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2章 不识时务
马家庄马氏在福山县算是势力颇大的地方氏族,产业自然也不少,除了马家庄周围数里的土地之外,如今与海汉合作经营商贸事务,在登州莱州都购置了不少房产,用于储藏货物、开设商铺等。这些土地、房产如要变现,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解决的事,而且拿着变现后的大量钱财去到南方是否安全,该如何投资置产,安置族人,这对马家来说都是必须要提前考虑好的事。 陈一鑫虽然在海汉国身份颇高,但他终究只是在外征战的带兵大将,这类安置移民的事务,他也很难直接插手cao作。因此马家对于南迁一事,一直都还是举棋不定,持观望态度。 这中间的原由,马玉玲虽未细说,但陈一鑫也已经想到了。陈一鑫沉默片刻才道:“你知道高雄港在哪里吗?” 陈一鑫突然提及这不相干的地理知识,让马玉玲微微有些错愕,但她这些日子早已习惯了陈一鑫不定时地抽问,依然还是点点头道:“高雄港在台湾岛南部,是……三年前开始修建的一处港口。” “记性不错。”陈一鑫对于马玉玲的回答给予了表扬,然后才提及正事:“我有一个好朋友,如今就在高雄港当民政官,如果马氏一族愿意迁去当地,我可以让他在各方面尽量予以照顾,购产置地也可以提供方便。” 陈一鑫所说的“好朋友”,自然便是目前在高雄港主事的厉斗。两人年纪相仿,从穿越初期便结为好友,后来又一起在大万山岛、香港岛、澎湖等地共事,甘苦都共同经历过许多,友情自然颇深。虽然近两年两人几乎没有见面的机会,但还是通过书信保持着联络。陈一鑫在山东这边举行婚礼的时候,厉斗虽然因为路途遥远没能赶来参加,但却以私人名义送了整整一船高雄当地的土特产到山东来,这样的手笔让本地的几位大佬也颇为赞叹。 如果陈一鑫想要将老丈人的家族安排去南方定居,那么目前由厉斗执政的高雄地区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地仍处于开发期,对于汉人移民的需求非常大,在移民安置的待遇方面也较海南岛更为宽松,如入籍、置产、购地等等方面,门槛都要低得多。如果是像马家庄这样举族南迁的情况,厉斗大可放宽移民安置条款,让他们在当地自行组建一个新的村落。不管是经营种植园还是集体农场,要不了几年时间,马家必定便会成为当地的大宗族之一。 不过陈一鑫也并不急于要促成此事,毕竟现在海汉在山东本地的贸易事务有相当一部分都交给马家在代理,要是马家人全搬去南方,一时半会儿也难以找到合适的替代者。他现在只是通过马玉玲向马家提供一种选择,以表明自己对此事也很上心的态度。 马玉玲道:“如果我与家人都迁去南方,那你呢?” 陈一鑫心道原来你是在这儿等我,当下劝道:“我当然是要回南方去,但现在有任务在身,总不能说走就走,再怎么也得先将山东这边的事情处理完再说。”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陈一鑫内心却很清楚,这仅仅只是一个借口而已。海汉在东北亚地区所谋甚大,山东基地仅仅只是最初的立足点而已。今后数年内海汉都将以此为根基,向周边扩展控制区,而军方在此过程中所将起到的作用极大,他又怎肯轻易舍弃这些建功立业的机会?就算有娇妻美眷,就算中间有过动摇,陈一鑫也还是无法彻底舍弃自己的事业心。 在处理完今天这起武装冲突之后,陈一鑫确认了一件事,那就是他对带兵打仗的渴望并没有因为这几个月的太平日子而消减,开枪杀敌的那种畅快感觉,也远远不是每日伏案处理政务所能替代。他是军人,他的舞台应该是在战场之上,而非管委会二楼的那间办公室。 至于这样会不会影响到今后的家庭和睦,陈一鑫觉得自己有很好的榜样在前,钱天敦的妻子罗舞丹如今也随夫迁来了山东,就住在芝罘岛上。虽然芝罘岛的生活条件远不及三亚这样的地区,但如果能与家人爱人生活在一起,那稍微简陋一点的环境又有什么打紧?更何况像他们这样的海汉高官,要论生活质量远胜这个时代的士绅地主,就算是在山东这种远离海汉本土的地方,他们的生活水平也已经是别人羡慕的对象了。 陈一鑫久在军中,习惯了铁血生活,自然不会有太多的儿女情长,能够在生活方面给予马玉玲和她家人一些力所能及的照顾,就已经算是他所能做到的极致了。虽然留在军中或许会让向往太平日子的马玉玲稍感失望,但他认为自己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表现来弥补对方——只要他愿意多花些心思,不管今后在哪里定居,要让马玉玲过上锦衣玉食的贵妇生活也并非难事。 马家庄刺杀事件在当地只掀起了小小的波澜,却并没有出现大的风浪,从事前几天本地便进入军事管制状态,马家庄的民众都被暂时禁足,以免军方的动作提前走漏风声。而郑艾等人真正动手所耗费的时间不过片刻工夫,马家庄里只听到一阵零散的枪声,事情便已宣告结束,并没有出现民众所担心的持续战斗。而官方对外所发布的消息,也仅仅只是声称抓获了几名试图偷渡去芝罘岛的不法之徒,根本就没提及刺杀的内幕。 而在此过程中抓获的活口,被打死的武装人员,以及铁平江这个当事人,全部在马家庄解除禁闭之前就已由军方押送去了芝罘岛。 铁平江作为这个圈套的诱饵之一,要自行掌握好脱离郑艾车队的时机,无疑是最为凶险的差事。