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晚清之大国崛起在线阅读 - 第0033章 严格的训练

第0033章 严格的训练

      回到大帅府,顶着黑眼圈的叶重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又起来翻看桌案上的文件,心里却是莫名的焦躁,怎么都定不下心来。

      苏玉娘见状,心疼地从背后抱住他,说道:“重哥儿,你已经两天两夜没歇息了,睡一会儿吧。”

      “睡不着啊大老婆。”叶重苦恼地道。

      “这样经常失眠可不行啊重哥儿,要不我找个大夫开点药吧?”

      “安眠药么?”

      “是有安眠的作用。我也没试过,也不清楚具体什么效果的。”

      叶重摸了摸苏玉娘的脸颊,疲惫地道:“你先睡吧大老婆,我再批示一些文件。”

      “这大白天的我怎么睡得着?”苏玉娘又好气又好笑,说道,“我听说适度的运动可以助长睡眠质量,重哥儿你好久没锻炼身体了吧?走,咱们去军营视察视察,顺便你也锻炼一下身体,出出汗。”

      “嗯。”叶重一想也是这么个道理,多多运动出出汗或许可以增加睡眠质量,于是道,“把我的军装拿来,我要穿上。”

      “是普通军装还是你的大帅服?”

      “普通军装吧,穿大帅府出去又不是什么隆重的场合,而且太惹眼了。”

      制成的大元帅礼服采用海蓝色纯毛华达呢面料、西服式样,上衣为大驳头翻领,双排六粒金黄色国徽图案纽扣;下身为散腿裤;领边、袖头、裤中缝镶正红牙边,领边、袖口绣金钱一道和松技叶,领头和袖头各绣一颗五角星;大元帅礼帽为大檐帽,帽瓦边镶红色牙线、金属丝带,并配金黄色国徽图案帽扣等。

      而叶重的一般军装为翻领,两个上贴袋,两个下挖袋,配白衬衣,系藏青色领带。

      叶重带着自己的大帅夫人及一干警卫,去到钦县外面的军营里面,李晟、陆荣廷闻讯而至,听到他俩要视察军队,当即陪同,看看大汉军的训练情况。

      早在原始氏族公社社会,人们为了适应围猎的需要和在部落之间有组织的武力冲突中获胜,部落首领们常向下属们传授角斗、射箭等技术,这便出现了军事训练的萌芽。

      由于严格意义上的军队还没有出现,因此这种格斗技能的传授还不能被称为军队教育训练。进入奴隶社会后,国家机构不断完善,战争不断扩大,常备军应运而生,由此产生了以练习武艺为主要形式的军队教育训练。

      冷兵器时代,由于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军队主要使用弓矢、戈、矛、剑、戟等一类冷兵器,进行车战、骑战和步战,因此军队教育训练主要是教习将士使用冷兵器和演练阵法。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孙武、吴起、孙膑、尉缭等一批着名的军事家,在他们的军事着作中就有着许多关于军队教育训练的论述。

      被视为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瑰宝的《孙子兵法》,就把“兵众孰强”,“士卒孰练”作为战争制胜的必要条件。

      《尉缭子》对军事训练也作过明确的论述:“百人而教战,教成合之千人;千人教成,合之万人;万人教成,会之于三军,三军之众,有分有合,为大战之法。”可见当时军队教育训练就已被放到重要的地位。

      古希腊各国和古罗马分别在公元前4世纪和公元前2世纪形成了职业军队,其作战方式主要是士兵组成方队,手持冷兵器进行对抗,因此教育训练的内容和方式与我国基本相同。

      中国秦、汉、唐各代,是封建集权制的鼎盛时期,也是对军队教育训练相当重视的时期。诸葛亮着的《诸葛亮心书》和唐初李靖着的《李卫公问对》,对军队教育训练都有精辟的见解。明朝的戚继光,曾在中国军队教育训练史上作出过重大的贡献。

      他写出了中国封建时期最力完整的军队教育训练专着《纪效新书》和《练兵实记》,强调军队要练伍法、练胆气、练耳目、练手足、练营阵、练将。

      他于1572年冬,在蓟州镇汤泉(今河北省遵化地区)组织了一次为期20天有10万余人参加的军事演习,表明军队教育训练发展到一定水平。但是,由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缓慢,军队主要使用冷兵器作战,军队教育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变化不大。

