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军事小说 - 穿越平行世界之战争重启在线阅读 - 二百二十。洪灾

二百二十。洪灾

    帝国的远征军在中东地区为了帝国的利益日夜奋战,帝国国内的士兵也没有闲下来,帝国的南方爆发了一次大洪灾,整个长江中下游、到海南大部分地区,都受到了极大影响。

    自从进入春季以来,南方一直以阴雨天气为主,进入梅雨季节后,南方的天空好像被什么捅了个窟窿似得,狂风大雨,两湖地区甚至出现连续七八天的暴雨天气。

    虽然当地政府和居民努力的抗洪抢险,但终究是天力难违,洪水还是突破了堤坝,一发而不可收拾。

    其中长江中下游的湖南、湖北、安徽,珠江赣江流域的广东广西等省份受灾严重,农田被淹没,村庄被摧毁,大量民众流离失所,沦为难民。

    虽然前一段时间已经向中央政府打过报告,但那时,帝国的高层都被中东地区事物所吸引,没有加以重视,最终酿成滔天之灾。

    洪灾降临之际,正值大文帝国国库空虚之时,大量的物资被投入到中东地区,为了中东的石油,大文帝国不惜亏空国库,在这紧急时刻,大文帝国竟然无法拨出专项钱款和物资,用于救灾。

    中东战局不利,南方又是洪灾,大文帝国雪上加霜,一时间虚弱无比。

    南方,在大文帝国的版图上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水利设施基础基本为无,在天灾面前,可以说是不堪一击,城市,在洪水面前论为孤城,再加上大量的难民涌入,物价飞涨,大米的价格更是涨到一元以上,关键城市存粮不多,价格还是上扬之中。

    难民更是衣不遮体,食不果腹,虽然封建社会在城市中都设有义仓,但面对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的难民,又可支持几时,帝国的援助更是遥遥无期,一时间民心激愤,风雨漂泊。

    一场洪水,动摇了大文帝国的江山社稷,大文帝国对天灾的承受力不足,大文帝国这艘封建社会巨轮在风雨之中挣扎着前行。

    帝都,这段时间气氛可以说是紧张万分,帝国的高层更是愁眉不展,焦头烂额,会议上,长吁短叹更是不绝于耳,帝国皇帝早就没了平日的儒雅形象,颓废的像个浪子。

    内阁,个个如同一夜苍老了十岁一般,双目浑浊,衣冠不整,心力交瘁,有几位更是刚从第一线赶回来,没有回家,就立刻赶回办公室,一起商议如何面对这一关。

    李儒晋这几日也没有去研究所,更没有回家,整日泡在内阁,南方的洪水,也牵动着他的心。穿越到这个世界已经快三年了,这三年,李儒晋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少年,一跃成为帝国爵爷,更是在这个世界娶妻,虽然还未生子,但对这个世界已经有了深深的感情。

    大文帝国虽然还处于封建社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但同为炎黄子孙,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同是龙的传人。李儒晋对这个世界有深深的归属感,要不然他也不会费那么多的心思,不断的尽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大文帝国。

    一场突入其来的洪灾,打了个大文帝国措手不及,一下将大大文帝国击蒙了,帝国政府虽然用尽全力,但面对滔滔洪水,依然作用极微。

    钱款不足,物资不足,更有洪水拦路,物资无法运到灾区。哪怕这些物资只有杯水车薪之用,却毫无办法,运送不到灾区。

    一股绝望的情绪,笼罩着帝国高层,一切只能依靠灾民自救了。帝国对灾区的处置手段不足,有着一种听天由命的悲观情绪。

    就在这万分危急时刻,李儒晋抛出了一份方案,方案的封面只有八个大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第一页上写着:一切以灾区人民为重。然后就是几个条款:

    第一,暂停对中东地区的所有军事行动,减少对中东地区的支援,把物资通过空中走道,反运回大文帝国,支援国内救灾。

    第二,通过舆论,动员大文帝国社会各界,各大、小企业和民众为灾区捐款、捐物。为灾区筹措资金和物资。特别是帝国的贵族和大型企业,应当起模范带头作用。

    第三,动用帝国军队,参与到救援行动中,而且要起到主力作用。

    大文帝国的军民关系并不是很好,虽然李儒晋以前也提出军民共建的想法,但落到实处,却没有太多的用处,主要还是没有一个合适的机会。

    然而,这次洪水,固然是一场灾难,但也是一个机会,一个改善大文帝国军民关系的机会。

    在封建社会,除了天灾人祸之外,还有一个大灾难,叫做“兵灾”。战争从开始之初就没有停止过对平民的伤害,从平民那里抢军粮,拉壮丁。

    大文帝国在建国之初,这些坏事没少干过,更可怕的是战败的溃兵,那真是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所过之处,如蝗虫过境,寸草不生啊!

    所以大文帝国的军民关系一直都不怎么样,虽然大文帝国也努力的改善军民关系,但成效不大,军民关系一直不冷不热,处于一个尴尬的局面。

    这一次动用帝国军队,救民众于水火之中,李儒晋希望通过这次救助灾民行动来改善大文帝国的军民关系,只有军民合心,大文帝国才能在任何危难时刻立于不败之地。

    军队参与救灾行动不是没有过,但这次动用的部队极为庞大,可能要调动数百万的军队参与救灾之中,这样大规模的调兵更是要仔细思量。

    北有欧罗巴帝国,虎视眈眈,西南有印巴狗,淌着口水,外敌环绕,还有对中东地区的军事援助,也动用了不少兵力,大文帝国能动用的只有各地的驻军部队了。

    面对李儒晋的方案,皇帝、内阁、军部稍加考虑就通过了,同时动用银行的储备资金,筹备物资。

    大文帝国的国家机器为了南方的灾民全力运转起来,军部一声令下,各地驻军除了少量的留守人员外,通过铁路、公路源源不断的向灾区边缘集结,等候统一安排。

    帝国的两大报纸也不断的宣传,鼓励帝国民众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还发表了倡议书。帝国的民间组织也行动起来,响应帝国的号召,出钱出力。

    各个企业也在帝国宣传机构的影响下,踊跃出资,向帝国的相关部门捐款,千万级别,百万级别。帝国的贵族也不甘落后,通过各种手段向灾区民众献爱心。

    一场可怕的灾难,在李儒晋的推动下,形成一股强有力的凝聚力,在大灾之前,帝国众志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