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王甫旧恨
刘子敬笑道:“子干,你的剑术恐怕比岁寒三剑高明。你说的没错,在第一百零一招时我们发现了檀石槐的一个破绽,檀石槐原先的招数浑然天成,但是最后三招威力突然变强,应该说,左慈不是败在剑招上,天行棍变化无穷,左慈而是败在内力上。”
卢植明白檀石槐为什么逃,檀石槐是一国之君,怎么能和两个修道的高手一决雌雄呢?两人虽然没有群起攻击的想法,问题是檀石槐不能给任何人这个机会,万一檀石槐出事,对正在崛起的鲜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卢植沉吟道:“武功高强,智谋无双,又能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子敬,你和檀石槐见过面,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檀石槐身材高大,有一种王者的气度。”刘子敬斟酌着词语道:“檀石槐一旦与人动手,猛若雄狮,估计在战场上也是如此。若不是生在鲜卑,可以算得上一代明君,此人给我们最大的印象和担心,就是汉化。”汉化,是汉族对周边民族的同化与融合,是汉族文化的骄傲,但是在刘子敬的嘴里说出来,却有着说不尽的忧虑。
卢植赞同道:“秦灭六国后,修长城、统一货币都没有遭到异议,唯独文化融合,焚书坑儒都没有成功,六国中依旧有大批的贵族反对,所以陈胜一起,各地响应,才有我大汉立国。檀石槐主动汉化,就是想吸取我们的长处,在以后进军中原的时候,少一点阻碍,其人雄心不小。不过,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刘子敬思量半晌,终于说道:“左慈有个发现,檀石槐的武功很像传说中的《草人经》,只可惜我们谁都没有见过。檀石槐在残亭有个汉人的师傅,叫余涯子,估计不是真名,却查不出是哪一位前辈。”卢植顿时合不拢嘴,《草人经》重新出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出现在鲜卑,出现在檀石槐身上,那个余涯子绝对是一个可怕的人,对于大汉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
中常侍王甫这些日子到司隶校尉府衙有点勤,让段颎有些摸不着头脑,宫中真清闲到这个地步?今天宾主落座,段颎终于忍不住,问了一声。王甫待下人上了茶,示意所有人退出后说:“大人还记得史弼吗?”
段颎迟疑了一下问:“是那个上书勃海王刘悝的史弼?”史弼字公谦,陈留考城人,桓帝年间,上书曰:“窃闻勃海王悝,凭至亲之属,恃偏私之爱,失奉上之节,有僭慢之心。州司不敢弹纠,傅相不能匡辅。陛下不忍遏绝,恐遂滋蔓,为害弥大。臣妄知藩国,干犯至戚,罪不容诛。不胜愤懑,谨冒死以闻。”因刘悝是亲弟弟,桓帝不忍下手,以坐逆谋贬为瘿陶王了事。
王甫哀叹一声说:“当年有流言说渤海王想带兵抢夺迎驾诏书我还不信。现在看史弼说的要成真的了,中常侍郑飒、中黄门董腾和刘悝关系很好,其中有隐情啊。这几天我拿不定主意,可是到了你这儿,我又不知道如何开口。”
难得王甫如此谦虚,段颎为官几十年,自然清楚说到一个藩王和皇帝身边的两个实权太监有联系,还能有什么隐情,不是想控制朝政就是想谋反。王甫说得轻松,段颎却能感受到明显的压力,比马踏太学还大的压力,于是试探问:“大人的意思?”
王甫当然听懂了,段颎这声“大人”就是要公事公办,点头道:“校尉说的有理。”从衣袖里掏出早已写好的状子递给段颎,段颎怕的就是空口无凭,既有原告,就大喝一声招来从事张贤等人,递过王甫的状纸说:“王公公出首勃海王刘悝谋反,你们速去请相关的人到校尉部来问话。”
张贤看王甫在座,状纸又确实是王甫笔迹,急忙和假佐等人带队去抓捕,两个时辰便将郑飒逮捕至北寺狱审讯。奉命前来审讯的尚书令廉忠带着一大堆预先准备好的材料,严刑拷打下,很快就让郑飒认了一大堆的死罪,廉忠继续喊打,郑飒支撑坐在地上说:“老夫现在认的罪死上十回也够了,大人何必咄咄逼人?”
