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飞艇在崇明岛
安慰上架,求月票,求推荐、收藏 与新澳港海军学院同时成立的还有新澳港陆军士官学院、新澳港陆军大学、新澳港大学,这四所学校分别为新澳港培养海军军官、陆军士官、陆军高级军官、理工科人才的地方,不过由于新澳港建设到现在才不过一年的时间,这些学员的学生都不是正规科班出身。 新澳港的移民者多是贫苦百姓出身,在进入新澳港之前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没有进入过学堂,所以在新澳港建设之初徐卫根据十八岁以下孩子年龄的不同设置了不同的教学计划,对于十三岁岁以下的孩子将会接受正规的小学、中学、大学的教育,十三岁到十六岁的孩子则接受缩减一半时间的课程,而十六岁到十八岁的学生则接受一年的速成培训。 新澳港陆军士官学院和新澳港大学主要的招生对象是接受了一年速成培训的学生以及新移民中十六到二十五岁上过新学或私塾的青年,这些人经过通过入学考试以后就可以进入大学学习,而没有考上的青年则必须去工厂或者工地做工,不过他们可以参加明年的大学入学考试,年龄最高定在二十五周岁。 不过与新澳港大学不同的是,新澳港士官学员还接受一部分在军队中表现比较好的士兵。 至于新澳港陆军大学,这所军事学校同新澳港海军学院一样目前也是不对外招生,学校内的主要学员是军队内的优秀军官以及全部的团级以上军官。不过与新澳港海军大学不同的是这所学校的教官并不是英官,而是徐卫动用大关系、大价钱从德国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聘请的教官,为此还引来了英国陆军部的不满。 与新澳港各大院校成立的同时。建设新华港的准备工作也业已完成,新华港市的第一任市长唐佳德带领刚组建的新华港警队连同两万名建筑工人随十几艘运输船驶向新华港指定的位置。 对于这次新华港的建立,徐卫并没有像新澳港的建设一样直接参与其中,不过在这之前他已经委派了英国著名的城市规划专家率先登上了被指定为新华港的陆地,实地测量了新华港方圆一百里的土地,规划出了新华港港口和城市建设的方案,同时也指定了饮用水水库建造的位置。 从新澳港到新华港沿海岸线不过一百五十公里。等到两地沿海岸线建成公路后驱车行驶最多也就是三四个小时的时间,用货轮运输也不过五六个小时就可以到达。 自从上次测试新式武器时确定了凝固汽.油弹对钢铁有一定的杀伤力后,徐卫就将全部的精力房子了飞艇的建造和军舰的修复的上面。 飞艇的建造不同于军舰。其速度是相当的快的,尤其是第一批飞艇的建设还是同时开工,差不多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全部建好,在这段时间内新澳港舰队的破损的军舰通过造船厂四个船坞的日夜开工基本上完成了两艘轻巡洋舰和两艘驱逐舰的修复。已经开始修复四艘主力军舰。 徐卫在新澳港建造齐柏林飞艇是事情并没有做什么保密工作。几乎每一个了解新澳港的国家都知道这件事,到目前为止大型的飞艇多用来做运输工作,所以徐卫的飞艇并没有引起各国多大的反应。 日本有作为一个岛屿国家拥有许多天然良港,自明治维新后开始大力发展军用港口,以横须贺、佐世保、吴市港、舞鹤港等四座港口为日本最主要的军港,大力建造造船厂和炮台,其中以横须贺为最。 在新澳港海战之前,日本联合舰队最主要的停靠军港为横须贺和吴市港。不过自从吴市港内停靠的军舰在新澳港全军尽殁后,日本不仅无力购买新的军舰。