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言情小说 - 孔织在线阅读 - 第七十四章 大朝(下)

第七十四章 大朝(下)

    寅时二刻,宫门外,京城的文武百官相继到位。随着官职的高低,众人到来的时间也略微不同,基本上都是官职低的来得早,官职高的稍微晚些。以宫门外的瞻恩路为界,众位官员按照官职高低,左文右武分别站立。不远处,停留着各家的车轿随从,各个家族泾渭分明。

    武官行列尾部,崔鸳与梁雨望着对方身上的绿色官服,相视而笑。过去最是瞧不起京城的低级武官的,跟着权贵戏称她们为“小蛤蟆”,没想到如今却轮到自己。除了她们两个,她们身后的同样着绿的韩遥自嘲地冷哼着,怕也是想起了这个典故。与韩遥并肩而立的,是位与崔鸳、梁雨等人穿同样官服的少女。这是南安侯楚乐的侄女楚瑟,本是西南军中,也是这次与崔梁等人一起调回京城的。

    崔鸳一边与梁雨低声说这话,一边张望着自己这边的队伍首位。按照大华朝觐惯例,皇室亲王公主在文官前列,公爵显贵在武官前列。除了早就告病停了朝拜的西卫侯梁霞外,东平侯崔弘、南安侯楚乐、北宁侯冯群已经到了。东平侯身前空着一个位置,看来就是留给新继任的文宣公孔织的。

    东边远远的传来响鞭开道的声音,文武百官心里有数,这是上朝参政的几位公主就要到了。庆元帝膝下女息单薄,后宫所出公主不过七、八位,除了夭折的几位,在世的只有二公主姜婕、三公主姜姝、承公主姜嬛和六公主姜娉。其中六公主原为“五公主”,后因姜嬛归宗,排行延后了一位。

    姜娉是凤后所出,庆元帝唯一的嫡女,本是储位有望。因四年前突染天花,落下了眼疾,渐渐淡出世人视线。今夏,姜娉满十五岁,行了成人礼,封号为“安”。

    按照大华规矩,有了封号的公主都要上朝理事,待到储位确定后则去各自封地就藩,而安公主却是其中例外。她是得到庆元帝亲自谕旨的,可以免朝。今日,在三位公主到来之前,安公主的车架却最先出现的百官面前,这显然是不同寻常之事,怎么不引得百官侧目?

    扶着安公主下轿,而后将她引到文官行列首位的是位身穿浅绯官服、佩戴银鱼袋的少女。看她年纪与安公主相仿,却已经是五品官身,不认识她的官员都忍不住向身边人询问这是哪位大人。认识她的,则看向公爵那边的崔弘。那少女是东平侯崔弘的五女崔鹊,五年前被选为安公主的伴读,安公主今夏开府时,初为她请封的官职就是公主府的六品长吏。上个月,公主府的右执事丁忧,安公主力排众议,将十五岁的崔鹊推上了执事位置。

    来不及思虑开府四个多月一直沉寂的安公主所为何来,文武百官就发现在东平侯崔弘身边多了一位脸生的少女。开始有人诧异出声,那少女身穿紫色蟒袍,腰间系着半长的绶带,正是国公的装扮。看来,在大家被安公主的到来吸引时,新继任的文宣公孔织到了。

    刚才羡慕崔鹊的人,如今更是感慨万千。这位新继位的国公,是个传奇人物。庶女袭爵已经是天大的福气,而且还即将要迎娶嫡皇子为夫。

    被各种视线打量着,孔织心里感觉很不自在,表面上却仍不动声色。虽然国公之位较侯夫人尊崇,但崔弘与楚乐都是长辈,怎好大咧咧站在队首?她边低声对几位侯夫人问好,边悄悄侧身,避开队首位置。崔弘与楚乐看出她所想,心中暗暗点头。北宁侯冯群也心中佩服,其中又多了几丝疑问,这孔织年纪轻轻,为人行事竟是滴水不漏的主,为何世人传言中她却是痴玩不堪?

    百官们来不及继续悄悄打量新国公,三公主姜姝与承公主姜嬛到了。两位公主结伴而来,看到安公主姜娉都有些意外,姊妹间见礼。随后,两位公主按照排齿依次站在姜娉身后。

    姜娉是嫡公主,在太女未定前,身份最为尊崇。两位公主虽然较她年长,但让要处处礼让这位meimei三分。姜嬛对这位meimei虽然不亲近,但怜惜她少年失明,言谈中带着几分关切;姜姝性子谦和,脸上常带三份笑意,说起话来亦是关怀备至,但内中却透着股虚假。

    姜娉眼盲心静,自然对两人谁是真情实意、谁是寒暄客套有所分辨,嘴角微微上翘,连承公主都比不上,更不要说与自己那位深藏不露的二jiejie斗,“将输”啊“将输”,看名字都知道她的下场如何。

    差一刻卯时,宫门大开,两排宫人雁翅排开,门口的闻天鼓开始敲起。百官肃静,各自归位。孔织也终无他法,在崔弘与楚乐的示意下站在了武官队首。

    卯时正刻,九九八十一声闻天鼓响毕,在宫人高呼“上朝”声中,文武百官进入宫门,到达金殿。文武官员以五品为分水岭,五品及五品以上的官员列于殿上,六品以下官员只能够站在殿外宫廷圣训。因此,五品以上官员又被称为“殿上人”,是有直奏权的。而那些殿外的小官,要想奏事,必须要有她们的上司们代为禀奏。待到皇帝亲自询问时,她们才有机会进殿,一睹圣颜。

    礼乐齐鸣,庆元帝上朝了。

    在三呼“万岁”后,年老的宫人哑着嗓子高声道:“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孔织低着头,心中暗太招摇了,自己站在这个位置,即便不说不做,怕也是得罪了不少人,这可不是她所期望的。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今日大朝的第一个折子,就是御史弹劾文宣公孔织凌虐致死其堂姐孔纱之事的。孔织眉头微皱,这是武家还是冯家,是要给她个下马威吗?

    姜嬛心中暗恨,对方在三妹首次上朝时就此事发难,怕就是要混淆视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误会三妹歹毒狠辣,孤立她于百官之外。果不其然,听到御史所凑,许多不明真相的大臣望向孔织的目光已将充满质疑。孔纱这几年活跃于京城权贵中,众人都知道若是这位前国公的庶女不出现的话,那她就是继承国公的当然人选。即便孔纱真对爵位有所企图,但是也罪不致死。若是这位新国公真因此事对堂姐下狠手,那性子未免太睚眦必报些。

    大家的视线都望向孔织,就连庆元帝也带着三分看戏的心情望过来。孔织心中暗叹,这种勾心斗角真不是自己能够适应的,幸好昨天与四姨母孔竹早就就今日可能遇到的各种发难做过猜想讨论,早有应答之策。

    那弹劾孔织的御史是寒门出身,素有清名,怕是真把孔织当成世家蠹虫,略带几分战意地看着她,怕是真以为自己是个不惧权贵的铁面御史,却不知自己已经成为他人手中的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