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北宋仕途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七十五章 改良

第一百七十五章 改良

    熙宁元年正月十六日。这一天王安石正式成为大宋朝廷的参知政事。也是在下达圣旨的这一日。官家赵顼全权支持大宋的变法事宜。

    这番任命。在朝廷引起了颇大的争议。倒不是对于王安石身居高位有什么异议。严格来说。以王安石此时的名声威望。除了欧阳修。确实再也找不出一个比他更有资格的人了。最零大家惊异的是变法一事。本来不过是争议而已。现在倒好。皇帝一旨诏书。成了实打实的震动了。

    朝中很多老臣经历过当年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对于最后的结局。犹有余悸。现在新皇帝又来一个熙宁变法。怎不令他们惴惴不安!生怕又重演当年的结果。其中以宰相韩琦为代表。他奉劝过官家不要贸然行事。还请曹太后出面。奈何官家主意已定。他作为臣子。也无可奈何了。最令他愤慨的便是既然要变法。怎么说他也是宰相。政事堂的执政。变法事宜怎么说也应该由他来做主才对。这是他的想法。因此对于后来居上的王安石。更看不过眼了。

    不同意归不同意。在这个当儿。韩琦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反对了。因为他虽然是老臣。掌着大权。不过朝廷诸臣。大多壮年。犹有雄心。而且不少是王安石的好友。都准备鼎力支持对方!他纵使再大胆。也不敢犯了众怒。他也打好了主意。只待变法出现什么差错。就要王安石吃不了兜着走!

    王安石接过任命的时候。没有立刻公开他已经写就的变法举措。而是向官家举荐韩维成为开封知府。理由是居然要变法。在底下当然要有一个信的过的官员来实行具体方略。开封是个好的方。就在天子脚下。成为变法的实验田。是个很不错的主意。再说他王安石能回京等上高位。韩家兄弟出力不少。他现在投桃报李。正是时候!

    韩维曾经是赵顼的老师。对于对方的人品。他也了解与信任。也想让韩维成为变法的先锋。同意的王安石的举荐。而且为了对方有威信。还给了他翰林学士的名头。免的变法时遭受一些士子的莫名攻击。

    如是过了十天。正月二十六这日。王安石终于志的意满的在朝堂上兜售出了他的三条新法。历史在这一刻重回轨迹。王安石的强悍终于还是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抛却其他不说。单是那条鼎鼎大名的青苗法。就引起了无数的质疑。当然。此时大家还没有想的到它会出现的害处。只单单质疑这种由朝廷出面做生意的做法感到不屑而已。

    王安石也不是凡人。在朝堂上辩驳了一番。说倒了不少朝臣。加上官家的鼎力支持。新法通过了朝议。正式向大宋天下颁布。是时为熙宁元年二月。

    沈欢再一次见识到王安石的强悍后。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特别是青苗法。这个时代。有谁了解它造成的结果呢?确切的说。王安石最后罢相。表面上是郑侠上了几副流民图。但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流民呢?最大的原因不正是底下官员胡乱cao作青苗法。致使百姓妻离子散么!不可否认。也是因为青苗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朝廷财政维艰的状况。然而与整个天下而言。功过相抵吗?

    青苗青苗。也就是在民间青黄不接的时候。每年夏秋两收之前。又官府出面给各个县户的百姓借贷钱粮。资助生产。收成之后再二分的利息还给官府。

    “太冲动了。太冲动了!”沈欢无奈的感慨。这次王安石想一口吃成胖子。青苗法又朝廷规定。推行到整个大宋天下的二十几路。朝廷第一年出资上千万贯。按王安石的计算。若全部贷出去。一年两次。凭生利息几百万贯。另外资助百姓生产。也提高了赋税。实在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可在沈欢看来。这举动实在是太过冒险了。变法举措。怎能一蹴而就!青苗法。说白了与后世的银行借贷差不多。可就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在信息如此发达的情况下。又有多少农民敢从银行里借钱出去发展农业生产呢。何况如今这种消息塞闭的时代。沈欢毫不怀疑历史上的说法:大多青苗钱要么是官员强令百姓购买。要么就是贷给了那些大商贾。对于农业生产。根本没有多大用处!另外。二十一世纪的时候。银行从事借贷。也的小心翼翼。生怕血本无归。现在倒好。有行政命令再此。借了青苗钱不还的。估计就真要卖的卖儿了。难怪郑侠会有流民图的蓝本呢!

    “老师。您对介甫先生的变法事项怎么看?”沈欢斟酌来斟酌去。觉的在王安石变法闹的天怒人怨之前该好好筹划。而筹划的对象。当然是能与王安石抗衡的司马光。

    司马光自进后。建了一个书局。拉了不少喜好修史的同道进来。一道完全这本巨著。也是因为这样。分了不少精神。花在朝政上的精力也少了许多。加上如今有年壮有才的王安石坐镇。更多政事都是对方处理。他也乐的把闲余时间都花在修史上。

    在司马府邸里。沈欢的问话倒让司马光愣住了:“很好呀?几条新法。介甫也都解释过了。确实对朝廷有利。本来老夫还担心那个青苗法闹出祸患来。不过介甫已经请奏朝廷成立一个视察行走机构。由朝廷派遣人员到各路去督察。相信没有人敢冒杀头的风险吧!”沈欢无语。司马光果然是寒暑论者。是要求变法的。只不过求谨慎而已。现在青苗钱还没开发派发。惨烈处也没有人抱上来。这大概也是对方乐观的原因吧。不过沈欢之所以来找司马光谋划。全是对方相对而言是最有长远目光的。因此他不死心的提示:“老师。几十督察。能成什么事?大宋州县数千。黎民数以千万计。些须督察。能察的过来吗?再说又焉能保证这些督察不会与下面一道隐瞒了真相呢……”花了不少口舌。把与王安石说过的害处重新提了一遍。最后才期盼的看着司马光。

    司马光不愧为谨慎为上之人。闻言捋了捋须子。沉吟着说道:“子贤你说的有道理。这些你可曾与介甫提过?”

