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兴唐在线阅读 - 第三百一十九章 重来淮水

第三百一十九章 重来淮水

    “启禀父皇母后,儿臣想修书。,一李贤伏下说道。

    “你何来此意?”李治惊讶地问。

    在唐初修书可不是一件小事,隋唐更替之际,各种战争精彩纷呈,动辄就是几十万人规模的大会战。可是存活下来的老百姓五不足一,各种图籍多有毁失。藏书最多的只有皇家、各大世家,因此许多大儒来自名门世家,亦是此理。嗯要修书,必须翻看各种原始的史料,一人不行,需许多人协助才能修书,而一些重要的史籍,只有重臣才能得以进出。

    因此修书,特别是修史成了重臣的特权。还有一例,昔日魏王李泰要修《括地志》,李世民也大意了,十分高兴,准旨,于是著作郎萧德言、秘书郎顾胤、记室参军蒋亚卿、功曹参军谢偃等人一起撰写,卫尉供帐,光禄司供饮食,许多文学与贵族子弟立即竞相投奔。李泰要焰也随之起,隐隐凌驾于李承乾之上。

    所以李承乾做了许多荒唐的举动,固然是他不争气,也是气极之下自甘堕落的。

    还有一例,为了巩目李弘东宫地位,不仅让名臣兼任东宫职位,又让文学人士与名流,在东宫修书。但太子长大后,地位稳固了,李治又开始想入非非,也没有再让东宫修书了。

    要么就是武则天注书,但她始终是皇后,也没有想到她最后会是女皇。因此无论怎么注书,以后还是太后,一个权重的太后,一个权轻的太后,不会去登龘基。

    所以李贤说完后,李治立即惊讶警惕起来。来势不简单哪!

    “父皇,是这样的,儿臣翻看《后汉书》,又看了各种注释的版本,其中多有错漏之处许多注释让人啼笑皆非,因此儿臣不自量力,想重新修注一下。”

    “德儿,你太急了!”武则天冷冷说道。

    几个子女当中,对太平公主武则天是最喜欢的,中间的原因不仅是老小,有感长女的死武则天心中一直有歉意。其次就是李弘,生李弘时,武则天在感业寺里当着尼姑,一边光着大脑袋瓜子,一边拜佛念经一边奶孩子,这个中的滋味只有她才能感受。心情不好,又没人服侍李弘没有照料好,长大后开始体弱多病。

    这一切,李威都不大清楚的。这也由于她强势的性格有关,宁肯送去匕龘首,都不肯送一顿马粮。这些暖心窝的话除了对丈夫外,对他人说不出。

    因此,对李弘也很关爱。但爱之越深恨之越切。儿子长大了,不念母子当时的艰难,处处与自己作对,武则天动了数次杀机。但后来突然改变过来,依然在继续做着她恼怒的事可也能知道问寒问暖了。权利放不下的,可略略能尝到做母亲的感觉。原来不觉得,就是儿子到西南都没有觉得。可自离开洛阳,感到有些凶险了心中又后悔起来,数次想到其中的好处。

    至少除了小女儿外,其他三个儿子都没有亲热地拉着她的手,甚至动情地抱着她。甚至后悔自己没有劝阻丈夫。

    李贤这个小动作不要说她了,连李治也休想瞒过。大哥一走机会难得,做太子不可能的。

    于是采取迂回战术,先修书,堂而皇之的借修书之名,与重臣以及文学才士交往,或者对其拉拢。

    ”母后,儿臣不解。”李贤朗声说道。

    父亲的话还听听,这个母亲嘛,可不会听,一个心狠手辣的女人,大哥对她如此委屈求全,还要处处紧逼。老三的媳妇说杀就杀,还用活活饿死的手段去杀的。若是以后侥幸得承大统,首先就要将她打入冷宫,还天下一个太平!

    “本宫常在宫中听说你刻薄,个天才知道你多刻薄。你大哥那样待你,如今前往青海浴血奋战,而人在长安还在练军,筹集物资,并没有离开京兆,你就急不可待了。本宫怎么养出你这个儿子!”武则天也气着了,以前说长子不听话,但就是长子几年前使了一些小手段,也不敢如此大声与自己还嘴!

    ”母后,儿臣还是不解,修书为何对大哥不利?那么母后修书该作何解释?”

    ”放肆!“季治喝道。

    ”是。”

    ”既然你想修书,那么就去修吧,联下诏,让张大安、都水监刘讷言、洛州司户格希玄、学士许叔牙、成玄、史藏、周宝宁助你。”

    “是“这一回李贤声音更低了。这些人连同张大安在内,皆是善长文学之人,然而不仅此的,大多数皆是对他亲近的大臣,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蒂王党口看来父亲依然在掌控着大局。

    李贤离开了,武则天抱怨道:“陛下,为什么你要答应?”

