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回 分餐问责监国相王
合议宫,上午下半场。
“朕今天继续主讲,抛砖引玉,做个规范,下次尔等主讲。今天,朕继续请大家喝茶,大家随意用茶,仆正,给每位大人沏茶。”康王继续主唱说话。
仆正和侍女为每一位大臣沏茶。
“下面朕告诉大家,这茶本是青涩的,为何成现在这样可口清爽呢?这其中的奥秘在于七个关键点,因为茶本青涩,所以要炒制,茶之好坏,关键有七,一是茶本,二是炒作,三是水质,四是水温,五是茶具,六是环境,七是心情。谓之茶七,也称七茶,也称沏茶,也称茶道,茶道入礼,进入礼仪。大家之所以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二不知其七,为何?
因为至今为止没有人去专门去全过程的记录和研究茶的习性,制作方法,饮用方法,泡制方法,以及外在因素。
两年前,朕因爱茶,所以找各方面的人来为朕讲茶,朕派人记录了所有人讲的每一个步奏和方法,然后朕加以整理,从整理中发现很多奥秘,他们所有所谓懂茶的人,也是和尔等一样,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二不知其七,为何?
就是没有人去全过程的记录和研究,更谈不上研究成果,系统化,加以传播。
所以大家平时喝茶,就随便喝喝。现在朕告诉尔等茶的七要素,大家觉得有没有道理?尤其是后面两点,喝茶的环境和心情。这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以后这茶作为招待客人的礼节,代替了一部分酒风。
也由此,朕想到,国之根本,是什么?
大家都知道,民以食为天,这是千古不变的问题,也就是民本问题,民本在于农耕,可谁能讲明白农耕从头到尾的每一个细节问题?
谁又可寻找到全部资料,都是靠口传,可口传至今,也没有个记录和阐述,更没有个如何更好的耕作种植,所以,朕认为,就像这茶七一样,要搞出农耕种植的一整套资料出来,以及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进行记录整治,总结进化整编,搞出个农七农八什么的。
朕认为所谓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饗(xiang)食而治,上次父王成王春夏播种,亲自带领农夫播种百谷,耕种三十亩田地,万人出动,并肩而耕的场景,大家还记不记得?
这次,正好有待分配的进士贤者,司马已经全部辨官结束,就等射宫就任,朕想让他们全部到乡、遂去,到基层去,做党正,从党正开始,每年述职晋升,不可越级晋升。对生产技术和经验总结有突出贡献者,上报朕,朕给予嘉奖。诸位爱卿,觉得如何?有何不同看法。”康王这个大胆的提议,让所有人惊讶不已。
“那为臣的辨官不是没有用处?”司马发言。
“有用,以后有用。”康王回道。
“全部都下去,这三百多人一起下去,这六乡六遂用得了这么多人才吗,是不是太多?”司徒说。
“进士们还在想,现在新王上任,也许有个好位置等待他们呢。”司空说道。
“下基层锻炼,也是个好方法,这样一来,就充实了基层人员的文化水平,提升了基层工作效率。”大宰说。
“不历经风雨,那里见到彩虹。”司寇说。
“实践中磨练出来的大贤才是大贤。”司农说。
“举手表决吧。”太保说。
十六人同意,四人反对,少数服从多数,通过。
“时间已到正午,在此吃工作餐,每人一份,三菜一汤,朕与尔等同食。饭后休息一个时辰,再继续商议。”康王吩咐准备吃午饭,仆正一帮仆人开始忙碌起来。
每人一份,三菜一汤上来,分餐而食。
群臣看看面前的饭菜,个个都在望而不动,康王笑道:“怎么不动,开吃,这都是新鲜的东西,虽然尔等从没有吃过,为何不尝尝鲜,好不好吃,吃了才知道。”康王带头吃了起来。
一道生吃牛rou,这是牛身上最珍贵的一块rou,可以生吃。其实看似生rou而不是生rou,御厨怕大臣们吃不下去,做了加工,两成熟,康王的是全生的切片。大臣们看康王吃了,纷纷开始吃。喔,好吃,非常好吃,非一般的好吃。再来点。对不起,没有。
第二道菜,是熊心豹子胆。大家没人吃过,这胆本是苦的,可通过庖厨的加工之后,苦中带甘,原来这豹子胆是调料,放到嘴里是苦的,咽下去是微甜的,熊心入口犀利,苦而爽口。好吃,不一般的好吃,再来点,做梦。这就是传说中的熊心豹胆。
第三道菜,素菜,茼蒿蘸土酱,这是mama的味道,几十年没有吃过了,回味无穷。这味觉记忆,几十年不忘。
最后来一汤,这碗是大,能喝得了吗,汤太多了吧。这是深海红鱼,rou嫩细滑,鲜味无比,这么大的碗,全部喝光。
三菜一汤吃完,仆人收拾餐具,康王看了一眼,说道:“全部吃光了?”
