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幽州乱象
刘虞字伯安,东海郯人也,东海恭王之后,曾担任过一届幽州刺史,对各族百姓很好,民夷感其德化,自鲜卑、乌桓、夫余、秽貊之辈,皆随时朝贡,无敢扰边者,百姓歌悦之,后因公事去官。这次出任幽州牧,朝廷是希望尽快结束青、徐、幽、冀四州的动乱,更由于国库缺紧,寄希望于刘虞的镇抚,可不劳众而定北方。
刘虞上任后,已经通过自己的渠道,派人告诉辽西乌丸大人丘力居,只要送上张纯的人头退兵,一切都可以从长计议,甚至这一年的烧杀抢掠都可以一笔勾消。丘力居若然很感兴趣,特地派使者来商量此事,可恨公孙瓒,竟然在路上截杀了上一个使者。
虽然幽州的查询公文下达后,公孙瓒一直回答不知道此事,但是刘虞相信一切都是公孙瓒所为。刘虞也希望是张纯所为,要是张纯发现丘力居和自己暗中勾结,蹋顿的大军恐怕已经和张纯的军队杀成一团,可是现在各地的情况表明,他们之间一点乱起来的迹象都没有。
刘虞有点生气,你公孙瓒好歹也是大儒卢植的弟子,据说明辨事理,难道不知道早一天结束动乱,老百姓就能少死一些人,大家早一天过上安稳的日子。再打下去,军粮不续,你又不能象乌桓人那样去抢,拿什么来维持军队,最后还不是失败;中郎将孟益也是的,有些话朝廷和本官不适宜对公孙瓒说,你是他顶头上司,应该说啊。
孟益和公孙瓒是听不到刘虞的暗自嘀咕,军营里就是夜晚也是戒备森严,鹿角等埋在寨外,一队队巡逻的士卒围着大营不停地走动。孟益和公孙瓒在大帐内依旧身披铠甲,带着十几个部将在商量着局势,现在战事已经不那么吃紧,但是形势却更加严峻。
两人很清楚张纯这个起兵的原因,甚至知道张纯如何说服张举和其他同盟者的,就是利用了三件事。第一是乌桓既畔,皆愿为乱;第二是凉州贼起,朝廷不能禁;第三是洛阳人妻生子两头,此汉祚衰尽,天下有两主之征也。张纯和乌桓起兵时,公孙瓒军在途中,兵少不能抵御;现在孟益大军来临,乌桓心生恐惧,正应该是一鼓作气的时候,朝廷又要安抚。
骑都尉公孙瓒是一肚子的气,乌桓人就是这个德性,你要是弱,他就咬上你一口,你要是强,他就俯首称臣。刘虞这样做,只是表面好看,要是以后幽州稍微有点风吹草动,丘力居等人还会再次起兵,至于说胡族服刘虞,公孙瓒在心里诋毁,要是没有我们这些武将撑着,他服个鬼。
孟益看着公孙瓒的态度,暗暗在心里叹了口气,这个年轻人不错,是个人才。据说担任辽东属国长史,公孙瓒曾从数十骑出行塞下,卒逢鲜卑数百骑。公孙瓒乃退入空亭,约其从者曰:“今不奔之,则死尽矣。”公孙瓒乃自持两刃矛,驰出冲贼,杀伤数十人,公孙瓒左右亦亡其半,遂得免。
张温也许就是看中这一点,才选择公孙瓒督领乌桓突骑,这次乌桓与贼张纯等攻击蓟中,公孙瓒率所领追讨纯等有功,从渔阳、河闲、勃海,一直杀到平原,大小数十战。也正是因为如此,幽州的局面才坚持到自己大军前来,只是朝廷的决定不可逆转,刘虞以幽州牧的名义一次次发来公文,也只能顾眼前,至于以后乌桓再乱,就丢给刘虞处理吧。
虽然追杀张纯的一系列行动还在进行,但是讨伐乌桓的大军就这样无聊地等了二十多天,朝廷的旨意终于来了,同意刘虞的建议,各路援军只负责肃清张纯余孽,然后退回各地。留公孙瓒将步骑万人屯右北平,乌桓各部闻讯立即倒戈或退军,张纯张举抛弃家眷,逃亡塞外;公孙瓒见大功旁落,毅然起兵,追击乌桓,双方战于属国石门,乌桓遂大败,弃妻子逾塞走,公孙瓒尽数救回乌桓所掠百姓后,继续进军。
