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灵帝最后的日子2
蔡邕是在汉灵帝老师刘宽死的时候回京的,还给刘宽写了祭文,但是一直没有再做官,这几年就靠着润笔费和几个老友的照顾,在洛阳混日子。蔡邕接到圣旨哭笑不得,自己上哪去找刘子敬,偏偏蹇硕不做提示,故作深沉地说了几句闲话,就告辞回宫。
蔡邕想了半天,无奈坐上牛车,去卢植府中;牛车拐过街角,远远地就看见中常侍张让的马车刚刚离开。蔡邕等牛车停住,下了车直接朝里面走去,蔡邕和卢植是十分要好的朋友,卢府上下都认识,根本不需要通报,不过还是有腿快的家人,飞奔去告知卢植。
卢植迎在半路,拉着蔡邕的手到花园坐下。卢府的花园不大,也没有仔细地雕琢过,泥地上长满了草,象铺上了一层绿茸茸的棉地毯,五颜六色的花儿们怒放着自己的花骨朵,一团团,一簇簇,迎风摇摆。石子路两旁是杨树,一色的新绿,风一吹,叶子四散,沙沙作响。
葡萄架下,是一个石桌和四个石凳,卢植和蔡邕分别落座,家人送上茶水,微风中有点惬意。蔡邕问道:“张让前来何事?”蔡邕决没有对卢植不敬,只是好友,说话随意。卢植也不隐瞒,把张让的来意告诉蔡邕。
张让来就说了一件事,隐晦地告诉卢植,有人花钱请劫楼对付刘子敬,蔡邕急道:“这可如何是好?我也正要找刘子敬。”
卢植得知事情原委,冷笑道:“皇上果然是好算计。”
蔡邕诧异道:“何出此言?”
卢植严肃地说:“刚才张让说了一段曹节的原话,曹节曾言,刘子敬和你我都是能力杰出之人,却在各个领域无法达到顶峰,最关键的就是雄心不够。曹节认为雄心不够也有不够的好处,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会轻易被假象蒙蔽,张让就是来问真相的。”
蔡邕做学问是一把好手,但是在这种阴谋诡计中,则完全是一个门外汉,还是不懂地问道:“这和皇上有什么关系?”
卢植答道:“张让是个没事都要找事的人,既然亲自跑一趟来说劫楼的事情,为什么没说是谁去请劫楼对付刘子敬?”
“是。”蔡邕忽然住口,这种事情还是不要挑明的好,蔡邕扬了扬手中的圣旨问:“那这道圣旨又是什么意思?”
卢植想了想,双眉紧锁道:“皇上的身体恐怕不行了,这是他的一个应变的法子,也是欲盖弥彰的一个手段。”
“为什么?”蔡邕都有点烦自己,但是事关重大,不得不问。卢植摇着头说:“皇上是想造成一种人人恐慌的局面。人都是有私心的,只有在恐慌的时候,才会**裸地表现自己的本性,道义、亲情、信仰、财富都不足以保证自身的安全,只有把所有人踩在脚下,才有安全的把握。盖勋没有说错,皇上确实聪明,可就是盖勋,也没有帮皇上的忙,因为不能帮这个忙。”
汉灵帝和何皇后之间为立储的事情剑拔弩张,已是洛阳人人皆知的事情。蔡邕也同样不愿废长立幼,倒不是看好大皇子刘辩,或者是讨好大将军何进,而是皇帝乃是天定,若是没有了规矩,人人都可以做皇帝,你就是揭开了魔鬼的盒子,无人不用尽手段,不知道要产生多少腥风血雨。
卢植的语气越来越坚定:“大汉之所以失去皇权的权威,就因为很多皇帝都不是传承的,而是士族和宦官找来的。所以士族和宦官有了心理优势,我既然能捧你上去,也能为难你,于是越来越大权独揽,越来越不把皇权放在眼里。这次是重建规矩的机会,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刑罚。”
