羽林军一千多人,前往河间迎接刘宏。建宁元年(168年)正月二十日,刘宏来到夏门亭,窦武亲自持节用青盖车把他迎入殿内。第二天,刘宏登基称帝,改元为“建宁”。由于灵帝年幼,由窦太后辅政。 窦太后执政后,论功策勋,封窦武为闻喜侯;其子窦机为渭阳侯,位拜侍中;其兄子窦绍为鄠侯,迁步兵校尉;窦靖为西乡侯,位拜侍中,掌管羽林左骑。窦氏一家权倾朝廷内外,十分显贵。又陈蕃,大小政事,均由陈蕃参与定夺。陈蕃与窦武又起用了在第一次党锢之祸中受挫的李膺、杜密、尹勋、刘瑜等,使之列于朝廷,参议政事。这赢得了许多士人的心,“天下之士,莫不延颈想望太平”。 宦官势力遭到压制,但是中常侍曹节通过灵帝向窦太后献殷勤,渐渐的取得太后的信任。陈蕃与窦武对此非常担忧。于是,密谋欲除去宦官,但太后一直犹豫不决,迫使陈、窦二人采取武力消灭宦官集团,但密奏事先被宦官得知,激起事变。 永康元年(168年)九月初七日,宦官就发动了宫廷政变。他们把灵帝骗出来持剑开路,关闭宫门,逼迫尚书起草诏令,任命王甫为黄门令;胁迫太后,夺取了玉玺,派人去逮捕窦武等人。窦武不受诏,与侄子窦绍边战边退到军中,召集数千人镇守都亭。陈蕃听说发生变乱,率属下官员及太学生80多人,手持兵器冲入承明门,与王甫军遭遇。陈蕃被逮捕,送到北寺狱折磨而死。王甫便带领虎贲羽林军,同包围将军府的不明就里的张奂军队会合。他们假传诏令,诬窦武反叛,引诱窦军投降。窦武与窦绍势单力薄,被重重包围,最后被迫自杀。随后,窦家宗亲、宾客以及姻亲,抓到的都被杀掉。又将窦太后迁入南宫,将窦武家属迁徙于日南。自公卿以下,凡是陈蕃、窦武举荐的,以及他们的门生、旧属,一律免官,永不录用。 这就是历史上第二次“党锢之祸”。至此,贤能忠义进步势力遭到彻底打击。宦官们通过镇压,消除了与自己直接抗衡的力量,宦官专权达到了历史的顶峰。 ##### 十二岁,就算在古代也是一个小孩,小孩想要干什么呢?当然是玩了,但自从十二岁登基,刘宏就受制于窦太后的执政,这对于幼年的刘宏来说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第二次“党锢之祸”,宦官发动了宫廷政变,外戚被宦官们通过镇压彻底惨败,这也算是为刘宏清理了一条权力的道路,所以刘宏对于宦官比较感激。而且宦官能够较好的把握人心,这对于还年幼的刘宏来说就无疑有着很深远的影响。 刘宏十二岁上位登基为帝,十七岁亲政,终于是掌握了权力。 当得到真正的权利之后刘宏想要干什么呢? 没错,就是放纵的自由。 随着年纪渐大,刘宏也娶了很多妃子,而其中比较好的当属何皇后了。 因为当时何皇后年轻貌美,所以对于刘宏来说是有着绝大的吸引力的,再加上当时宦官的帮忙。 对于何皇后,刘宏心里面知道,虽然何进等人,要让自己立何贵人为皇后,但是支持的声音比反对的声音小太多,刘宏最终也是力排众议,让何贵人变成了何皇后。 这当中当然也少不了十常侍的出力,虽然那个时候双方斗争比较激烈,但是还不算是太坏,而且那个时候也就只有何皇后一个人为皇帝刘宏生了儿子,十常侍也是害怕,再加上,何皇后,何进,何苗的软言,所以也就帮忙了。 刘宏虽然这样,但是其实也不笨,这样一直流连于花丛,也知道自己的身体越来差,当王美人又为自己生了一个儿子的时候,刘宏就预感会出事,果不其然,在王美人生下刘协之后也就去世了,当然王美人的去世,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而且十常侍也整天在耳边说,肯定是何皇后干的。 刘宏起初也很生气,但是看到何皇后对自己哭泣流泪的场景,刘宏作为一个男人,也是会心软的,毕竟事情已经发生了,你在去对何皇后怎么怎么样,那不是又要失去一个自己的女人了吗。 所以刘宏也没在做任何追究,只是害怕王美人之子刘协又让何皇后迫害,而且十常侍也整天在耳边提醒,所以也就把年幼的刘协交给了董太后抚养。 对于,宦官与外戚的争斗,刘宏当然也知道,不过只是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已,自己为什么要去管怎么麻烦的事情,我只想在有生的年月中尽情的放纵,宦官因为能够给自己提供很好的主意,新鲜的注意,所以刘宏也特别喜欢宦官,尤其是,张让和赵忠。 ##### 何进本来没有什么野心,只想和父亲,爷爷一般那样安安稳稳地度过一生,但是因为meimei的情况而遭到了极大程度上的改变,为了何皇后,何进那可真是叫出工又出力。 直到meimei何皇后终于安定了下来,到了这个时候,何进已经是卫将军了,有很多权势。 人都是会随着环境和权势的改变而改变,正好何进就是这么一个人。 在那个时候,何进的外戚势力和十常侍的宦官势力,斗争当真是已经到了是同水火的地步。 十常侍特别想要除掉外戚势力,而何进所代表的外戚势力则也特别想要除掉十常侍。 