消息传到洛阳,太尉马日磾心头没有一点喜悦,倒不是国家多坎坷,马日磾对胜利和失败看得淡了,而是刚刚汉灵帝与马日磾在御书房的一次密谈,就说到了一个事:“置西园八校尉。”
马日磾,字翁叔,扶风茂陵人,经学大师马融之族孙,年轻时即继承马融学说,以才学入仕。曾任谏议大夫,与蔡邕、卢植等人东观典校官藏的记传,并参与续写,后历任s声校尉、太尉等职。马日磾自然听出汉灵帝的意思,这是要仿照盖勋在长安建军,在洛阳建立一支军队。
大汉京师兵主要由郎官、卫士和守卫京师的屯兵组成。郎官由郎中令统领,卫士由卫尉统领,负责宫廷内外的警卫。京师兵主要有南军和北军,中尉所领的屯兵驻于未央宫北,称北军;与之相对,由卫尉统领的称南军。南军士兵大多调自内郡,北军士兵主要调自京辅,均是一年一轮换。北军五营是屯骑、步兵、越骑、长水、s声,分屯于长安城中及其附近,平时守卫京师,由皇帝派员监领,北军实际权力在大将军何进的手中。
汉灵帝要在西园建新军,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怎么看,都是对大将军何进的不信任。马日磾也不是迂腐的读书人,文能提笔,武能杀敌,自然懂得,自古帝王无情家,为了那个皇位,汉灵帝刘宏和大将军何进之间的矛盾只会越演越烈。
马日磾见过两个皇子,刘辩厚道,刘协聪颖,其实无论是谁做太子,以后当皇帝都是不错的人选。但是站在何皇后和何进的角度看,绝不一样,刘辩是自己家的人,何皇后的儿子,何进的外甥;刘协则是王美人的儿子,和何家有着杀母的血海深仇。更何况站在刘协后面的董太后,是怎么看何进也不顺眼,刘协据说已经把董家当成自己的外戚。
刘虞上任后,已经通过自己的渠道,派人告诉辽西乌丸大人丘力居,只要送上张纯的人头退兵,一切都可以从长计议,甚至这一年的烧杀抢掠都可以一笔勾消。丘力居若然很感兴趣,特地派使者来商量此事,可恨公孙瓒,竟然在路上截杀了上一个使者。
虽然幽州的查询公文下达后,公孙瓒一直回答不知道此事,但是刘虞相信一切都是公孙瓒所为。刘虞也希望是张纯所为,要是张纯发现丘力居和自己暗中勾结,蹋顿的大军恐怕已经和张纯的军队杀成一团,可是现在各地的情况表明,他们之间一点乱起来的迹象都没有。
刘虞有点生气,你公孙瓒好歹也是大儒卢植的弟子,据说明辨事理,难道不知道早一天结束动乱,老百姓就能少死一些人,大家早一天过上安稳的日子。再打下去,军粮不续,你又不能象乌桓人那样去抢,拿什么来维持军队,最后还不是失败;中郎将孟益也是的,有些话朝廷和本官不适宜对公孙瓒说,你是他顶头上司,应该说啊。
孟益和公孙瓒是听不到刘虞的暗自嘀咕,军营里就是夜晚也是戒备森严,鹿角等埋在寨外,一队队巡逻的士卒围着大营不停地走动。孟益和公孙瓒在大帐内依旧身披铠甲,带着十几个部将在商量着局势,现在战事已经不那么吃紧,但是形势却更加严峻。
两人很清楚张纯这个起兵的原因,甚至知道张纯如何说服张举和其他同盟者的,就是利用了三件事。第一是乌桓既畔,皆愿为乱;第二是凉州贼起,朝廷不能禁;第三是洛阳人妻生子两头,此汉祚衰尽,天下有两主之征也。张纯和乌桓起兵时,公孙瓒军在途中,兵少不能抵御;现在孟益大军来临,乌桓心生恐惧,正应该是一鼓作气的时候,朝廷又要安抚。
