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在线阅读 - 第六章 采石

第六章 采石

    这时,另一组奴隶拿着麦草和绳索迅速对石料进行捆扎,这样做既是为了避免石料在接下来运输的途中遭到损坏,也是为了防止石料刮伤奴隶。

    绳索被分为两组,捆绑住石料的腰身之后,一头由地面上的十几名奴隶奋力往外牵拉,另一头则由十名奴隶站在岩石上,拖住石料,还有几名奴隶用木头撬杠继续撬动石料,让它能够以较为稳妥的速度翻滚到已经放置在其前方的一排圆木头上。

    最后,奴隶们发出欢呼声,他们这一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已经开采完成了第1块石料,而且没有发生任何意外事故。

    这一大块长方形的石料终于平稳的落放在六、七根间隔排列的圆木之上,然后几名奴隶重新开始用绳索绑扎好石料,然后由12名奴隶共同牵拉绳索,四名奴隶不断的将落在后面的圆木再置放到石料的前方。

    巨大沉重的石料在圆木上滚动,比较省力的就被拖到了位于石矿入口处一侧的石料堆放场。

    工头得到通知、对石料进行查验之后,确认其合格,并且在随身携带的木板上进行了记录。

    马西姆斯所在的这一队奴隶们再次发出欢呼声,引起其他队伍的羡慕,因为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已经开采完成了第1块石料,而且没有发生任何意外事故,很有可能在今天又会超额完成任务,从而获得奖励。

    马西姆斯依然保持着冷静,他一边安排之前并没有太出力的剩余奴隶对第二块已经划好沟槽的岩石开始往里敲进木楔,一边督促返回的奴隶们抓紧时间恢复体力。

    ………………………………………

    堆放在矿场入口处的石料在被送走之前,还要先在这里进行粗略的塑形。

    在这里对石料进行塑形的就不是王国奴隶了,而是阿里斯塔格拉斯的私人奴隶们,他们都具有相当经验的、处理石料的技艺,是阿里斯塔格拉斯从事这一行之后10多年来的积累。

    毕竟出售石料,不同于出售其他金属矿石,很少有矿主将刚开采下来的石料直接出售给买家,而是要根据买家的要求,提供相对成型的石料,比如此时负责改建哈迪斯主神庙的工匠们派驻到石矿的助手,他象往常一样在清晨过后就到达了这里,并根据神庙那边的建筑进度,要求石矿在今天向神庙提供哪几种样式的石料?各种样式需要多少数量?……

    修建神庙需要的、经过塑形的石料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方方正正的石块,它将成为修建神庙的石砖;一种是圆形的石块,它将成为支撑神庙的廊柱;还有一种是较薄的石板,这是用来铺设神庙的地板。

    在这里的上百名奴隶工匠手拿着铁钳、铁凿、铁钻、金属丝等工具,对一块块开采出来的石料进行细心的塑形,他们不但都身穿着亚麻衣服,而且戴着口罩和头巾,这是因为他们使用金属工具凿击石料,石屑纷飞,容易导致受伤,这是对奴隶的一种保护。而开采石料的王国奴隶们除了护住下体的围布,基本是光着全身,因为他们基本不使用金属工具,没有这方面的担忧,而且没有衣服的拖累,行动、用力更加方便,他们需要担心的主要危险是岩石突然掉落。

    在给石料塑形的这几种样式中,看起来似乎将石块切割成石板是最为困难的,因为大理石不同于石灰石,它的质地较为坚硬,这个时代的工具似乎很难做到这一点。

    但是对于大理石浸yin了几百年的希腊人早就研究出了处理它的好办法,那就是先在石块上画出切割线,然后用工具沿着切割线凿出一道浅浅的沟槽,用干燥的海沙将其充填,然后压上金属丝。奴隶工匠拽着金属丝的两端,沿着凹槽前前后后的拉动金属丝,金属丝向下挤压沙子,而沙子才是真正用来切割石块的物质,通过不断的摩擦来磨损石质。随着凹槽越来越深,这时还需要往里添加更多的沙子,直到最终将石块分割开来,变成石板。

    最终塑形完成的方形和圆形石块会比最终建庙的石料要稍微大一些,而且奴隶工匠们在处理时特地在石料四周留下凸起作为把手,以方便建庙的工匠们搬运。

    ………………………………………

    完成塑形的石料会被立即运走,这就又得由王国奴隶们接手了。

    将近20名奴隶费力的将石料抬到木筏上,木筏下面垫着圆形木头。一部分奴隶用绳索牵拉木筏,其余的奴隶则不断地在前方摆放圆形木头,和之前一样,石料缓缓地被拉动着,移向矿场的出口。