万物莫不有规矩,这是卢植的理想,也是卢植的信念。光和元年二月一日,天空发生日食,卢植上书提出八策:“用良:让州郡核举贤良,随才任用。原禁:对党锢之人多加赦宥。御疠:安葬无罪被害的宋皇后的亲属。备寇:优待侯王之家,以防变乱。修体:征召如郑玄之类的有才德之人。尊尧:按时对郡守刺史进行考绩。御下:杜绝设宴请托之类的恶习,责成有关部门办好荐贤之事。散利:建议刘宏不再蓄积私财。”
可惜刘宏并未采纳卢植的建议,固执己见,荒诞贪财照旧,就连黄巾之乱和凉州的数年战事,都没有让汉灵帝刘宏改变。蔡邕笑道:“难怪我这些年难入朝廷法眼,原来是自己落伍了。对了,前几天我去看了阳陵县,看了泾河渠,也是这般感受,别人都比我强。”
花园里气氛顿时一改,恢复了暮春的慵懒,一片祥和,没有刚才的肃杀之气。卢植笑道:“我听说了,你还写了一篇,樊陵在到处吹嘘,抄送与人。”
樊陵可以说是洛阳最有故事感的一个人。首先,樊陵是著名隐士樊英的孙子,樊英不肯屈服入朝,与汉顺帝在殿上当年争执;樊陵完全不同,王甫、曹节、张让等宦官先后擅权,樊陵无不结交。另外樊陵花钱买官,成为大汉历史上担任三公时间最短的人!
但是樊陵又是一个爱民的好官。在担任京兆尹的时候,樊陵在京兆阳陵县修建了泾河渠,灌溉良田数万亩,整个水利工程井然有条,是在当官贪风日盛的情形下少有的一件造福百姓工程。这条渠被老百姓私下里称为樊公渠,这是多少清流奋斗一辈子,也没有获得的名声。
不过蔡邕做歌称赞,还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蔡邕洒脱地笑笑,背诵道:“我有长流,莫或阏之。我有沟浍,莫或达之。田畴斥卤,莫修莫厘。饥馑困悴,莫恤莫思。乃有樊君,作人父母。立我畎亩,黄潦膏凝。多稼茂止,惠乃无疆,如何勿喜?我壤既营,我疆斯成。泯泯我人,既富且盈。为酒为酿,蒸彼祖灵。贻福惠君,寿考且宁。”
蔡邕想了半天,无奈坐上牛车,去卢植府中;牛车拐过街角,远远地就看见中常侍张让的马车刚刚离开。蔡邕等牛车停住,下了车直接朝里面走去,蔡邕和卢植是十分要好的朋友,卢府上下都认识,根本不需要通报,不过还是有腿快的家人,飞奔去告知卢植。
卢植迎在半路,拉着蔡邕的手到花园坐下。卢府的花园不大,也没有仔细地雕琢过,泥地上长满了草,象铺上了一层绿茸茸的棉地毯,五颜六色的花儿们怒放着自己的花骨朵,一团团,一簇簇,迎风摇摆。石子路两旁是杨树,一色的新绿,风一吹,叶子四散,沙沙作响。
葡萄架下,是一个石桌和四个石凳,卢植和蔡邕分别落座,家人送上茶水,微风中有点惬意。蔡邕问道:“张让前来何事?”蔡邕决没有对卢植不敬,只是好友,说话随意。卢植也不隐瞒,把张让的来意告诉蔡邕。
张让来就说了一件事,隐晦地告诉卢植,有人花钱请劫楼对付刘子敬,蔡邕急道:“这可如何是好?我也正要找刘子敬。”
卢植得知事情原委,冷笑道:“皇上果然是好算计。”
蔡邕诧异道:“何出此言?”
卢植严肃地说:“刚才张让说了一段曹节的原话,曹节曾言,刘子敬和你我都是能力杰出之人,却在各个领域无法达到顶峰,最关键的就是雄心不够。曹节认为雄心不够也有不够的好处,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会轻易被假象蒙蔽,张让就是来问真相的。”
蔡邕做学问是一把好手,但是在这种阴谋诡计中,则完全是一个门外汉,还是不懂地问道:“这和皇上有什么关系?”
