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一代权臣在线阅读 - 147 众叛亲离

147 众叛亲离

    于是两人将屏退左右,将许容的密信拆开了细看,然而许容信中的内容却将这两个见多识广之人吓了一跳——原来是郑鑫见许容乃是自己门下出去的故人,因此想要笼络重用于他;可许容见郑鑫为人办事越来越急躁、越来越残忍,以至于将自己的弟弟郑森也都囚禁起来了;因此许容觉得跟着郑鑫非但没有出路,反而会为其所害,因此特意写信过来,想要在秋仪之这边早留后路。

    将书信看完,秋仪之愤愤说道:“这个郑鑫丧心病狂竟到了这般田地,像这样倒行逆施,能成就怎样的大事?”

    林叔寒捧着书信还在复读,耐心分析道:“他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他想要当皇帝,自然就不能只在江南偏安,必然就要北上同大人一决雌雄。可他现在手里的兵马虽多,却大多不能指挥如意,能够信任并且倚仗的,除了自己在山陕道编练的新兵之外,便是二殿下从幽燕道带来的骑兵。可偏偏他是用弥天大谎才暂时欺骗住了二殿下郑森,必然会有败露的一天。到时候幽燕道来的骑兵,他不但不能替他效命,反而会成为埋在自己身边的一颗炸药。因此也只有先下手为强,寻个理由将郑森囚禁起来,再派手下亲信接管幽燕骑兵,才能彻底掌握住这支劲旅。”

    “唉!这样做,就真的能彻底掌握军心、民心吗?”秋仪之叹息道,“你看,就连他一手提拔起来的这个许容,也开始分篮子放鸡蛋了,所谓众叛亲离,也不过于此了吧?”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林叔寒忽然背诵起经典来,“圣贤虽然远庖厨、避兵刃,可毕竟学贯天地,这番语录可谓是洞彻肌理。郑鑫尚未发兵,已是先输了一筹了。”

    秋仪之却道:“胜他一筹怎么足够?这次我非要从凑满八成以上的胜算,将他逼到绝地,再聚而歼之,非要他身败名裂、死无葬身之地不可!”

    林叔寒同秋仪之相识不是一年两年了,知道他的性格虽然略显轻率浮躁,也还算是仁慈温和。然而自从郑淼遇难之后,秋仪之渐渐变得又是蛮横、又是苛刻,让不明就里的人感到不寒而栗。

    于是林叔寒咽了口唾沫,说道:“这里不正摆了个机会在大人面前么?这个许容似乎已同郑鑫貌合神离,正好在他身上做一篇大文章呢!”

    秋仪之沉思了一下,说道:“就怕许容是奉了郑鑫的命令,故意来搅乱我的部署的,像这样的双面间谍最是难以防备,还是不要对他抱太大希望的为好。”

    林叔寒答道:“我看也不尽然。像这样趋利避害之人,最懂得审时度势。大人可以许他以高官厚禄,让他在郑鑫身边,时时向我们通风报信,那就可以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本来嘛,就是便宜话,不说白不说。大人,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秋仪之抚掌大笑:“哈哈哈!还是林先生计谋高深。我这就写封回信,让信使带还许容。”

    林叔寒点点头,又说道:“大人这点就比郑鑫强了不知道多少。大人现在派出去接管各部分人马的将官,都出自大人亲手招募来来的乡勇团练,这些人都是只认大人、不认皇帝的角色,哪怕郑鑫开出多高的筹码,他们都未必肯出卖背叛大人。”

    秋仪之听了颇有几分得意,定了定神,却说道:“可惜我们这边力量还不够强。朝廷之前为了平定岭南王叛乱,精英主力已全部南下作战,我现在手里的兵马,除去那些不堪一用的地方节度军,只有关内道的四万多留守禁军和幽燕道戍边的一万精锐,可郑鑫那边有三十万人,他能够调动如意的少说也有将近二十万,几倍于我。我是想要堂堂正正同他正面对决,然后战而胜之的,这仗可不好打啊……”

    林叔寒听到这里,忽然将手中折扇展开,笑了笑说道:“说起这个,我这里正有一条好消息,要带给大人呢。”说着,他便从一叠公文之中,取出一份,交到秋仪之手里。

    秋仪之接过一看,却是江南漕运衙门的一封清单。

    原来林叔寒这几日协助监国的秋仪之办理政务,已然成为了实际上的宰相了,江南漕运的文书送到他这里,也是理所当然的。

    只听林叔寒解释道:“大人请仔细看看这份清单上所列的数字。林某同前几年这个月份的数字比较了一下,这个月江南经漕运衙门送上来的粮食数量,要比往年多了五六倍之多。也就是说,正常按例每年这个时候应当向京城输送的粮食,江南漕运衙门一颗也没少;除此之外,还将库存的粮草物资,一并送上来了。大人可别忘了,现在长江南边可是在郑鑫的掌控之下啊!”