    出口在入口处的旁侧,其道路是用大块的石头铺砌而成,牢固而平整,并且在道路的尽头形成一个两米多高的平台,平台前方停放着一辆四轮车,其高度正好与平台齐平,以方便粗重的石料能够省力的被推到车上。

    这个四轮车造得非常结实,其车轮是有好几块完整的圆形木料拼接在一起制成的,异常高大厚实。

    出口处还有专门的木匠驻守,因为当石料刚运送到车上,这时是最容易发生损坏的,他能够就近进行修理。

    木轮车由4头公牛牵拉,它们行动虽然缓慢,但是可靠,每次大约可以搬运重达10吨左右的重量,也就大约2——3块石料。

    平时他们一般都是将石料运送到科塞尼河旁的简易码头,用货船将石料运送到买家指定的地方,这样相对比较省力安全。

    但是给哈迪斯主神庙提供石料,图里伊市政厅拒绝了阿里斯塔格拉斯利用内城的码头来运送石料,因为这样一来,石料从码头运送到神庙就需要横穿大半个内城城区,这不但会损坏内城精致的道路,影响交通,干扰内城民众的休息,最重要的还是不安全。而如果走陆路,哈迪斯主神庙就距离内城的西城门不远,便于管理和控制。

    但对于阿里斯塔格拉斯而言,这无疑会非常头痛,因为从矿场到哈迪斯主神庙的陆路大约有10里地,如此漫长的距离,在运输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事故,车轮损坏、石料掉落,要重新将其搬离,无疑会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而更糟糕的就是砸伤了路人,那么赔偿的钱财就不会是一个小数字,这也就是阿里斯塔格拉斯在损失了不少钱财之后,决定改善运输问题,把希望寄托在了学者们所说的铁轨身上。

    整个采石场从早到晚都充斥着干活的声音:工头们的命令声,奴隶们的号子声,车夫驾驭牛车前行的吆喝声,木头在石料的重压下发出的咯吱声,还有奴隶们因各种事故而发出的惨叫声……此起彼伏,经久不绝。

    ………………………………………

    到了傍晚,王国奴隶们才拖着疲乏的身体,返回奴隶营地,虽然只是多劳作了一个多小时,但在昏暗的环境下采挖石料,却导致一名奴隶未能躲开上方掉落的碎石,被砸中头部而失去生命。

    当然,除了同一队的奴隶为此伤感、忐忑不安之外,其他的奴隶则显得漠然,甚至还有的根本对此一无所知。在偌大的采石场内,这段时间一直有几千名奴隶在其中劳作,总有人受伤甚至死去,他们已经感到麻木,此刻他们最渴望的就是吃上一顿丰盛的晚餐,然后美美的睡上一觉。

    当然他们的愿望得到了满足,晚餐甚至比早餐还要丰盛,奴隶们吃饱喝足,个个腆着肚子,慢吞吞的走回到自己的宿舍,简单的洗漱之后,就躺上了床铺,酣然入睡。

    就在这时,一间宿舍的房门被推开,有人站在门前大声喊道:“费比乌斯.拉比奥.盖乌斯在吗?”

    有人因为突然被吵醒,气愤的骂道:“该死的,谁呀?!”

    站在门口的人冷冷的回了一声:“巡逻队!”

    房间内顿时安静了,片刻之后,盖乌斯才轻声提醒道:“你好像叫错了名字,应该是盖乌斯.费比乌斯.拉比奥。”

    “你确定要这么叫吗!”门口的士兵声音严厉。

    盖乌斯不敢回答了。

    去年,在戴弗斯国王的提议下,元老院通过了,法令规定:无论是戴奥尼亚公民、还是想要加入戴奥尼亚的自由民,必须要有名有姓,以方便户籍部登记和查找其信息,而且必须姓在前、名在后,凡是不遵从者将受到处罚,严重者甚至剥夺其公民资格。

    在普通的戴奥尼亚民众看来,自从戴弗斯国王用自己的名给孩子作姓,逐渐得到手下大臣和民众的效仿,至今已快20年,大部分的公民已经都有名有姓,并且姓在前、名在后,这条法令的颁布不过是将这个习惯正式变为法律条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