“很好吃,就是没有主饭。”尹臣说。
“饥饿疗法,如果好的东西吃多了,就变的不好吃了。”康王说。
吃了熊心豹胆的人,说起话来也有胆量,军师说道:“好吃是好吃,就是没吃饱。”
“你说的是实话,朕可以肯定,你昨晚没吃饭。”康王笑道。
军师笑而不答。司马替他回道:“估计昨天中午也没吃。”
“哎,做大官也很辛苦。”康王感叹道。“休息。”康王到后面的休息室去休息去了。
除三公回官房休息之外,其他大臣们没有走,都在那里聊天,有的说,“康王如此年轻,却如此的厉害,看问题的高度,深度,宽度,都不一样,当年做他的老师真是难。”
“那个陪读的司士,看来也不可小瞧,定是怀揣四海,胸装五岳的高人。”拭目以待。
下午议会开始。
“各位爱卿,朕想知道午饭吃得如何?”
“确实好吃,陛下。”少师说道。
“你吃得很干净,朕都看到了,由此我想到一个问题,这分餐制确实好,你看,每个人吃没吃完,一目了然,如果这政务也采用政务分餐制的办法,多好,谁的碗里谁吃,不会互相扯皮,比方说,选士,选俊,造士辩论,到进士,从入学,教学,到毕业,走出辟雍学宫,都由一人负责到底,这个人可叫辟雍之雍正,王朝国立大学校长,这样就有系统了,其他部门也是一样,尽管大多数部门都是这样,但还是有很多部门职能不清,相互参插,导致相互推诿,有的相互夺权,这样就会造成暗斗不止,内部对立消耗体力,受伤害的还是国家和百姓。
所以朕打算进一步细化职能部门,简政问责,谁的部门出问题,谁负责到底。追究责任,一查到底,简单直接,中间尽量减少环节,简单是一种智慧,简约是一种美。
谁的碗里的菜,谁吃,不是我的菜,我不吃。大家对此有何看法。”康王又抛出一个问题给大家。
“微臣赞成,这有利政务开展,便于追查责任,分餐制,卫生,干净,平等,公平。”少保赞成道。
“陛下说的是分类议会,指每一类事务,不是单例。微臣赞成。”少傅说。
“没意见的举手。”太保说。
“十八人举手,通过。”太保说。
“总结一下今天讨论的四大问题,1、派监国到诸侯国中去担任监国一职。2、发展地方特色工业,打造片区经济。3、分餐制,调整体制改革,细化问责制度。4、加强收集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总结,贤士深入基层任职。以上四个问题,均已通过议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即可实施。明日早朝,朕宣布具体事项。”“今天此会到此结束。”康王说。
会后,所有人都看清了形势,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不学习就落后的感觉非常强烈,那里是顾命,就是来听课,接受新鲜事物教育的,师氏和虎臣是军人,对施政更是缺乏经验,真的要终生学习,一刻不可慢待。就如康王所说:“社会的发展总是要比感知要快一步的。要跟上这一步,就要花大量的时间来获取新事物的信息。当你得知这些信息时,事情已经发生了,还是慢了半拍。”
第二天早朝,礼仪之后康王开始说话。
“各位爱卿,朕昨天举行了议会合议国事,对重大事情做了合议表决,现朕做具体部署。也是朕上任之后的新政政策。
第一个决策是派监国人员到诸侯国中去担任监国一职。谁能担当得起监国的责任呢?
