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言情小说 - 贫农大魔师在线阅读 - 第273章 忙里偷闲

第273章 忙里偷闲

    段弈琛走的悄无声息,没有‘激’起任何的涟漪,就如同过客一般,船过水无痕。

    对于他的未来,妮儿没有打开天眼窥视别人的嗜好,只在心里送上两句话,此次运动是漫长的,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

    只能在心里祈祷自求多福吧!

    无论如何,贫下中农的日子还要继续过,他们没有闲心‘cao’别人的心,再说他们即便有心也无力。

    正是秋收种麦大忙季节,一望无际的田野里,社员们有的在脱粒,有的在收拾‘玉’米秸,有的在运‘肥’,有的在耕地。农民,勤劳、善良的农民,他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度过十月一号。

    ‘玉’米脱粒晾晒后‘玉’米杆那可是冬季主要的燃料,也是良好饲料,特别是牛的高能饲料,可以代替部分‘玉’米籽粒。

    姚致远他们忙青贮,牛儿的冬‘春’饲料,可就得这几天准备了。

    这真是:零星时间莫白过,有空就把饲草割。劳动间隙把草割,不愁攒个大草垛。

    对于青贮,姚致远他们几乎可以说是‘门’外汉,姚湾村没有养过这么多大型的动物,所以就得请刘姥爷来指教了。

    北方农作物多是一季一熟,因此秋冬季就会出现饲草料缺乏的现象,特别是鲜青饲草料。农民多数以干草饲喂,这种饲喂为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饲草的营养成分和适口‘性’。

    所以通过青贮加工,做成的青贮饲料不仅青鲜、适口,而且解决了秋冬饲草匮乏的困扰。

    农作物收割后,大量的农作物秸秆都当了燃料,用不完的都废弃了。而通过将秸秆粉碎进行青贮、氨化、‘揉’丝微贮后饲养牲畜。既有了饲料,还可以使秸秆通过牲畜粪便实现过腹还田。促进农业良‘性’循环,是一种效益较高的利用方式。

    青贮原料多是‘玉’米秸、麦秸、紫云英,南瓜秧、苋菜、红薯秧等等。都是田里随处可见的。

    在青贮之前,先挖地窖。地窖的大小以牛的数量为准,这可是个浩大的工程。牛吃的多,所以地窖就挖的大。

    有了‘玉’米脱粒机帮忙,一部分社员解放出来就挖地窖,用铡刀切碎秸秆,经过一系列运作青贮饲料。

    为了牛儿能吃好,这可是壮劳力,社员们可真是着实忙活了一段时间。

    &*&

    收了‘玉’米。刨了茬子,耕了地,上了底‘肥’,收拾平整了,专等播种小麦。

    天公作美,一场秋雨如期而至,真是老天有眼,地里有墒种小麦不用浇水,再不下雨,社员们就要挑水集中浇水。不能耽误了农时。

    淅淅沥沥……滴滴答答的小雨下个不停,秋雨绵绵轻烟绕,泼墨挥毫天地间;古今‘sao’客雨中行。归鸿声中又一年。

    秋雨总是惹起文人们“巴山夜雨涨秋池”的不尽愁思,林黛‘玉’不知让秋雨招下了多少悲秋的眼泪,在李清照的词中更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秋雨似乎带给人的就是这种凄凉心情。

    都说‘春’雨贵如油,其实秋雨润物也是细无声的,久旱逢甘霖!农民着实欢喜着呢!

    可是对于这场秋雨村民们不知是爱还是要恨,不下的时候盼望老天下雨,下场透雨本来是好事,可是对于农民来说,这雨要是下个没完就成了坏事了!该收得收了。但是‘阴’雨连绵,无法及时晾晒就会腐烂。地里会因为过涝而没法种小麦了。绵绵细雨下了五天了,气温骤降要穿棉衣的感觉。

    “姥爷。这雨什么时候停啊!”姚长海站在自家的房檐下,轻皱着眉头望着‘阴’沉沉的天空道。

    刘姥爷笑道,“放心吧!明儿就停了,有道是: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小麦点在寒‘露’口,点一碗,收三斗。这不寒‘露’马上到了,误不了农时。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霜降到立冬,种麦莫放松。”

    “那就好!昨儿大队长都追问了我一天了,问这雨什么时候停。”姚长海长出一口气道。

    “幼梅给妮儿穿上布鞋吧!”刘淑英看着妮儿依然穿着草鞋出声道,“俗话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句谚语提醒大家: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寒‘露’节气一过,应注重足部保暖。”

    “哦!在屋里,我想着不出去,就趿拉这草鞋好了。”连幼梅给妮儿换上布鞋。

    妮儿挑眉还有这一说,古人的总结下来的智慧不容小觑,不过现在的人早就不顾及了,大冬天,照‘露’不误。

    “早上想吃什么?”刘淑英问道。

    “泥鳅钻豆腐。”妮儿心心念念的,没法子一个多月前吃了豆腐脑,晚上说好了做豆腐的,结果还是吃的豆腐脑,因为没有吃够。

    接下来就是秋收,想吃也没时间啊!所以一推就推到了现在。

    “忘不了,这次一准儿给你做。”刘淑英捏捏妮儿的鼻子道,“泥鳅下雨前就抓来了,养了这些日子,泥沙早吐完了。”