骑都尉公孙瓒是一肚子的气,乌桓人就是这个德性,你要是弱,他就咬上你一口,你要是强,他就俯首称臣。刘虞这样做,只是表面好看,要是以后幽州稍微有点风吹草动,丘力居等人还会再次起兵,至于说胡族服刘虞,公孙瓒在心里诋毁,要是没有我们这些武将撑着,他服个鬼。
孟益看着公孙瓒的态度,暗暗在心里叹了口气,这个年轻人不错,是个人才。据说担任辽东属国长史,公孙瓒曾从数十骑出行塞下,卒逢鲜卑数百骑。公孙瓒乃退入空亭,约其从者曰:“今不奔之,则死尽矣。”公孙瓒乃自持两刃矛,驰出冲贼,杀伤数十人,公孙瓒左右亦亡其半,遂得免。
张温也许就是看中这一点,才选择公孙瓒督领乌桓突骑,这次乌桓与贼张纯等攻击蓟中,公孙瓒率所领追讨纯等有功,从渔阳、河闲、勃海,一直杀到平原,大小数十战。也正是因为如此,幽州的局面才坚持到自己大军前来,只是朝廷的决定不可逆转,刘虞以幽州牧的名义一次次发来公文,也只能顾眼前,至于以后乌桓再乱,就丢给刘虞处理吧。
虽然追杀张纯的一系列行动还在进行,但是讨伐乌桓的大军就这样无聊地等了二十多天,朝廷的旨意终于来了,同意刘虞的建议,各路援军只负责肃清张纯余孽,然后退回各地。留公孙瓒将步骑万人屯右北平,乌桓各部闻讯立即倒戈或退军,张纯张举抛弃家眷,逃亡塞外;公孙瓒见大功旁落,毅然起兵,追击乌桓,双方战于属国石门,乌桓遂大败,弃妻子逾塞走,公孙瓒尽数救回乌桓所掠百姓后,继续进军。
消息传到洛阳,太尉马日磾心头没有一点喜悦,倒不是国家多坎坷,马日磾对胜利和失败看得淡了,而是刚刚汉灵帝与马日磾在御书房的一次密谈,就说到了一个事:“置西园八校尉。”
马日磾,字翁叔,扶风茂陵人,经学大师马融之族孙,年轻时即继承马融学说,以才学入仕。曾任谏议大夫,与蔡邕、卢植等人东观典校官藏的记传,并参与续写,后历任s声校尉、太尉等职。马日磾自然听出汉灵帝的意思,这是要仿照盖勋在长安建军,在洛阳建立一支军队。
大汉京师兵主要由郎官、卫士和守卫京师的屯兵组成。郎官由郎中令统领,卫士由卫尉统领,负责宫廷内外的警卫。京师兵主要有南军和北军,中尉所领的屯兵驻于未央宫北,称北军;与之相对,由卫尉统领的称南军。南军士兵大多调自内郡,北军士兵主要调自京辅,均是一年一轮换。北军五营是屯骑、步兵、越骑、长水、s声,分屯于长安城中及其附近,平时守卫京师,由皇帝派员监领,北军实际权力在大将军何进的手中。
汉灵帝要在西园建新军,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怎么看,都是对大将军何进的不信任。马日磾也不是迂腐的读书人,文能提笔,武能杀敌,自然懂得,自古帝王无情家,为了那个皇位,汉灵帝刘宏和大将军何进之间的矛盾只会越演越烈。
马日磾见过两个皇子,刘辩厚道,刘协聪颖,其实无论是谁做太子,以后当皇帝都是不错的人选。但是站在何皇后和何进的角度看,绝不一样,刘辩是自己家的人,何皇后的儿子,何进的外甥;刘协则是王美人的儿子,和何家有着杀母的血海深仇。更何况站在刘协后面的董太后,是怎么看何进也不顺眼,刘协据说已经把董家当成自己的外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