    “可江南漕运衙门却是在郑庭航的管辖之下。”秋仪之接话道,“没想到这个郑庭航看起来呆呆傻傻的,倒也还算识时务,知道此次争斗,必然是我获胜。”

    林叔寒摇了摇头:“我看倒也未必见得。其实最不会因势利导的,就是像郑庭航这种书呆子了。大人以皇帝、太皇太后、监国名义颁发的文书通行天下之后,略有些理智的人,都已知道天下大统在谁手中。特别是大人能够立郑鑫的儿子当皇帝,更是一招绝妙好棋,等于是向九州万方声明:大人绝对没有篡位自立的野心,那些囿于圣人法统和郑家正统之中的而摇摆不定的人——就好像郑庭航这样的——大概也都要偏向于大人了。”

    秋仪之用力点点头,露出欣慰的表情:“林先生真是我的知己,我这也不过是出于一片至诚之心而已……”

    其实林叔寒还有半句话没有说出来——郑鑫其实是有两个儿子的,仅凭自己一时半刻的接触而言,若是为大汉天下着想,无论是年龄、阅历、性格,都以立长子郑超较为理想,可秋仪之偏偏在这里头选了年幼无知又懦弱可欺的次子,这背后就未必没有什么别的深意。

    然而这样的话,林叔寒是万万不能在秋仪之面前讲出的,沉默了一下,接着方才的话题说道:“郑庭航既然已从行动上偏向了大人,那么便也一定会按照大人之前的预料,力所能及地帮助尚在江南的戴鸾翔元帅吧……”

    “是啊——”秋仪之不知为何拖长了声音,“有戴元帅在郑鑫身后不断袭扰,那郑鑫便好似被束缚住了手脚一般。哼!他就是放开手脚,也未必是我的对手,更何况是现在这样一幅样子了。”

    林叔寒附和道:“其实大行皇帝看人是极准的,他之所以没有决心按礼法传位给皇长子郑鑫,就是因为看出来郑鑫这人虽然处处有意笼络人心,却偏偏不得人心,本就没有半点人主的德行。可我怕的就是江南道这几年,先后经历了倭寇袭扰、岭南王叛乱两次大的劫难,现在又要面临着于郑鑫的一场大战。恐怕江南百姓受苦太多,几年之内怕是难以恢复元气了。”

    林叔寒这几句话居然说得秋仪之一乐,笑道:“林先生方才说先皇有识人之明,我深以为然。记得那时候先皇还有意提拔先生做下任宰相,今日看来,林先生果然宅心仁厚、老成谋国,的确是宰相的材料。”

    林叔寒听了一怔,忙道:“大人这可就太抬举我了,林某就算有这样的才能,也未必有这样的精力。我现在不过是出于朋友的意气,帮大人一把而已。况且那郑鑫的所作所为,我也确实是打心眼里看不起他,帮大人这个忙,也是出于林某的一点义愤。”

    这是林叔寒的心里话,秋仪之当然也会体谅,说道:“我原本想着能够帮先皇平定岭南王府的叛乱就退隐田园的,偏偏又出了郑鑫这个逆贼。现在看来,击败郑鑫还不作数,非要再在朝廷之中坐镇几年,待朝局稳定之后,才能放心退隐。这段日子里头,还望林先生能够继续在我身边,助我一臂之力。当然了,我这人最不喜欢被别人勉强,同样的也不喜欢勉强别人。林先生要是不愿意帮忙,我也绝不会怪罪的。”

    林叔寒当然不愿意劳神于案牍之间,可是秋仪之同他有过命的交情,这样诚挚的邀请他也不知应当如何回绝,只好说道:“这都是将来的事情了,眼下我们还没有战胜郑鑫这个逆贼呢……”

    林叔寒这话,又将秋仪之拉回了现实:“是啊,我现在就在等,在等北边渤海国的消息什么时候过来。有了渤海的铁骑,我就可以称得上对他有胜算了。”

    渤海那边没有让秋仪之等待太长的时间,像这样又过了三天时间,被派去北边联络渤海国事情的赵成孝便回到了京城洛阳,他虽然没有带来渤海的一兵一卒,却领了渤海国忠顺王达利可汗的联络人也鲁。

    也鲁同秋仪之是颇有些渊源的,甚至一同经历过几次险境,有了这层关系他们说话自然随便了很多。

    也鲁到了秋仪之的官邸之后,略寒暄几句,喝了两口茶,便说道:“监国义殿下派了赵将军到渤海来,要我们可汗动员起全**队人马,做好作战准备。可汗还以为是出了什么大事呢,赶紧派我同赵将军一起过来打听情况,却没想到半路接到朝廷颁发天下的文书,竟是皇上驾崩了,居然还是大殿下郑鑫下的毒手……”他在汉人这边呆得久了,一口汉话说得极为流利,没有半点口音。

    秋仪之为防止提前泄露消息,引来突厥乘乱攻击大汉北方边界,同时也防着渤海国自己起什么非分之心,因此在书信里头只叫渤海国主达利可汗早作准备,而没有将其中的原因同达利说明,故而也鲁会有此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