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晚清之大国崛起在线阅读 - 第0259章 所谓王者

第0259章 所谓王者

      “重哥儿,现在聚集到天安门广场的民众有五六十万了吧?没想到一个阅兵仪式,竟能有堪比你举行称王大典的时候的盛况,不可思议,真是不可思议啊。”

      在更衣室里面,叶重正在一旁任凭宫女脱下繁琐的冕服,继而换上华丽的军装,叶重静静地站着,而苏王后则是天真烂漫的小女孩一般,惊异地跟叶重分享自己看到的一切。

      叶重闻言,伸开双臂给宫女穿军装,嘴里笑道:“这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大老婆,我不妨告诉你,今天到天安门广场观礼的民众有整整一百三十万之多,人头攒动的,若不是我寻思着广场也有些容纳不下了,可能这个数字还要飙升到近两百万!”

      “真的假的?”苏玉娘不可置信地道。

      “我骗你干嘛,现在负责维持广场秩序的部队是22师和27师,两个师加上警察近三万人马,若不是有上百万的民众我又怎么会调动那么多将士维持秩序呢?”叶重无奈地道。

      “我都有些不敢相信,此次到天安门广场观礼的民众竟然有这么多。各地的商贾、记者、市民、小贩、农民、文人墨客,乃至于海外的华侨都慕名而来,大多还是带着家眷的,三教九流,形形*的人都有,看来是时候拓展一下天安门广场的空间了,不然下次举行开国大典的时候可能又不能容纳,又让那些满怀期待的民众败兴而归啊!”

      钦县的这个天安门广场是仿照北京城的,天安门广场是钦县的心脏地带,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天安门广场占地面积44公顷,东西宽500米,南北长880米,地面全部由经过特殊工艺技术处理的浅色花岗岩条石铺成。

      天安门城门五阙,重楼九楹,通高33.7米。在2000余平方米雕刻精美的汉白玉须弥基座上,是高10余米的红白墩台,墩台上是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

      城楼下是碧波粼粼的金水河,河上有5座雕琢精美的汉白玉金水桥。城楼前两对雄健的石狮和挺秀的华表巧妙地相配合,使天安门成为一座完美的建筑艺术杰作。

      天安门广场北起天安门,南至正阳门,东起历史博物馆,西至御河沿岸,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整个广场宏伟壮观、整齐对称、浑然一体、气势磅礴!

      在北京的天安门高33.7米,下面的城台建在1.59米的须弥座上。城台共高14.6米。城台是重檐歇山顶城楼,宽9楹,进深5间。

      九五二数象征至尊。

      城楼上六十根巨柱高耸,金砖铺地,南北两面菱花格扇门,天花门拱和梁枋上绘满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和金龙彩绘,城楼正面有五个拱形门洞,中间的门洞仅供皇上出入。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皇上颁诏之地。遇有新皇登基,大婚,祭天祭地等重大庆典活动和皇上父母进宫才会启用,另外皇上御驾亲征或大将出征,都要在天安门前祭路,祭旗,以求马到成功,凯旋归来。

      城楼前有外金水河,河上飞架七座汉白玉雕栏石桥,中间一座最宽阔的称“御路桥”,专为皇帝而设;“御路桥”两侧有宗室亲王过往的“王公桥”;“王公桥”左右的“品级桥”是供三品以上官员行走的;四品以下的官员和兵仡,夫役只能走“公生桥”。

      “你真是一个称职的王啊。”苏王后掩着嘴巧笑倩兮地道。

      “哈哈哈哈,这可说不上什么称职不称职的。过去我不知道,不明觉厉,但是现在我当了汉王也有些明悟了!所谓帝王,从真正意义上来说,不是职业,而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

      叶重引经据典地道:“王,天下所归往也。汉代的董仲舒说过:‘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

      王,有天下曰王。帝与王一也。周衰,列国皆僭号自王。秦有天下,遂自尊为皇帝。汉有天下,因秦制称帝,封同姓为王,名始乱矣。

      ——《六书故》

      “古代中国从公有制变成私有制,从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开始,从从夏启称王建立夏朝,从中国出现第一个王开始,‘王’这个词注定不是一种职业。王的权柄极大,既是世俗的统治者,又是老百姓的精神领袖,君权天授,其已经成了天子的化身。”

      叶重有些惯性地口若悬河,跟平时演讲的时候一样的语气,说道:“大老婆,你可能不知道,古往今来多少帝王都没把自己的‘帝王’身份当成一种职业的,他们更多的,是把帝王当成身份、地位的象征,君临天下的象征!所以好多帝王都是骄奢yin逸的,尽管有的时候在处理政务,祭天祈祷,做自己身为一个帝王应该做的事情,可是更多的时候他们从不踏出深宫,消息闭塞,如此一来很容易被臣子蒙蔽,造成政令不通的后果。

      历史上真正把皇帝当做一种职业的皇帝不多,就我所知的,汉朝的文帝、景帝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其文景之治使大汉国力大增,蒸蒸日上,到汉武帝的时候这才有了策马扬鞭,驱逐匈奴,一雪前耻的资本。除了汉朝的文帝景帝,明太祖朱元璋也是一个‘理政达人’,军国大事,政务无论大大小小从不假手于人,都要过目批示,这也算是一个称职的皇帝。”

      “历代帝王当中,我最佩服的还是鞑清的雍正皇帝。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位真正把皇帝当成了一种职业的皇帝,雍正皇帝在位期间一直勤勤恳恳,不同于其他清朝皇帝喜欢狩猎,喜欢巡游,雍正常年处于宫中,批改奏章的数量乃是历朝历代之最,批示之字数也是历朝历代之最,每一份奏章上面都有近百字,而不是跟许多皇帝那样,一个‘准’或者一个‘驳’字就敷衍了。”

      曾经,雍正皇帝御笔书写用来勉励自己的对联:惟以一人之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

      雍正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他于1722年继承皇位,到1735年去世,在位仅12年8个月,但他所做出的改革,比他父亲康熙担任61年皇帝所做出的改革还要多。

      他勤于政事,每天都工作到深夜,睡眠时间不足4个小时。一年之中只有生日那天他才会休息。仅仅在数万件奏折中他所写下的批语,就多达1000多万字。雍正皇帝的勤政精神、理财成效、治国业绩,在中国古代帝王中堪称楷模。

      由于康熙在位太久,雍正即皇帝位时已是45岁的中年人了。

      凭藉自身的丰富经历,雍正一登上皇位就具备了驾轻就熟,大展鸿图的能力。

      在不到13年的时间里,他以财政经济为中心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一是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

      二是“摊丁入亩,地丁合一”,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三是清理国家财政钱粮亏空,以铁的手腕把侵吞的库银收回来;

      四是建立“会考府”,审核钱粮奏销;

      五是开放洋禁,发展海外贸易;

      六是“改土归流”,进行民族区域的地方行政改革;

      七是废除贱籍、酷刑,实行社会改革;

      八是创立军机处,加快改革步伐。

      雍正元年(1723年),他接受山西巡抚诺岷的建议,施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的措施,以此限制、减少官员的贪赃舞弊和横征暴敛。因为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要增加损耗,这种附加称为“火耗”或“耗羡”。

      由于“火耗”无法统一确定征收额,州县地方官便通过超额征收,以补充地方政府办公经费的不足及官吏们的工资外收入。

      最多的州县在一两正税上附加五六钱火耗,百姓负担十分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