    “弘儿离开了,联也心感后悔了。可诏书已下,弘儿性格又倔强,若学习显儿轮儿他们,不赴青海,联也不怪罪,不然联也不会保留李敬玄的大总管之职。可前面诏书一下,后面就立即离开洛阳。联又不好反悔,重新下诏书让他回来,那样前线将士会立即失去士气。”这是自我安慰的话,但也确实有一些愧疚之意,也确实不好再召李威从长安返回洛阳,

    “青海有凶险,联也担心万一有事……”备防一下吧。真不行,等弘儿从青海返回,也又打磨了一年半载,年龄也差不多了,还是众心所望,联就禅位于他。”

    听到禅位二字,武则天立即不吭声了。

    ”前面就是准水了,“过了细州城,大运河就此拐弯,拐向谁河。秋仁杰站在船头说道。

    李威出征,还有一些人对皇上满的,认为皇上有意置太子于险地,“居心不良“。于是李治做了一些补偿。着三省立即将盐铁司商议出来,太子去了青海,没有争执,静下心来协商。先前准备将盐铁司挂在太仆寺,专设一署,就象太仆寺乘黄署、典厩署、典牧署、车府署一样,可是盐铁司管辖范围大,不仅是盐糖,还有铁铜等金属矿藏,以及茶叶,盐糖占的税务比例也越来越重,划成太仆寺下一署,职权皆太低。所以最后划成户部治下,还是盐铁司称呼,但职权与户部、度支、金部、仓部平起平坐,也设主事、令史、书令史与计史掌固若干人,盐铁使官职也正式定了下来,与四部郎中一样,从五品上官职。

    但一切草创,有许多地方与其他部门权利重叠,惩除天水之戒,上任的官员必须清廉,但清廉还不行,职权许多地方都很模糊,第一任正式的盐铁使还必须做到有才干,治理两三年后,交涉清楚了,也为以后的继任打下了基础。

    李治想了想,让魏元忠担任了盐铁大使职位。

    然后又让秋仁杰担任了苏州刺史,苏州本来是唐朝的一个富裕之州,又与市舶司监管着海市。一开始起步时,还是广州领先的,与唐朝人无关,大食在这里有基础,又熟悉,不愿意北上。而且广州有郁水之便,可以幅射整个岭南地区。

    但在逐渐转移,泉州没有大江大水,可整个福建地区多山少地,百姓又多,自古以来,此地因为环境所逼,重工商,不是喜欢工商,逼的,不放海,也有许多百姓私自出海。又是造船基地,不仅是泉州,唐朝许多地区有船坞,但造的皆是内河之船。民用海船,还是泉州船坞最多,造出来的海船质量也最好。因此,很快就活跃起来。

    可还是不及苏州,主要是长江运河,大运河可以幅射扬州、楚州、汴州,甚至两京。长江可以幅射江州、鄂州、荆州,直到巴蜀。从今年起,已开始凌驾于其他两市之上。因此苏州刺史,职权越重。

    二人在位称职,可因为是太子最核心成员,被李治忌惮,一直打龘压到现在没有升迁口这也算是对太子的一个补偿。

    “秋使君,我还是不想你调动。“魏元忠看着宽广的淮河说道。

    “何神”

    “你看,你前面一离开大理寺,后面太常博士吴束之就上书,让明崇俨调回京城,替陛下医治。”

    ”太医署本来就是太常寺管辖的,作为太常寺的官员,自然要对陛下的身体负责。”秋仁杰轻描淡写地说道。

    “你真这样想?”

    “魏使君,你当我不知。皇上这几年身体时好时坏,只是太子一直在东宫,怕太子重新惹出什么事端,因此迟迟不召明崇俨回京。现在太子才离开东都,人还在西京没有走,依然还不会召。但过了不久后,不用人进谏,很有可能将明崇俨重新召回了。

    其实明崇俨所做太过急切……”我还知道他另外一件事,为了返回京城,除了献给雍王的那笔钱外,又花费了六七万儡钱,地方上买通百姓官吏,替他说好话,上下交口称赞。又在京城打通门路。若没有意外,又有两三万循钱正在去京城的路上。”

    “此人倒是三个枭雄。”

    这么大的花费不是小数目,有可能扬州的晒盐所得的利润,几乎为他用空。换成一般人,万万舍不得的。

    ”不是枭雄,岂能有这么大的野心!只是邪不压正,这是天地至理,他走上了邪路,这一辈子休想翻身做人!”

    魏元忠没有作声,向淮河西方看了看,申州正处在淮河的上游。

    “魏使君,岂止是他一人,太子还没真正离开,一旦从京兆动身赶向青海,各色人等会纷纷跳出来,到时候才是真正的群魔乱舞。但这样也好,太子跳出三界之外,避过这个风头,让有良心的大臣看,让百姓看,才能知道他们应当支持谁。其实何需演变成这样,陛下终是老了……”至于明崇俨,魏使君,我反而想他抵达京城。若不到京城,臣一番布置反而没有作用。只有他到达京城,臣的一番布置才能环环相扣。太子平安从青海回来,也可以找到最好的机会,一举定下乾坤,结束全国上下这种混乱的景象。”

    可说到这里,语气却软了下去。

    太子早日继位,对国家是有利的,可自己坐视明崇俨这家伙,带着那些春龘药到达京城,然后乘机给皇后服用……”自己也是大逆不道了。。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