就连在各港口造船厂建造的新军舰都被迫停了一批,致使日本联合舰队的主力舰队只剩下停靠在横须贺的军舰,其他港口只有几艘轻巡洋舰和驱逐舰。 徐卫组建飞艇舰队就是用来轰炸日本的横须贺军港,而飞艇舰队与军舰一样不可能直接跨越上万公里去轰炸敌人,它需要一个就近停靠的位置。 就目前而言,飞艇是不可能单独行动的,尤其是漂洋过海行驶上万里的路程,所以军舰的配合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飞艇的停靠位置要选择一个能停靠军舰的港口。 就地理优势而言,飞艇最好的停泊地点在天津、青岛、大连、威海卫,不过鉴于日本在中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河以北有着很大的势力,新澳港的军舰贸然进入这些地区肯定会引起日本政府的恐慌,到时候肯定会引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最后徐卫将地点定在了隶属于江苏省太仓直隶州的崇明县内的崇明岛上。 崇明岛崇明岛地处长江口,是经过一千三百多年冲积而成的岛屿,此时这块岛屿并没有因为濒临上海而显得有多么的繁华,依然是一处农、渔结合的小岛。 由于孤悬江海的地理位置,崇明在晚清的乱世中得保太平,几乎没有受到战乱的波及,当时谚云:“天下乱,崇明好躲难。” 不过这并不表示崇明岛上就是人间乐土,水灾和飓风是崇明岛极为常见的自然灾害,大的水灾和飓风能够造成上万人的伤亡。 确定位置以后,徐卫向长沙的父亲和舅舅发了一封电报,让他们以租或者是买的方式获得在岛屿的东岸获得一处十平方公里的土地,并且用最短的时间将土地平整起来,然后用铁丝网隔绝开,安排一个营的护卫队巡逻保护。 中国讲究的是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徐卫不断扩张的势力为父亲徐麟带来了无数的荣耀,就连一直都没有好脸色的老爷子徐锡对徐麟也一改往日的呼喝怒骂,变得越来越和蔼。这一切的一切要归功于儿子徐卫的功劳,所以对于儿子交代的事情他永远都有用不完的精力。 半个月之后,也就是七月初,徐麟从上海给徐卫发了一封电报,电报中称徐卫要求的一处十平方公里的空地已经修建完成,并且按照徐卫的要求在四周铺设了铁丝网以及安排一个营的护卫队在周围巡逻。 收到父亲的电报后,徐卫立即命令已经将所有的工作都准备好的十艘飞艇跟随雅典娜号巡洋舰、阿瑞斯号巡洋舰、驱逐一号舰、驱逐二号舰驶离新澳港。开始向国内进发。 为了增加迷惑性,飞艇和舰队这次联合出海并没有携带用来攻击日军海港内舰队的凝固汽.油弹,而是在飞艇内装载了一百吨左右的物资。包括畅销全世界的丝袜、尼龙与羊毛混纺的布匹、自行车以及汽车,完全将飞艇当成了一种运输工具。 徐卫命军工厂设计的这款飞艇并不输于飞艇的巅峰之作兴登堡飞艇和齐柏林伯爵号飞艇,其运输能力是现在欧洲齐柏林飞艇的五六倍,用它来当运输机有点浪费。不过以其超越邮轮一倍的速度当做客机使用还是非常不错的。 飞艇的这次航行由于军舰的拖累只能使用标准航速一半的速度前行。在新加坡稍作停顿后用了十天的时间飞到了崇明岛。 飞艇和军舰的混编舰队之所以在新加坡停留主要是为了给军舰添加淡水和油料,并且当时的时间还是晚上,在空中停留的飞艇并没有引起别人的关注,就是个别看到飞艇上的灯火,也会以为是天空中的星星。 当飞艇到达崇明岛的时候却在崇明岛引起了一片混乱,这种180米长、米宽、30米高的庞然大物在降落的时候纵然是在三四十里外的人也能看到,更何况这种庞然大物还不是一艘,而是十艘。 不得不承认。