廉忠要的就是这句话,让吏员递过去最后一张状纸说:“郑飒,你看看这个,可不要让我把你的家人一一找来询问。”
廉忠话里充满威胁,郑飒虽不是士族出身,但郑飒得势十几年,攀附的族人也不在少数。郑飒忍着剧痛,哆嗦着接过状纸,草草一看,顿时明白了一切,苦笑道:“罢了,罢了,有一个刘家的人陪着,路上也不寂寞。”说完,提笔画押;王甫拿到供词暗自得意,刘悝你这是自找的,王爷又怎么样?谁叫你舍不得钱。
刘悝被贬为廮陶王后,找过王甫,许诺如果帮其复国之后,答谢五千万钱。汉桓帝刘志驾崩,遗诏命刘悝复为勃海王,刘悝认为是哥哥的遗愿,并非王甫出力的结果,一分钱也不给,终种下祸根。中黄门董腾也被如法炮制,只是多费了些日子才拿下,最后证据齐全,段颎和廉忠上奏郑飒等人阴谋篡位,欲立刘悝为帝。
刘宏出身卑微,一直担心的就是宗室中这些大佬的看法,对外戚和宦官倒是看得很淡,只要为我所用,用的一天就是一天。看完廉忠的奏章,汉灵帝刘宏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杀了这个刘悝,不管是真是假,渤海国如此声势,今天不反,不代表将来不反。熹平元年十月,汉灵帝刘宏下诏,由冀州刺史逮捕刘悝查办案情,又遣大鸿胪刘郃持节与宗正刘焉、廷尉崔烈到勃海责问。
按汉朝议制的规定,宗室亲贵有罪要先向宗正申述,宗正再上报皇帝,而后便可得到从轻处置。同姓王犯法,宗正也可参预审理,如西汉时衡山王、江都王等有罪,皇帝曾派宗正协同其他官吏承办这些案件。此时的宗正刘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汉景帝第五子鲁恭王刘馀后人。
卢植明白檀石槐为什么逃,檀石槐是一国之君,怎么能和两个修道的高手一决雌雄呢?两人虽然没有群起攻击的想法,问题是檀石槐不能给任何人这个机会,万一檀石槐出事,对正在崛起的鲜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卢植沉吟道:“武功高强,智谋无双,又能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子敬,你和檀石槐见过面,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檀石槐身材高大,有一种王者的气度。”刘子敬斟酌着词语道:“檀石槐一旦与人动手,猛若雄狮,估计在战场上也是如此。若不是生在鲜卑,可以算得上一代明君,此人给我们最大的印象和担心,就是汉化。”汉化,是汉族对周边民族的同化与融合,是汉族文化的骄傲,但是在刘子敬的嘴里说出来,却有着说不尽的忧虑。
卢植赞同道:“秦灭六国后,修长城、统一货币都没有遭到异议,唯独文化融合,焚书坑儒都没有成功,六国中依旧有大批的贵族反对,所以陈胜一起,各地响应,才有我大汉立国。檀石槐主动汉化,就是想吸取我们的长处,在以后进军中原的时候,少一点阻碍,其人雄心不小。不过,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刘子敬思量半晌,终于说道:“左慈有个发现,檀石槐的武功很像传说中的《草人经》,只可惜我们谁都没有见过。檀石槐在残亭有个汉人的师傅,叫余涯子,估计不是真名,却查不出是哪一位前辈。”卢植顿时合不拢嘴,《草人经》重新出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出现在鲜卑,出现在檀石槐身上,那个余涯子绝对是一个可怕的人,对于大汉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
中常侍王甫这些日子到司隶校尉府衙有点勤,让段颎有些摸不着头脑,宫中真清闲到这个地步?今天宾主落座,段颎终于忍不住,问了一声。王甫待下人上了茶,示意所有人退出后说:“大人还记得史弼吗?”
