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第一百五十五章 当年绥州城外的那场大火,时至今日,颉利依旧记忆犹新,因为突厥正是在那一把大火之后,还是逐渐衰落的,如今这场大火再起,焚烧一样是突厥人的粮草。 颉利怔怔出神的看着,他知道,突厥汗国怕是真的要亡自他的手里了,死再多的人,只要有机会信仰生息,突厥总有恢复元气的时候,可是如今连粮仓都没有了,还谈什么休养生息。 没有充足的粮食,即便是当真能逃出去,又能如何? 如今草原之上正是青黄不接,唯一的口粮就是囤积在后营的那些食物,没有了这些食物,等待他们的也只有被饿死,冻死。 完了!完了! 颉利知道,突厥复兴的希望怕是要被彻底打破了,这一场大火,彻底烧没了突厥的未来。 “这里或许就是我的葬身之所了!” 就在颉利为他的命运发出一声哀叹的时候,独孤策也已经发现了这个最为重要的目标。 生擒? 事实上,独孤策从未想过要生擒颉利,大唐要行之有效的通知整个漠北草原,颉利就绝对不能活着,只要他活着,就是一个极大的不稳定因素,那些突厥人就会已然心存幻想,不会真心降服。 况且,颉利也撑得起是一代雄主,独孤策前世读史书的时候,就时常在想,如果给颉利足够的时间,他未必就不能像铁木真那样,成为草原,乃至整个世界,真正的霸主。 他在继位之后,采取汉人赵德言的意见大改突厥习俗,任用亲信的外族人到各部落任官,这些外族在突厥没有自己的根基,只有依靠颉利,也不可能像那些突厥贵族和部落首领那样威胁到颉利的地位,颉利想借此把各部落的大权都收拢到他这个可汗的手中。 突厥之所以频繁发生内斗,就是因为其政权组织性松散,各部落独立性强,如果发生利益冲突,极易发生内战,也容易受到外力的离间,颉利肯定也认识到这些,才会改革的。 但是颉利的这些改革引起了各部落的强烈反弹,再加上大唐的离间,内部终于发生动乱,如果没有大唐的军事干涉,颉利或许可以平定内乱,继续推行改革,也许再过上几年,他马踏中原的梦想,就真的能实现了。 总的来说,颉利要比他的父亲,哥哥都要出色,称他为英雄也毫不为过,既然是英雄,就该有个英雄的死法,像历史之中那样,恐怕也绝非颉利所愿。 在原本的历史之中,颉利被擒之后,就被押解到了长安,李世民在例数了他的罪恶之后,并没有杀了他,还封为他右卫大将军,官居正三品,当然,这并非李世民当真心胸宽广,无非是要羞辱这个老对手罢了。 首先,这个大将军只是有名无实,因为作为前敌对方的首领,李世民是不可能,也不放心让他再掌握兵权。 因此,虽然每天锦衣玉食,待遇优厚,但颉利仍然时刻牵记着天高地广的大漠与草原,怀念着过去纵横塞外、叱咤风云的日子。 像汉人那样居住在重重叠叠的院子里,每天端端正正坐在四平八稳的大桌旁,吃着别人送来的饭菜,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为了缓解思乡之情,颉利在长安的府邸之中造了一座巨大的帐篷,然而,颉利同志忽略了一点,住进帐篷之后他的心情非但没有平静下来,反而更加痛苦,后来干脆抑郁了。 于是,喝酒成了他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当然,颉利没有像刘文静那样拔出刀往柱子上猛砍,帐篷里压根就没柱子,也没有骂骂咧咧。 他每次喝酒喝到high时,就与家人和手下一起,像以前那样仰天长啸,放开喉咙,高歌本族的原生态民歌,直至唱到声泪俱下,听者无不为之动容。 自从颉利住到长安,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大唐密间的非公开监视下,颉利全身心投入行为艺术,李世民的龙案上自然少不了相应的记录。 考虑到突厥作为一个实体政权已经不复存在,颉利的艺术行为仅仅是抒发一下思乡之情,对大唐不构成任何实质性威胁,因此李世民对之并不反感,反倒是对这个多年的老对手心生怜悯起来。 为了帮助颉利恢复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李世民决定派他去有大量野生麋鹿的虢州当刺史,希望可以通过郊游狩猎来帮助他排解心中郁积的愁闷。 人事任命下来后,颉利并没有表现出李世民期望的欢喜,而是坚决辞让,不愿前往赴任。 李世民讨了个没趣,只能再次任命颉利为右卫大将军,赐良田美宅,再一次把他给供了起来。 很多人都会奇怪,颉利为什么要拒绝,事实上,换作其他任何一个人遇上这种情况,相信都会很高兴地去当这个虢州刺史,唯独颉利除外,只因为他也曾是一国之君。 作为突厥汗国的大可汗,军事上一再惨败,政治上经营不善最终亡国,这本身就是对颉利最大的侮辱。 虽说是被赦免了死罪,还得到了对方的优待,然而从喝令别人,到被别人喝令的滋味是很难受的。 每天都在别人的屋檐下生活,看不到出头之日,这才是颉利心中最大的苦闷,偏偏这苦闷又不能和任何人说,因为这种亡国的痛苦,如果表现出来,无异于宣布自己存有谋反之心。 原先的那些突厥酋长、贵族们可以继续做大唐的子民,不同的无非是主人从大帐中的颉利换成了金銮殿上的李世民。 可他颉利不一样,他可是曾经的万人之上,无人之下,现在每接受一次任命,他都感觉是莫大的侮辱。 所以李世民的一片好心,在他的眼中就变成了,自己是别人可以随意踢来踢去的玩物。与其恭恭敬敬地叩谢恩典,多接受一次别人的命令,还不如坚决不去,少受一次这样的侮辱。 最终,颉利在这种痛苦个煎熬之中撑到了贞观八年。 虽然是敌人,是仇人,可是独孤策却不想颉利像历史之中那样,饱受煎熬,英雄就该名誉的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