中国人的想象力是最丰富的,当崇明岛上的百姓看到这种缓慢降落的庞然大物后竟然认为是群龙降临。不仅奔相走告,还有人拿出贡品来参拜,当然相对于百姓来说,最惊惧的就是崇明岛上的县令了。 崇明岛因为临近上海,所以在1895年的时候与上海吴淞之间敷设了第一条电报线路,次年又开通了定期客轮航线,这些变化算是加深了崇明岛与外界的联系,也使得崇明岛上的粗布得以畅销沿海诸省,为贫穷的崇明岛岛民增加了一点收入。 此时崇明县的县令看到遮天蔽日的飞艇降临的时候直接吓瘫了,随后他又像打了鸡血一样奔赴崇明岛的电报局,赶紧将崇明岛天降异象的事情报告给了自己的上司太仓直隶州知州。 在舰队抵达崇明岛海域的时候,军舰上的人员就架小艇登上了崇明岛,见到了徐麟安排在崇明岛的负责人徐明,将飞艇降落的事情告诉了他,然后由他转告给了所有的人员,否则这些被安排在崇明岛的人员肯定也会和岛上的居民一样吓得形神俱灭。 纵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崇明岛的负责人徐明和守卫这片区域的一个营护的卫队员也被铺天盖日的飞艇吓到了,任他们想破脑袋也想不到这个世上会有这种巧夺天工的东西。 太仓直隶州知州虽然不是无神论者,但接触了这么多的中外事物,也不会轻易相信崇明县县令的鬼神之说,最大的可能就是白莲教在崇明岛作祟,于是一边命令崇明县的县令查明事情的缘由,一边调集直隶州的兵马,准备一旦发现是白莲教的妖人装神弄鬼,就立即发兵镇压。 对崇明县的县令来说,再厉害的鬼神也比不过上司的可怕,在太仓直隶州知州的命令下亲自带了一队衙役去飞艇降落的地点查看缘由。 在崇明县县令到达飞艇降落地点的时候,将飞艇降落的空地圈起来的铁丝网外已经围了不少的百姓,这些百姓大多都准备了香案、祭品,也不敢靠近停放在铁丝网内的飞艇,直接在铁丝网外放下香案,摆上祭品,开始焚香祷告。 守护在周围的护卫队看到焚香祷告的百姓立即上前阻拦,去因为言语不通让祷告的百姓直接当成了神仙派出的力士,对着他们就是一阵膜拜。 这一幅景象正好被刚刚赶到的崇明县县令看到,崇明县的县令于是就将这些护卫队员当成了白莲教的反贼,直接命令捕快们上前拿人。 这一营的护卫队虽然在来崇明岛的时候带了武器,但为了避免麻烦,他们在巡逻的时候只有棚目带了一把二十响的毛瑟军用手枪,其他队员使用的都是警棍,所以在面对二十多名荷枪实弹的捕快时并没有做任何的反抗,直接束手就擒。 在捕快们准备用绳子将这一棚的护卫队员用绳子绑起来的时候,棚目突然用官话对那县令说道:“老爷,我们是徐氏商行的活计,不是贼人。” 听到那棚目的话,崇明县的县令才想起来这块地是前不久徐氏商行的东家亲自到自己的县衙与自己商谈租赁事宜的,刚才只是急着捉拿白莲教的反贼,竟然将这么重要的事情忘记了。 徐氏商行有很深的洋人背景他是知道的,他还知道徐氏商行在湖南比两广总督和湖南巡抚的话都管用,前不久徐氏商行的表小姐将朝中最有权势的庆王爷的二公子给打了,庆王爷连屁都没有敢放一个,这样的势力是自己一个小小的县令所不能抗衡的,于是赶紧对正在绑人的捕快训斥道:“你们这群混账东西,还不快给我将人放了”说完竟然亲自去解那棚目身上的绳子,并且还赔礼道:“刚才有人举报这里有白莲教聚众造反,本官一时不察,竟然冤枉了好人,还请多多包涵” “大人严重了,都是一些小误会。”那棚目也客气的回答道。 在这一处巡逻的护卫队当然不止这一棚的人,周围的其他护卫队员看到自己人被县衙的捕快绑了起来后,立即吹响了脖子上的口哨,然后向出事的地方聚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