段颎迟疑了一下问:“是那个上书勃海王刘悝的史弼?”史弼字公谦,陈留考城人,桓帝年间,上书曰:“窃闻勃海王悝,凭至亲之属,恃偏私之爱,失奉上之节,有僭慢之心。州司不敢弹纠,傅相不能匡辅。陛下不忍遏绝,恐遂滋蔓,为害弥大。臣妄知藩国,干犯至戚,罪不容诛。不胜愤懑,谨冒死以闻。”因刘悝是亲弟弟,桓帝不忍下手,以坐逆谋贬为瘿陶王了事。
王甫哀叹一声说:“当年有流言说渤海王想带兵抢夺迎驾诏书我还不信。现在看史弼说的要成真的了,中常侍郑飒、中黄门董腾和刘悝关系很好,其中有隐情啊。这几天我拿不定主意,可是到了你这儿,我又不知道如何开口。”
难得王甫如此谦虚,段颎为官几十年,自然清楚说到一个藩王和皇帝身边的两个实权太监有联系,还能有什么隐情,不是想控制朝政就是想谋反。王甫说得轻松,段颎却能感受到明显的压力,比马踏太学还大的压力,于是试探问:“大人的意思?”
王甫当然听懂了,段颎这声“大人”就是要公事公办,点头道:“校尉说的有理。”从衣袖里掏出早已写好的状子递给段颎,段颎怕的就是空口无凭,既有原告,就大喝一声招来从事张贤等人,递过王甫的状纸说:“王公公出首勃海王刘悝谋反,你们速去请相关的人到校尉部来问话。”
张贤看王甫在座,状纸又确实是王甫笔迹,急忙和假佐等人带队去抓捕,两个时辰便将郑飒逮捕至北寺狱审讯。奉命前来审讯的尚书令廉忠带着一大堆预先准备好的材料,严刑拷打下,很快就让郑飒认了一大堆的死罪,廉忠继续喊打,郑飒支撑坐在地上说:“老夫现在认的罪死上十回也够了,大人何必咄咄逼人?”
廉忠要的就是这句话,让吏员递过去最后一张状纸说:“郑飒,你看看这个,可不要让我把你的家人一一找来询问。”
廉忠话里充满威胁,郑飒虽不是士族出身,但郑飒得势十几年,攀附的族人也不在少数。郑飒忍着剧痛,哆嗦着接过状纸,草草一看,顿时明白了一切,苦笑道:“罢了,罢了,有一个刘家的人陪着,路上也不寂寞。”说完,提笔画押;王甫拿到供词暗自得意,刘悝你这是自找的,王爷又怎么样?谁叫你舍不得钱。
刘悝被贬为廮陶王后,找过王甫,许诺如果帮其复国之后,答谢五千万钱。汉桓帝刘志驾崩,遗诏命刘悝复为勃海王,刘悝认为是哥哥的遗愿,并非王甫出力的结果,一分钱也不给,终种下祸根。中黄门董腾也被如法炮制,只是多费了些日子才拿下,最后证据齐全,段颎和廉忠上奏郑飒等人阴谋篡位,欲立刘悝为帝。
刘宏出身卑微,一直担心的就是宗室中这些大佬的看法,对外戚和宦官倒是看得很淡,只要为我所用,用的一天就是一天。看完廉忠的奏章,汉灵帝刘宏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杀了这个刘悝,不管是真是假,渤海国如此声势,今天不反,不代表将来不反。熹平元年十月,汉灵帝刘宏下诏,由冀州刺史逮捕刘悝查办案情,又遣大鸿胪刘郃持节与宗正刘焉、廷尉崔烈到勃海责问。
按汉朝议制的规定,宗室亲贵有罪要先向宗正申述,宗正再上报皇帝,而后便可得到从轻处置。同姓王犯法,宗正也可参预审理,如西汉时衡山王、江都王等有罪,皇帝曾派宗正协同其他官吏承办这些案件。此时的宗正刘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汉景帝第五子鲁恭王刘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