朕考虑再三,决定第一批监国人员在托孤大臣中委以重任,监国和封分是同样,享受诸侯国子待遇,待遇由朝廷发放,监国人员每一个季节回来召开顾命议会一次,一年四次,来反应所监之国与各地区的总体情况。
监国,顾名思义,监理,监督,监控,监察,监管,汇报,沟通,督查,督察,督导,督办,但不要干预诸侯正常事务,以朝廷国家安全,地区团结为第一要素,以上通下达和王朝保持一致政治方针为第二要素。
这第一批监国国子是,司马,司徒,司空,师氏,太史,大宰,百尹,大宗、司农,虎臣,上卿大夫,上大夫,军师,少傅,以上十四名官员前去各地监国,具体到何地监国,明日在家侯旨。”康王下旨道。
“遵旨。”十四人出列说道。
康王吭了一声,下面肃静,康王说:“朕宣布一个重要的决定,朕决定封年轻的叔弟应侯到艾国担任国子监,朕同时决定,艾监国不设立君主,由监国子独领地方政务,也就是说,艾监国属于朝廷直属属地,这个地方作为朝廷的试点直属区。”
康王这个决定,可谓先进,这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的先驱,第一个先行者。这也意味着监国子的权力的标杆衡量标准示范区。
康王接着说:“朕三年以后前去视察监国子的执政情况。”
群臣激动,鼓掌,雀跃。
康王为何要封他的弟弟为监国子,而不封为诸侯君?因为应侯本有封爵,也有食邑,这么安排,另有隐情,艾国边上就是黄国,黄国境内有个历史悠久的铜绿山铜矿,康王是冲着铜矿去的,康王没有直说,监国,其实就是监督铜矿,铜矿资源属于朝廷所有,铜,此时称金,朝廷重器。。
这个高官老臣全部外派出去了,不等于班底洗牌?但是,这外派的官很大,几年下来,也许能晋升被二次封为诸侯,对于后世子孙有力,这种可能性达到百分之八九十,前提条件是不要出事,等于安置分封托孤老臣。
这老臣都走了,朝廷位置空缺就多了,而且都是最高属官,下面的大臣眼睛开始红了,开始活动,等待幸运之星能砸到自己。
“朕的第二个决定是,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打造片区经济。朕选了燕、卫、毛、陈、晋、齐、鲁、曹、邗、庸、邓、褒、黄、宋、罗、巢、州来、徐、密、吴,共计二十国为特色产业国,也叫特色产业成员国。”康王再次公布王令。
“朕的第三个决定是,为大力发展农业,以农为本,加强收集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总结。
朕,决定贤士深入乡、遂基层任职。古人说‘所谓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饗(xiang)食而治。’上次成王春夏播种,亲自带领农夫播种百谷,耕种三十亩田地,万人出动,并肩而耕的场景,众爱卿还记不记得?
这次,正好有待分配的进士贤能,司马已经全部辨官结束,就等射宫就任,朕决定三日后举行射宫,并通知六乡六遂的大夫一起参加。
这也是最后进士射宫,以后进士直接由司马司士辨官上任,只要报朕就可了,正常情况下不需射宫。各地诸侯送来的贡士,由朕亲自考察,举行射宫仪式。”康王宣布王令道。
“朕的第四个决定是,调整朝廷的体制改革,细化问责制度。待调整官员晋升空缺之后,再公布具体改革方案。”“今天就宣布这四个决定。”康王说道。
“退朝。”仆正高声喊道。
退朝之后,十四位顾命大臣,激动不已,这意味着将要被二次分封为诸侯国君,个个心满意足的相互看看,笑笑,各自回家,等候诏书,准备上任监国子。
而其他的大臣们开始盘算着如何得到晋升,补缺,这么多位置空了下来,总有人要上的,于是,大家开始表现,开始走关系,开始攀附,尤其是哪些副官们,总算有个转正的机会,哪能放过,赶紧表现,赶紧使出浑身是胆,浑身本事,想尽一切办法,动用一切关系,目的就是为了一个,晋升。
而学子们已经得知这次任职去处,多数人开始伤心,本希望能有个好差事,脱离农村,可到头来还是那里来,哪里去,好不伤心,觉得伟大的梦想将要扑灭,有的人开始喝酒解闷。
第二天中午,监国令。“少傅接诏,王令汝前往曹国任国子监,一月内到达上任,不得延误,钦此。”传令官宣旨。
“为臣接诏。”少傅跪拜叩首接旨。
十四人已经全部接到监国令,他们开始跳了起来,这十四个被监国,就在二十个特色成员国之中的齐、曹、邗、庸、邓、褒、黄、宋、罗、巢、州来、徐、密、吴,这都是王上重点推广发展国,这王上的意思很明确,这监国一来是监国,二来是调研,三来推动发展,四来是扶持,五来是送封地。
