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觐见
第一百一十六章觐见 若是按照贾政,高表仁等人的想法,这等狂悖之徒,岂能让其面君,冒犯天颜,只管早早的奏明了天子,驱逐出境就是了。 可偏偏独孤策却不这么想,他心中所想的可不仅仅是断了倭国从大唐窃取文明,技术就算了,他要的是彻底消除威胁着炎黄子孙的这个心腹大患。 不说其他,单单是那份国书,只要呈到李世民的面前,肯定要立刻捅了马蜂窝,到时候,李世民龙颜震怒,区区三岛倭奴怕是顷刻间便要灰飞烟灭了。 虽说倭奴从古至今对待中原王朝还算十分恭敬,也一直都在名义上成为中原王朝的附属国,只是从圣德太子改制之后,这才动了要与中原王朝平起平坐,平等来往的心思。 可谁让倭人的后辈儿孙给华夏民族带来了那么黑暗,苦难的一页,既然都是如今这些倭人的种,那么他们这些做人家祖宗的替后辈儿孙偿还血债,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当即,独孤策就和贾政一道进了宫,在宣政殿觐见李世民,因为有了独孤策提前叮嘱,宣政殿内,贾政只是闭口不言,独孤策则只说倭人狂悖,言语无礼,又说念在其不远万里而来,请圣天子降恩,使其得以瞻仰天颜。 李世民倒也没有多想,昨日太极殿内,独孤策已经和他说了倭人于前隋之时来朝见的事,因此并未放在心上,反倒是让王德去传旨,明日在太极殿召见倭国使臣,长安城内三品以上的官员尽皆要出席。 半日无话,转天,独孤策一大早就起身出府,来在了承天门外,一些官员想要向独孤策打探些消息,独孤策却只是不言。 天色微亮,承天门大开,王德自内迈步出来,降旨传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臣工施礼毕,拍好班次入内,一直到了太极殿内,等候片刻,李世民乘坐御撵到了。 “臣等参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李世民端坐在龙椅之上,摊开手,道:“诸位爱卿平身!” “谢万岁!” 众人起身,独孤策也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刚刚站稳,就听到李世民当先点了他的名字。 “独孤策!” 独孤策连忙出班,躬身行礼:“微臣在!” 李世民道:“前日朕命你为对倭正使!不知如今情形如何!?” 独孤策道:“启禀陛下!微臣不敢有负陛下重托,昨日与贾大人在鸿胪寺召见倭国来使,可因其言语无状,狂悖异常,被臣斥退!如今倭国来使犬上三田耜就在殿外,等候陛下召见!” 李世民昨日就已经知道了缘由,只是不慎清楚,也想要看看倭国来使到底如何狂悖,竟会激怒了独孤策。 “哦!原来如此!来人传倭国使臣觐见!” 早有宣旨太监飞奔出去,不多时,犬上三田耜就被带了进来,一时间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这位倭国使臣的身上,可只看了一眼,大半的人就立刻失去了兴趣。 五短身材,形容猥琐,头发还被剃去了大半。 果然是蛮夷,竟不知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道理。 再看这犬上三田耜自进了太极殿,便仿佛乡下老农第一次到了长安城一般,东瞧西看的,哪有半分一国使臣的体面。 朝臣们自然是满心鄙视,就是李世民都暗暗皱眉,若犬上三田耜只是震惊,钦慕也就罢了,可偏偏这倭人还一副贪婪的模样,看着让人生厌! 暗暗对王德使了个眼色,王德会意,尖声道:“倭国来使,叩见大唐皇帝陛下!” 犬上三田耜正看得怔怔出神,他何曾见过这等辉煌景象,和这太极殿相比,舒明天皇的皇宫简直都成了茅檐草舍。 突然听到王德的声音,犬上三田耜顿时一惊,回过神来慌忙拜道在地,心中暗暗自责,好歹他也是一国使臣,代表着舒明天皇的脸面,竟然这般失态。 暗自稳了稳心神,犬上三田耜高声道:“外臣犬上三田耜拜见大唐皇帝陛下!” 犬上三田耜久慕天朝文明,汉话说的十分流利,李世民见状,倒是对其感观好了几分。 “犬卿不必多礼!平身吧!” 班次之中的独孤策听到李世民突然来了这么一句,险些没忍住笑喷了。 犬卿! 也真亏李世民想得出来,这么妙的称呼。 当然,独孤策知道,李世民肯定没有半点挖苦的意思在里面,甚至这么称呼还表示了一定程度的看重。 李世民只是单纯的以为人家就是来纳贡归附,请求册封的,因此,犬上三田耜自然也就成了他的臣子,这么称呼,或许在他看来,还带着几分亲近之意。 只是,李世民哪里知道人家姓的是犬上,而且并不是来称臣纳贡。 独孤策赶紧忍住笑,发散思维,朝着四处看,却发现,似乎并不是只有他一个被皇帝陛下戳中了笑点。 站在文臣一班最前面的长孙无忌此刻正深埋着头,两个肩膀不住的耸动,再看程咬金正张着大嘴,若不是在朝堂之上,这老货怕是早就爆笑出声了。 犬上三田耜为大唐君臣带来了莫名的欢乐,可他自己心里却被腻歪的够呛,他深通汉学,自然知道李世民嘴里蹦出来的那个“犬卿”无论用什么样的语气说出来,都不能算是好话。 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却容不得犬上三田耜动怒,他很清楚,昨日已经得罪了独孤策,倘若再因为言语之争,恼了大唐皇帝的话,舒明天皇交代的任务就彻底没有了完成的可能。 不但不能生气,还得默默的感谢李世民嘴下留德,方才李世民若是直接管他叫“狗卿”,犬上三田耜也只能受着了。 “谢大唐皇帝陛下!” 犬上三田耜言罢起身,低头垂手的站着,等候李世民天降纶音。 只可惜,李世民的纶音没能天降,犬上三田耜却听到了一个此刻最不愿意听到的声音。 “陛下!昨日倭国使臣将国书遗留在了鸿胪寺,恰好今日微臣带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