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四章 权衡利弊
扫荡澳门之类的说法当然只是范隆根的一时气话,要派出一支武装舰队去攻打一千,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扫荡澳门之类的说法当然只是范隆根的一时气话,要派出一支武装舰队去攻打一千八百海里之外的港口,就算东印度公司目前还有这样的余力并且对打败葡萄牙人有充分的信心,也得慎重考虑海汉对此可能的反应。要知道海汉人在珠江口的武装据点距离澳门不过才二三十海里,而且袖手旁观的可能性不大,一旦插手进来,东印度公司全身而退的机会就微乎其微了。 不过范迪门倒并不认为这个贸易体系是由葡萄牙人在主导,他认为海汉人不可能让手下败将骑到自己头上去指挥大举,葡萄牙人顶多从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要说他们能指使海汉做这做那,范迪门却是万万不信。而且颜楚杰在会谈中故意谈及欧洲战场上的信息,显然也不太可能是来自葡萄牙人的情报,海汉人对欧洲战况的了解比葡萄牙人还详细,哪里还用得着由他们提供参考消息。 “先生们,我认为现在的关注点应该放在海汉人提出的要求上,我们需要评估拒绝或者答应他们会带来的得失后果,考虑怎么做才是对公司最为有利的选择,而不是把气撒在葡萄牙人头上!”范迪门敲了敲桌子说道,示意范隆根不要把话题带得太偏:“打澳门这件事,我们不需要再进行无谓的尝试了!” 范隆根也自知自己刚才所说的话没有太强的逻辑性,老脸一红坐回到位子上。荷兰人在历史上曾经攻打过澳门,1622年初科恩总督就考虑联合英军,直接进攻澳门并占领当地。当年六月,由科纳里斯·雷约兹率领的十六艘战船与一千余名士兵,在澳门动了登6战。不过司令官雷约兹对澳门的防御能力严重低估,在经过两小时的激战后,登6部队的弹药便消耗一空,而此时葡萄牙人动了反击,给进攻方造成了惨重的伤亡。这次战斗中荷兰远征军遭遇惨败,阵亡一百三十六人,被俘四十余人,这个结果甚至比之后荷兰舰队在福建与大明周旋两年的伤亡人数还多。对东印度公司来说,澳门之战的确是一个隐隐作痛的旧伤疤,谁都不愿提起这段不光彩的战绩。 目前海汉给予了东印度公司两种选择,一是加入贸易联盟,但东印度公司为此所要付出的代价是放弃安不纳岛以北地区的海运和贸易,全部转交给海汉代为经营。第二种选择是拒绝加入联盟,但由此带来的后果可能会比较严重,东印度公司将遭受贸易联盟成员国的联合抵制,甚至可能后续还会有马打蓝国这样的老冤家来主动找麻烦。 从结果来看,其实无论选择哪一种,东印度公司在短期内都将蒙受巨大的损失,所不同的仅仅只是前一种选择可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回报而已。 当然了,海汉将加入贸易联盟的前景吹嘘得十分美好,荷兰商人只需在安不纳岛甚至是巴达维亚下订单,剩下的生产、采购、运输环节将全部由联盟内的其他国家联手完成。而东印度公司所需要的做的,就是准备好现钱在交易的时候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然后将这些产自远东地区的货物转运回欧洲去。海汉货船的性能可以支持其一年之中几乎不需间断地往复于海南岛与巴达维亚之间,能向东印度公司提供的货物总量也将大大过目前东印度公司自营的水平。如果仅仅从货物采购成本上来考虑,由贸易联盟代办显然比东印度公司自行组织采购运输更划算一些。 不过东印度公司并不是纯粹的商业组织,在一定程度上也承载了荷兰在远东地区开疆拓土的任务,很多事也不能单纯以商业利益为出点去考虑去得失。东印度公司前些年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台湾建设大员港殖民地,并且开拓东北亚贸易航线,为财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够以贸易来养活大员港,并逐步控制台湾岛使其成为荷兰在东北亚地区的基地。当然这个计划随着海汉人的横空出现已经趋于失败,而且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将大员港圈养起来,打算要将其彻底驱逐出当地了。 “海汉人只同意在当地保留公司的办事处,所有的商业行为都要提交申请,经过他们的审核许可才能实施,这就等同于废掉了大员港。先生们,我们不能同意这样的要求,没了大员港,就相当于把东北亚拱手让给了海汉人!这就意味着我们前十年的努力全部白费了!”范德维根也是反对派之一,不过在场的人都知道他与大员长官汉斯情同父子,这样的反对听起来多少也夹杂了一些私人情绪在里面。
“要保大员港,也得保得住才行。”说话的是目前担任东印度公司进出口贸易专员的菲利普,他是近期才升任进入议事会的新成员,而其得到升职机会的理由也很微妙,是因为他所经营的奴隶贸易为东印度公司在战后创造了不小的收益,但奴隶贸易的对象却是这次逼上门来的海汉人。 “恕我直言,海汉人如果想用军事手段解决大员港,大概今年上半年的时候就已经完事了。但他们没有攻击大员港,只是在门口转了一圈,然后北上把西班牙人揍了一通。先生们,虽然我也不愿承认,但事实就是大员港并不是我们想保就能保得住的。”菲利普环视在座众人,缓缓地说道:“如果我们注定要失去大员港,那不如考虑一下怎么用它换取更多对公司有利的条件。” “菲利普先生,我认为你这是站在海汉人的立场上表意见!”范德维根脸色铁青地说道:“大员港对公司的重要性不是你一两句话就能否定的!别忘了我们当初为了能在福建海峡得到一处港口,花费了多少心血,死了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