    “提了。”

    “结果如何?”

    沈欢摊摊手:“结果就是这个视察行走使的产生了!老师。说实在的。对于大多底下官员。学生不大敢相信。政策本来是好的。但是一到了下面实施阶段。就成了上对政策下有对策了。如此一来。不单损害了百姓的利益。还会有损上面制定政策之人的名声呀!”

    司马光皱眉道:“子贤是否杞人忧天了?大多官员都是通过科考选拔才成为的方官的。应该不至于不顾百姓死活吧?”

    沈欢苦笑道:“老师。若人人都是高尚之辈。当年范希文又怎么会生产政治吏治的念头呢。又怎么以失败告终呢?当年尚没有政治完毕。如今官员品行。可见一斑了!新法是好。然而最大可能会使整个天下都震荡呀!”

    司马光反问道:“难不成就因为可能出现的害处就不进行改变了?”

    沈欢挠了挠头。他知道自己不拿出一点实际的东西。比如行之有效的法子。司马光是不会动心的。连司马光都说服不了。更不用说更倔强的王安石与皇帝了。他与一般人不一样。现在王安石还是众望所归之人。大家也抱着让他经世强国的希望让他进行改变。对于结果。也比较乐观。但是他由后世而来。当然清楚的知道王安石变法最终是失败的!

    从各项经济上改革内容可以看出。王安石的新法规模甚大。其中理财方面最为重要。只可惜实行上反而成效一般。受到时人抨击。平情而论。王安石变法遭到失败。不能完全推到守旧派反对上。他的政策和做法都值的检讨。

    政策未能对症下药----王安石的变法所针对的只是皮毛。远未到核心问题----支出太多。而支出太多则是因为冗兵、冗官。不针对这两个问题。财政问题解决不了。但王安石的改革非但不是针对支出太多问题。反而是以增加国库收入为主。如此则不能解决财困。又如军事改革也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并非针对到宋朝的军事死xue----强干弱枝。重文轻武政策。

    另外他政策本身也有缺点。就拿现在的青苗法来说。与理想相去悬绝。如果贫困民户自愿请贷官钱。尚有可说。但实际上是的方官强迫农民五家互保后在逐家派定数目。称为散青苗。的方官为了保障秋后本息全部收回。散派的对象是中上之家而非贫下之户。盖怕贫下户无力偿还。这还谈什么惠民呢?而青苗法中要收取利息二分。即是百分之二十。这数目是一般平民所不能负担的。

    还有就是王安石颇为刚愎自用。与神宗议论国事。有所抗辩。声色俱厉。神宗每为之改容听纳。创行变法之初。司马光曾致函叫他不要用心太过。自信太厚。安石覆书抗议。深不以为然。二人本是极要好又互相推重的朋友。从此画的绝交。

    当然。清楚归清楚。现在司马光对王安石还是颇为支持的。沈欢也不可能拿未来来说事。只能从别的的方打动司马光了:“老师。大宋天下已经到了不能不变的时候了。但是。该怎么变。倒是可以商榷的。学生认为不能太过急噪。须知过犹不及。再说病去如抽丝。手段太过猛烈。下药太猛。不单治不了病。弄不好还会害死病人呢!学生听闻介甫先生还会出台更多的变法条例呢!其他不说了。单是这个青苗法。学生就认为该好好斟酌一番才对。一条都弄不好。再出一些。不是更烦人么!”

    司马光见沈欢对王安石的说辞过过激烈。不悦的道:“子贤。你总是说这个青苗法会出事。那你说。该如何改变?”

    沈欢顿了顿。道:“青苗法当然要实行。现在朝廷已经颁布了出去。若是收回来。不说朝廷没有脸面。就是介甫先生。估计也会不依。弄不好还会挂冠而去呢!”

    司马光点点头。示意沈欢说下去。

    沈欢又道:“老师。学生现在毫不怀疑青苗法会出现刚才那些情况。纵是有那些视察也无济于事。一次不出事。那么两次呢。三次呢。多次以后。会怎么样?青苗钱一两发两次。又是行政命令。总会出问题的!出了问题后。肯定有不少官员会弹劾介甫先生。说不定会把朝堂闹的不像话。学生认为。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千万不要忙着反对介甫先生。更不要忙着进谏什么!”

    沈欢这是给司马光打着预防针呢。生怕司马光像历史记载一样与王安石闹的像仇人一般。但是。想法是好的。现实会与他所想一样进行吗?

    “哦?”司马光来了兴趣。“那你说。老夫该如何做呢?“改良!”沈欢坚定的说道。

    “改良?”

    “对。就是改良!”沈欢笑了。怎么说他的思想也是后世的。对照一些后世的改革思想。拿出点改良对策。也不是意外了。“学生也不是说青苗法不好。介甫先生是当是世大才。他能想出以借贷来促进生产。简直是当今第一人呀!不过他的性子就是太急了点。一下子把青苗法推行到整个天下。太容易出事了!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这官场也一样。所以学生才说要改良一下!”

    司马光也笑了。兴趣更浓了。笑道:“那依子贤所想。该如何进行改良呢?”

    沈欢侃侃而谈:“主要就是两点。第一就是这个息钱的问题。官府借贷。收取利息。理所当然。但是取息二分。学生认为。还是太高了。虽然比民间那些商贾的主高大四五分的利息要低很多。可仔细推算。十取二成。还是难以让百姓承担。”

    “这话怎么说?”司马光不解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