他们猜的没有错,可康王还有更深层次的战略意义要传递,是用第一批监国人员向天下诸侯传播好的信息,善意地信息,监国不是对立面,但第二批、第三批监国就不一定了。同时告诉监国人员,这是美差,不是发配。
话说跑官的人就惨了,跑官,这是正常的事情,谁都希望晋升,为官者的荣耀感,体现自我价值观,展示自身能力和使命感,也是兑换自身价值利益的最终取向。跑的过程你懂得,但没有一人敢到王上那要官的,那跑官的风险投资就大了,因为决定权在王上那,这次无人能插上手。跑等于没跑,没跑等于跑。没跑就是没跑,不等于跑,这是原则问题,虽然结果一样。
有一个人前去康王那要官去了,不过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遂人。
“为臣求见陛下,请禀告陛下。”仆正望了望遂大夫,没有说话,迟疑不决,是否答应禀报。周王朝初期,遂大夫是下大夫,乡大夫是大夫,上大夫是高官,上卿大夫才是真大官。以后体制改革,遂大夫才达到上卿大夫
“外面好像有人求见陛下。”侍女说。
“去看一看。”康王说。
“诺。”侍女应道。
“陛下问那个在此说话?”侍女说。
仆正见王上已经知道有人求见,赶紧上前禀告:“陛下,遂大夫求见。”
“传。”康王说。
“遂大夫觐见王上。”仆正宣。
“微臣叩见陛下,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遂大夫叩拜。
“是桥醴大夫啊,平身,你找朕有何事,说吧。”康王说道。
“微臣听说这次进士下乡进遂,臣一听由此好事就赶紧来求见陛下,能给我们五遂分配一些贤能,我们那缺人才,望陛下成全。”遂大夫说道。
“噢,你是来要人的,好,明天射宫,朕给你多分配几个去。你还有其他事吗?”康王问。
“没有,微臣告退。”遂大夫退出。
明天就要射宫,会发生什么事情,康王出招,看来常人很难想象出来,意外常出,请看下回。
“朕今天继续主讲,抛砖引玉,做个规范,下次尔等主讲。今天,朕继续请大家喝茶,大家随意用茶,仆正,给每位大人沏茶。”康王继续主唱说话。
仆正和侍女为每一位大臣沏茶。
“下面朕告诉大家,这茶本是青涩的,为何成现在这样可口清爽呢?这其中的奥秘在于七个关键点,因为茶本青涩,所以要炒制,茶之好坏,关键有七,一是茶本,二是炒作,三是水质,四是水温,五是茶具,六是环境,七是心情。谓之茶七,也称七茶,也称沏茶,也称茶道,茶道入礼,进入礼仪。大家之所以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二不知其七,为何?
因为至今为止没有人去专门去全过程的记录和研究茶的习性,制作方法,饮用方法,泡制方法,以及外在因素。
两年前,朕因爱茶,所以找各方面的人来为朕讲茶,朕派人记录了所有人讲的每一个步奏和方法,然后朕加以整理,从整理中发现很多奥秘,他们所有所谓懂茶的人,也是和尔等一样,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二不知其七,为何?
就是没有人去全过程的记录和研究,更谈不上研究成果,系统化,加以传播。
所以大家平时喝茶,就随便喝喝。现在朕告诉尔等茶的七要素,大家觉得有没有道理?尤其是后面两点,喝茶的环境和心情。这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以后这茶作为招待客人的礼节,代替了一部分酒风。
也由此,朕想到,国之根本,是什么?
大家都知道,民以食为天,这是千古不变的问题,也就是民本问题,民本在于农耕,可谁能讲明白农耕从头到尾的每一个细节问题?
谁又可寻找到全部资料,都是靠口传,可口传至今,也没有个记录和阐述,更没有个如何更好的耕作种植,所以,朕认为,就像这茶七一样,要搞出农耕种植的一整套资料出来,以及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进行记录整治,总结进化整编,搞出个农七农八什么的。
朕认为所谓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饗(xiang)食而治,上次父王成王春夏播种,亲自带领农夫播种百谷,耕种三十亩田地,万人出动,并肩而耕的场景,大家还记不记得?