    “姥姥,我们来了。”姚致远他们穿着蓑衣走了进来。

    “姥姥,我们来的不晚吧!”姚军远跟个儿猴儿似的,跳了进来。

    “不晚,下雨了怎么不多睡会儿吧!”刘姥爷看着他们道。

    “到点儿了自然就醒了,所以只好起来了。”姚博远笑道。

    “那好,咱们去磨豆腐。”刘淑英带着姚致远他们几个去磨豆腐。

    “等等我!”钟小猫带着一身雨、一身寒气跑进来道。

    大家彼此互相道了声:早上好。

    “下雨就别过来了,快擦擦。”姚长海把‘毛’巾递给了他道。

    钟小猫接过‘毛’巾,擦擦,“我去推磨。”把‘毛’巾洗了一下,搭在绳上,转身进了磨房。

    下雨天,猪场又没事,能在这儿呆上一天,钟小猫巴不得呢!

    “博远,进来坐!”刘姥爷招手道,“怎么样,农场的秋收的差不多了吧!”

    “嗯!基本上收完了,也只差种麦了,这场秋雨过后,就该播种了。”姚博远笑着说道。

    “小孙还好吧!”刘姥爷关心地问道。

    “‘挺’好的,除了切切猪饲料,晚上就摆‘弄’木头,尤其是太姥爷您送他的铁桦树,简直是抱着睡。”姚博远摇头轻笑道。

    这铁桦树自然是妮儿拿出来的,他可没有这本事!算是对他的答谢,对于真正做研究的他们是真心佩服。

    “对了,太姥爷,您劝劝孙老吧!”姚博远犹豫了片刻,还是说道。

    刘姥爷一听,来了兴致,“怎么,小孙有麻烦。”

    姚博远看他的样子,自己是不是求错人了。

    “不是,就是有厂子想请他,不过孙老都拒绝了。孟场长都劝了几回了。”姚博远接着道,“养猪实在太‘浪’费了,学以致用多好啊!”

    原来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别看制造的脱粒机小巧,可落在内行人眼里,可是惊叹不已。这不就找来了。

    在妮儿眼里,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以目前的形势,还是在农场安全点儿。

    “随他去!人各有志。”刘姥爷摆摆手道。

    刘姥爷这般说,姚博远也只有歇了这心思了,打定主意给孙老整一套木工用具,否则天天抱着木头睡,眼巴巴的流口水,什么也不能做。

    “姥爷,我们用雨水做饭行不。”连幼梅接着说道,“连下了五天了,有什么也早就干净了。”

    “这个行吗?”姚墨远迟疑道。

    “怎么不行,古人还用雨水烹茶呢!怎么就不能用来熬粥、做饭。”姚博远笑着‘揉’‘揉’他的脑袋道。

    “中品茶栊翠庵,不就提到旧年的雨水。”姚清远轻笑道。

    刘姥爷含笑道,“明清时代,文人雅士以用泉水或雨水烹茶为时尚。尤其在梅雨日子,家家户户都用缸瓮收集雨水。文人雅士还相约至名胜之地品尝雨水所烹之茶,并‘吟’诗写字作画,尽兴挥毫。此举被称为‘雨集’。”

    “现在嘿嘿……这可是要挨批的。”连幼梅赶紧说道,“以后吧!等风声没那么紧了,咱们来这雅兴,现在我去熬粥。”

    以后……不挨批,估计也不敢了,天上下的是黑雨、酸雨,试问谁还敢!

    “今儿上午,咱们就雅上一回,谁还能品得出来,咱们用啥水泡茶。”刘姥爷笑道。

    “对哟!”众人跃跃‘欲’试道。

    现在家里不缺茶,别说青兰山里面的几棵古茶树,妮儿空间中的茶叶就足够了。除了喝茶,刘淑英还时不时的煮些茶叶蛋。

    豆腐做好后,连幼梅的早餐也做好了,雨水熬的粥,跟放了糖似的,特别甜。这个可不是心理作用,而是真的甜。

    想来烹茶这味道也值得期待。

    吃完早餐,姚长海披上蓑衣下地,检查一下墒情还有排水情况,上学的上学。

    刘姥爷给孩子们讲玄学易理,刘淑英则抱着妮儿去了姚‘奶’‘奶’家。

    “哎哟哟!妮儿来了。”姚‘奶’‘奶’起身接过妮儿,抱进了东里间,“亲家母进来做吧!这雨一直下,那里都‘潮’乎乎的。”

    “婶子!”大娘和三大娘站了起来叫道,并递了两张小板凳给刘淑英和妮儿。

    “在纳鞋底呢!”刘淑英看着他们手里的活计道,今儿出奇的一致,都在做鞋。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