但这对他来说是难得的戴罪立功机会,自然是要拿命去搏一把才行。不过他的运气大概是在此之前就消耗殆尽了,在脱离战场的时候竟然被郑艾指挥的弓手接连射中两箭,一腿一腰,伤势颇重。能不能活下去,还得看芝罘岛上的摩根是否能施展医术将他救下来了。 但就算铁平江能侥幸活下来,以他之前所犯之事,也肯定没办法再在军中继续服役了。不过他这次平乱有功,功过相抵之后,安安稳稳拿个退伍专业的资格倒是没太大问题。当然了,在此之前从郑艾手里所收的那些好处,铁平江早就已经分文不留上缴了,否则军事法庭可没那么容易就放过了他。 而陈一鑫的初步审理汇报也同时送抵了芝罘岛指挥部,确认了主使者的名字之后,钱天敦叹了口气道:“我不犯人,人要犯我,这姓廖的还真是没完没了啊!” “要不我跑趟登州,给城里的老爷们提个醒?”接话的人是王汤姆。他当然不会从陆路去登州拜访,而是带着自己指挥的北方舰队去展示一下武力,震慑登州城里那些心思不安定的人。 钱天敦摇摇头道:“你昨天才从海上回来,还是先歇歇脚再说吧。再说这事闹大了,也未必见得对我们有什么实际的好处。” 王汤姆前些天去了趟皮岛,给当地送去粮食补给,顺便带回了四百多名面黄肌瘦的移民。这些人基本上都是过去生活在东北地区的汉人,随明军一同退到皮岛上,然后便再无下一步的退路了。如果不是海汉从去年年底开始向皮岛提供补给,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早就饿死在皮岛上了。而分批离开皮岛,按照海汉的安排以移民身份南迁安置,这大概已经是他们所能得到的最好出路了。 海汉与皮岛之间的合作是一拍即合,拿人口换粮食,对于皮岛当局来说无疑是解决岛上饥荒问题最为有效的解决方案。何况海汉向他们的提供的援助不仅仅只是粮食,还有军事装备和联合抵御后金的盟约。 皮岛都督沈世魁深知这个机会不容错过,将这个救命稻草抓得非常紧,哪怕是把他的手砍下来也绝对不会再松开。他将侄子沈志祥以军事观察员的身份派到海汉军中常驻,甚至在上一个冬天还跟着海汉舰队南下去了浙江舟山,考察海汉海外基地的建设状况,以此来作为参照,为皮岛的将来构建发展规划。
作为军事盟友,皮岛能够给海汉提供的便是数千名训练有素的明军士兵,以及编制基本完整的军队体系。当然了,沈世魁肯定不会将指挥权拱手交给海汉,他想要的只是合作,而不是合并。 双方自去年冬天开始,已经在辽东海域实施了数次联合行动,对后金在沿海地区驻扎的部队,特别是海上武装进行有针对性的打击。虽然这种行动的频率不高,但效果却很明显,在经历了几次海上扫荡之后,后金已经将其有限的海上武装部队撤到内河,或是干脆就缩回到辽东半岛以西的渤海湾中去了。 前几年因为尚可喜叛逃而失去控制权的长山群岛,也在两军合作的努力之下,重新回到了汉人的控制区内。当然了,作为事前议定的利益交换条件,其中部分岛屿的控制权,已经被划归到了海汉名下。这样一来,海汉从辽东地区吸纳汉人移民的便利性又增加了不少,目前由海汉控制的广鹿岛上生活的千余名汉人移民,几乎都是近一年来从辽东半岛接引出来的难民。 不过海汉在这一地区的战略目标从来都不只是那几个小岛而已,辽东半岛南端的旅顺、大连地区,才是海汉最想拿下的区域。后金海上武装力量较为薄弱,所以海汉只要能守住了狭窄的金州地峡,那么以南这数百平方公里的半岛地区就可以划为安全区了。届时这个控制区可要比海汉在福山县的占领区面积大多了,两地相隔渤海海峡,南北呼应,对渤海和黄海海域都可以形成钳制之势,这才是海汉真正想要达成的阶段性目标。 当然仅依靠目前在山东的驻军规模,军方也不会冒然执行这种作战计划。后金军在过去一年中虽然在海上交锋中吃了不少亏,但却一直在加大旅顺、金州一带的驻防兵力。海汉军就算在战斗力方面不怵对手,但要将敌人消灭并占领这些地区,兵力却还远远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登州的明军还在时不时地制造麻烦,这就让钱天敦有些不快了。去年与明军的几次武装冲突之后,海汉也没有乘胜追击,对登州城实施雷霆手段,就是不想与大明彻底撕破脸皮开战。但很显然登州官方在这件事情上并没有体会到海汉的用心,依然还存有要将海汉逐出山东的念头。 站在明军的立场上,这么做也没什么错,只是个别官员实在有些不识时务。这些手段虽然没有给海汉造成什么实质性的损失,但也难免像苍蝇一样,让人见着心烦。 “还是先交给安全部慢慢审一审,确定他们没有别的花样,再考虑报复手段吧。”钱天敦决定还是先将此事放到一边:“只是一个指挥佥事,手里也没多少兵力可用,暂时不用太忌惮他的存在。” 正四品的明军军官,在钱天敦眼中并不是什么大人物。当然这大概也只有海汉军的高官才有这样的底气,要知道廖杰在登州的明军指挥体系中可是官阶最高的人物,在山东都司也是数得上号的干将。只是运气不好撞上了海汉这个对手,处处受制,根本就无从发挥他的才干。马家庄的刺杀行动要是换个对象,或许就顺利得手了,但撞到海汉就又成了一个失败的案例。 只是此时的廖杰还不知道,钱天敦几句话的工夫,自己可能已经由生到死,又由死到生转了一圈了。他还在等着福山县的消息,以便考虑后续的措施。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