这次,正好有待分配的进士贤者,司马已经全部辨官结束,就等射宫就任,朕想让他们全部到乡、遂去,到基层去,做党正,从党正开始,每年述职晋升,不可越级晋升。对生产技术和经验总结有突出贡献者,上报朕,朕给予嘉奖。诸位爱卿,觉得如何?有何不同看法。”康王这个大胆的提议,让所有人惊讶不已。
“那为臣的辨官不是没有用处?”司马发言。
“有用,以后有用。”康王回道。
“全部都下去,这三百多人一起下去,这六乡六遂用得了这么多人才吗,是不是太多?”司徒说。
“进士们还在想,现在新王上任,也许有个好位置等待他们呢。”司空说道。
“下基层锻炼,也是个好方法,这样一来,就充实了基层人员的文化水平,提升了基层工作效率。”大宰说。
“不历经风雨,那里见到彩虹。”司寇说。
“实践中磨练出来的大贤才是大贤。”司农说。
“举手表决吧。”太保说。
十六人同意,四人反对,少数服从多数,通过。
“时间已到正午,在此吃工作餐,每人一份,三菜一汤,朕与尔等同食。饭后休息一个时辰,再继续商议。”康王吩咐准备吃午饭,仆正一帮仆人开始忙碌起来。
每人一份,三菜一汤上来,分餐而食。
群臣看看面前的饭菜,个个都在望而不动,康王笑道:“怎么不动,开吃,这都是新鲜的东西,虽然尔等从没有吃过,为何不尝尝鲜,好不好吃,吃了才知道。”康王带头吃了起来。
一道生吃牛rou,这是牛身上最珍贵的一块rou,可以生吃。其实看似生rou而不是生rou,御厨怕大臣们吃不下去,做了加工,两成熟,康王的是全生的切片。大臣们看康王吃了,纷纷开始吃。喔,好吃,非常好吃,非一般的好吃。再来点。对不起,没有。
第二道菜,是熊心豹子胆。大家没人吃过,这胆本是苦的,可通过庖厨的加工之后,苦中带甘,原来这豹子胆是调料,放到嘴里是苦的,咽下去是微甜的,熊心入口犀利,苦而爽口。好吃,不一般的好吃,再来点,做梦。这就是传说中的熊心豹胆。
第三道菜,素菜,茼蒿蘸土酱,这是mama的味道,几十年没有吃过了,回味无穷。这味觉记忆,几十年不忘。
最后来一汤,这碗是大,能喝得了吗,汤太多了吧。这是深海红鱼,rou嫩细滑,鲜味无比,这么大的碗,全部喝光。
三菜一汤吃完,仆人收拾餐具,康王看了一眼,说道:“全部吃光了?”
“很好吃,就是没有主饭。”尹臣说。
“饥饿疗法,如果好的东西吃多了,就变的不好吃了。”康王说。
吃了熊心豹胆的人,说起话来也有胆量,军师说道:“好吃是好吃,就是没吃饱。”
“你说的是实话,朕可以肯定,你昨晚没吃饭。”康王笑道。
军师笑而不答。司马替他回道:“估计昨天中午也没吃。”
“哎,做大官也很辛苦。”康王感叹道。“休息。”康王到后面的休息室去休息去了。
除三公回官房休息之外,其他大臣们没有走,都在那里聊天,有的说,“康王如此年轻,却如此的厉害,看问题的高度,深度,宽度,都不一样,当年做他的老师真是难。”
“那个陪读的司士,看来也不可小瞧,定是怀揣四海,胸装五岳的高人。”拭目以待。
下午议会开始。
“各位爱卿,朕想知道午饭吃得如何?”