也就在这个时候,来了一个人,项浩然。 此人一来就直接到了何进的府邸里面,对着何进说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何进本就是一个大智若愚的聪明人,一听之下也是觉得项浩然说的计策非常之好啊,也就派出了手底下最为忠心的手下唐周,把唐周安插在了黄巾军之中,当然在黄巾军之中何进不止就安插唐周一人,布置了很多眼线,因为对于那时的何进来说,野心已经慢慢膨胀了起来,基本可以说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不仅是因为meimei,而且还有手中的权利。 但是有一道鸿沟挡住了何进前进的脚步,那就是十常侍。 虽然十常侍对于何进来说,算是一个大恩人,但是在十常侍开始在后宫和宫外打压,何皇后,何苗,何进的时候,外戚就已经和十常侍抗上了,无法避免,因为一山不容二虎。 这是一个千古不变的法则。 所以慢慢的双方就都是如水火,都想要把对方出之而后快。 但是想要除掉十常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只要皇帝刘宏还在,那么根本就不太可能动的了十常侍。自己动不了十常侍,但是十常侍却可以借助皇帝刘宏铲除自己,虽然现在还没有成功,但是不代表以后不行,所以十常侍就像是何进心中的一根刺。 所以何进一听到项浩然说起的,张角准备起义的消息,就立马派了自己很多的亲信卧底到了黄巾军之中,等待着时机。 这一卧底就是几年时间,突然唐周回到了洛阳说一八四年张角就要起义,这个消息项浩然当然也知道,项浩然听说了这个消息之后,也就提出了一个计策,那就是提前使黄巾军起义。
而提前使黄巾军起义,这个关键就在,马元义的身上。 所以计划着,打算借刀杀人些杀掉马元义,然后在让唐周过来告密,再把这件事情告诉皇帝刘宏,这事情可是一件天大的事情,所以也可以以此是为基础让皇帝刘宏给,当时还只是卫将军的何进,封为大将军,镇守洛阳,然后在召集天下人马出去平乱。 一旦派出了全部的兵马,那么洛阳就空虚了,到时候只要打出清君侧,以那时,何进统帅的兵马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把十常侍给除掉。 但是还是要考虑了一点,那就是皇帝刘宏,如果强来那不就是和造反没什么二样了么? 毕竟这个时候的何进对于皇帝的这个位置可不感兴趣,感兴趣的只是如何能够把十常侍这个祸患给除掉。 只要到时候打出清君侧,那么洛阳城里面的氏族大家百官都会支持,所以到时候可以慢慢压迫皇上,杀掉十常侍。 十常侍一除,那么大幕基本也就落幕了! 这就是当时项浩然对何进提出的办法。 ##### 直到何进遇到了秋落生,经过与秋落生的一番谈话,这让何进心里面慢慢产生出了一丝微妙的变化。 毕竟这个时候的何进已经在朝堂上面混了很多年了,也和十常侍争斗了很多年。 而且何进又是一个大智若愚之人。 十常侍不是难题,十常侍一除,那么这还不是你的天下了。 当时在营帐里面,只有二个人,秋落生说出了这么一句话的时候,何进心里面不动心是假的,最重要的当然是对于除掉十常侍的动心,而对于那一句,十常侍一除,那么这还不是你的天下了,听见后面半句何进的心不禁急速跳动了二下,有些心动。 动心是动心,但是只要皇帝刘宏还活着,那么最大的敌人就只能是十常侍,因为只能些对付十常侍。 唐周虽然是张角的弟子,但是张角那个时候弟子何止上千?所以对于秋落生的事情,也没对唐周说过,所以何进也不知道。虽然不知道,但是对于秋落生怎么会有怎么大的口气说出这样的话语,很让何进好奇。 毕竟就算自己也没有那么大的口气说出,能够百分之一百除掉十常侍的话语,毕竟何进与十常侍斗争了太久了。 所以何进还是打算探探秋落生的口风,但是秋落生的口风还是很紧,都没说。 既然没说,何进也就没再问,只是那时何进不知道为什么,向秋落生提出了一起请求,让吴聊炼制一枚丹药,无色无味的剧毒丹药。 ##### 项浩然,对于何进还是很能把握其心思的,当何进回来之后,项浩然通过和何进的谈话知道何进开始慢慢改变了。 所以项浩然也就有意无意的说起了,王莽。 何进岂有不知道的道理,也只是说了几句就让项浩然退了出去。 ##### 在何进的安排下,让十常侍除掉了马元义,接着就让唐周告发了黄巾军的起义。 这个时候,何进终于被封为了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以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掌控着天下兵马,是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