      近代军队的教育训练始于最先进行产业革命的欧洲。17—19世纪,英、法、德、俄等国,相继发生了社会革命,生产力得到巨大解放,科学技术空前发展,引起了武器装备、军队编组、作战方法的一系列变革,从而使军队的教育训练产生了较大的飞跃。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建立技术兵种,出现了野 战、攻城和要塞炮兵,建立了一批军事技术学校,开始培养专门的军事技术人才。掌握使用枪炮等武器、线式队形作战和步炮协同,成了训练的主要内容。

      法国拿破仑一世、普鲁士克劳塞维茨、俄国彼得一世和A.B.苏沃洛夫在指挥庞大军队集团作战和训练实践中,总结了正规军队的作战行动和训练方法,在一些条令和教令中得到反映,成为当时军队教育训练的基本依据。

      革命导师恩格斯也对教育训练作过精辟的论述。他在《德国战争短评》一文中指出:“虽然民族热忱对战斗有巨大的意义,但是如果缺乏训练和组织而仅凭热忱,任何人都不能打胜仗。”强调军队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才有战斗力。

      中国近代的军队教育训练起步较晚,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制度下缓慢的发展起来的。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中国清朝政府在洋务派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影响下,先后开办船政学堂、水师学堂、武备学堂等,编练陆军,建立水师,购进西洋武器,聘请外籍军事教官,学习西洋战法,开展了使用新式武器及相应战术的练兵活动。

      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于1924年创建了黄埔军校,以俄为师,对中国军队进行近代的正规训练,这是中国近代军队教育训练发展的重要标志。

      “立正!”

      “向后转!”

      “齐步走!”

      走正步,收拾内务这样的训练,开始于在大量平民开始参与军队的近代欧洲。新兵不再是从小已经受过剑术骑术格斗训练的骑士子弟,而是随便从某个村子征兆过来的大叔小伙,可能连怎么握剑都不知道。

      同时随着平民的增多,战争的规模急速扩大,如何指挥这些士兵,成为了一大难题。

      比较早期靠这种训练成功的部队有两支,普鲁士军队横扫欧洲就不必多加累述,英国克伦威尔的新模范军则并不那么广为人知。

      在英国内战的时候,支持国王的贵族军和反对国王的议会军交战,议会军虽然人数要占很大优势,但是在于贵族军作战的时候总是处于下风。原因是贵族子弟往往从小接受格斗训练,同时信奉骑士精神的世家子弟往往作战非常勇猛。而议会军的部队往往是临时征召的市民、农民,甚至还有来混饭吃的酒鬼恶棍等等。虽然火枪一定程度弥补了差距,但双方的战斗力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于是克伦威尔组建了“新模范军”,以严格的队列纪律训练来约束部队。

      刚开始组建的只是一个骑兵团,后来在议会军中扩展开来。

      从此,严格的纪律和命令的绝对,部分代替了骑士精神的勇猛,而整齐的队列阵型之间的支援配合,也弥补了个人“武艺”的差距,使得议会军最终获胜。

      那中国军队的队列与内务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清末曾经完整的引入了德国的普鲁士步兵cao典,袁世凯的北洋军就是据此训练的。到了后来的20世纪30年代,全中国只剩下一支部队,仍然严格按照普鲁士cao典的章程进行队列,正步训练。这支部队,就是当时在陕北的共军。

      当时的美国记者,曾经记录下过共军的士兵,对他敬的是标准的普鲁士军礼。后来共军夺取天下,有很多因素,但基层士兵的训练水平,也绝对是其中之一。

      说了这么多,都是在强调纪律训练对于军队的重要性,而队列训练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哪怕在21世纪,军队的纪律和训练水平,仍然可以发挥极大的作用。

      无论是第一次车臣战争的车臣人苏联老兵对俄罗斯新兵,还是ISIS的萨达姆老兵对伊拉克政府军新兵,还是沙特军队在也门的拙劣表现,都证明了再先进的武器还是由人cao控的,而只有完善的训练才能将武器的效能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