卢植答道:“张让是个没事都要找事的人,既然亲自跑一趟来说劫楼的事情,为什么没说是谁去请劫楼对付刘子敬?”
“是。”蔡邕忽然住口,这种事情还是不要挑明的好,蔡邕扬了扬手中的圣旨问:“那这道圣旨又是什么意思?”
卢植想了想,双眉紧锁道:“皇上的身体恐怕不行了,这是他的一个应变的法子,也是欲盖弥彰的一个手段。”
“为什么?”蔡邕都有点烦自己,但是事关重大,不得不问。卢植摇着头说:“皇上是想造成一种人人恐慌的局面。人都是有私心的,只有在恐慌的时候,才会**裸地表现自己的本性,道义、亲情、信仰、财富都不足以保证自身的安全,只有把所有人踩在脚下,才有安全的把握。盖勋没有说错,皇上确实聪明,可就是盖勋,也没有帮皇上的忙,因为不能帮这个忙。”
汉灵帝和何皇后之间为立储的事情剑拔弩张,已是洛阳人人皆知的事情。蔡邕也同样不愿废长立幼,倒不是看好大皇子刘辩,或者是讨好大将军何进,而是皇帝乃是天定,若是没有了规矩,人人都可以做皇帝,你就是揭开了魔鬼的盒子,无人不用尽手段,不知道要产生多少腥风血雨。
卢植的语气越来越坚定:“大汉之所以失去皇权的权威,就因为很多皇帝都不是传承的,而是士族和宦官找来的。所以士族和宦官有了心理优势,我既然能捧你上去,也能为难你,于是越来越大权独揽,越来越不把皇权放在眼里。这次是重建规矩的机会,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刑罚。”
万物莫不有规矩,这是卢植的理想,也是卢植的信念。光和元年二月一日,天空发生日食,卢植上书提出八策:“用良:让州郡核举贤良,随才任用。原禁:对党锢之人多加赦宥。御疠:安葬无罪被害的宋皇后的亲属。备寇:优待侯王之家,以防变乱。修体:征召如郑玄之类的有才德之人。尊尧:按时对郡守刺史进行考绩。御下:杜绝设宴请托之类的恶习,责成有关部门办好荐贤之事。散利:建议刘宏不再蓄积私财。”
可惜刘宏并未采纳卢植的建议,固执己见,荒诞贪财照旧,就连黄巾之乱和凉州的数年战事,都没有让汉灵帝刘宏改变。蔡邕笑道:“难怪我这些年难入朝廷法眼,原来是自己落伍了。对了,前几天我去看了阳陵县,看了泾河渠,也是这般感受,别人都比我强。”
花园里气氛顿时一改,恢复了暮春的慵懒,一片祥和,没有刚才的肃杀之气。卢植笑道:“我听说了,你还写了一篇,樊陵在到处吹嘘,抄送与人。”
樊陵可以说是洛阳最有故事感的一个人。首先,樊陵是著名隐士樊英的孙子,樊英不肯屈服入朝,与汉顺帝在殿上当年争执;樊陵完全不同,王甫、曹节、张让等宦官先后擅权,樊陵无不结交。另外樊陵花钱买官,成为大汉历史上担任三公时间最短的人!
但是樊陵又是一个爱民的好官。在担任京兆尹的时候,樊陵在京兆阳陵县修建了泾河渠,灌溉良田数万亩,整个水利工程井然有条,是在当官贪风日盛的情形下少有的一件造福百姓工程。这条渠被老百姓私下里称为樊公渠,这是多少清流奋斗一辈子,也没有获得的名声。
不过蔡邕做歌称赞,还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蔡邕洒脱地笑笑,背诵道:“我有长流,莫或阏之。我有沟浍,莫或达之。田畴斥卤,莫修莫厘。饥馑困悴,莫恤莫思。乃有樊君,作人父母。立我畎亩,黄潦膏凝。多稼茂止,惠乃无疆,如何勿喜?我壤既营,我疆斯成。泯泯我人,既富且盈。为酒为酿,蒸彼祖灵。贻福惠君,寿考且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