“确实好吃,陛下。”少师说道。
“你吃得很干净,朕都看到了,由此我想到一个问题,这分餐制确实好,你看,每个人吃没吃完,一目了然,如果这政务也采用政务分餐制的办法,多好,谁的碗里谁吃,不会互相扯皮,比方说,选士,选俊,造士辩论,到进士,从入学,教学,到毕业,走出辟雍学宫,都由一人负责到底,这个人可叫辟雍之雍正,王朝国立大学校长,这样就有系统了,其他部门也是一样,尽管大多数部门都是这样,但还是有很多部门职能不清,相互参插,导致相互推诿,有的相互夺权,这样就会造成暗斗不止,内部对立消耗体力,受伤害的还是国家和百姓。
所以朕打算进一步细化职能部门,简政问责,谁的部门出问题,谁负责到底。追究责任,一查到底,简单直接,中间尽量减少环节,简单是一种智慧,简约是一种美。
谁的碗里的菜,谁吃,不是我的菜,我不吃。大家对此有何看法。”康王又抛出一个问题给大家。
“微臣赞成,这有利政务开展,便于追查责任,分餐制,卫生,干净,平等,公平。”少保赞成道。
“陛下说的是分类议会,指每一类事务,不是单例。微臣赞成。”少傅说。
“没意见的举手。”太保说。
“十八人举手,通过。”太保说。
“总结一下今天讨论的四大问题,1、派监国到诸侯国中去担任监国一职。2、发展地方特色工业,打造片区经济。3、分餐制,调整体制改革,细化问责制度。4、加强收集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总结,贤士深入基层任职。以上四个问题,均已通过议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即可实施。明日早朝,朕宣布具体事项。”“今天此会到此结束。”康王说。
会后,所有人都看清了形势,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不学习就落后的感觉非常强烈,那里是顾命,就是来听课,接受新鲜事物教育的,师氏和虎臣是军人,对施政更是缺乏经验,真的要终生学习,一刻不可慢待。就如康王所说:“社会的发展总是要比感知要快一步的。要跟上这一步,就要花大量的时间来获取新事物的信息。当你得知这些信息时,事情已经发生了,还是慢了半拍。”
第二天早朝,礼仪之后康王开始说话。
“各位爱卿,朕昨天举行了议会合议国事,对重大事情做了合议表决,现朕做具体部署。也是朕上任之后的新政政策。
第一个决策是派监国人员到诸侯国中去担任监国一职。谁能担当得起监国的责任呢?
朕考虑再三,决定第一批监国人员在托孤大臣中委以重任,监国和封分是同样,享受诸侯国子待遇,待遇由朝廷发放,监国人员每一个季节回来召开顾命议会一次,一年四次,来反应所监之国与各地区的总体情况。
监国,顾名思义,监理,监督,监控,监察,监管,汇报,沟通,督查,督察,督导,督办,但不要干预诸侯正常事务,以朝廷国家安全,地区团结为第一要素,以上通下达和王朝保持一致政治方针为第二要素。
这第一批监国国子是,司马,司徒,司空,师氏,太史,大宰,百尹,大宗、司农,虎臣,上卿大夫,上大夫,军师,少傅,以上十四名官员前去各地监国,具体到何地监国,明日在家侯旨。”康王下旨道。
“遵旨。”十四人出列说道。
康王吭了一声,下面肃静,康王说:“朕宣布一个重要的决定,朕决定封年轻的叔弟应侯到艾国担任国子监,朕同时决定,艾监国不设立君主,由监国子独领地方政务,也就是说,艾监国属于朝廷直属属地,这个地方作为朝廷的试点直属区。”
康王这个决定,可谓先进,这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的先驱,第一个先行者。这也意味着监国子的权力的标杆衡量标准示范区。
康王接着说:“朕三年以后前去视察监国子的执政情况。”
群臣激动,鼓掌,雀跃。
康王为何要封他的弟弟为监国子,而不封为诸侯君?因为应侯本有封爵,也有食邑,这么安排,另有隐情,艾国边上就是黄国,黄国境内有个历史悠久的铜绿山铜矿,康王是冲着铜矿去的,康王没有直说,监国,其实就是监督铜矿,铜矿资源属于朝廷所有,铜,此时称金,朝廷重器。。
这个高官老臣全部外派出去了,不等于班底洗牌?但是,这外派的官很大,几年下来,也许能晋升被二次封为诸侯,对于后世子孙有力,这种可能性达到百分之八九十,前提条件是不要出事,等于安置分封托孤老臣。
这老臣都走了,朝廷位置空缺就多了,而且都是最高属官,下面的大臣眼睛开始红了,开始活动,等待幸运之星能砸到自己。
“朕的第二个决定是,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打造片区经济。朕选了燕、卫、毛、陈、晋、齐、鲁、曹、邗、庸、邓、褒、黄、宋、罗、巢、州来、徐、密、吴,共计二十国为特色产业国,也叫特色产业成员国。”康王再次公布王令。
“朕的第三个决定是,为大力发展农业,以农为本,加强收集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总结。
朕,决定贤士深入乡、遂基层任职。古人说‘所谓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饗(xiang)食而治。’上次成王春夏播种,亲自带领农夫播种百谷,耕种三十亩田地,万人出动,并肩而耕的场景,众爱卿还记不记得?
这次,正好有待分配的进士贤能,司马已经全部辨官结束,就等射宫就任,朕决定三日后举行射宫,并通知六乡六遂的大夫一起参加。
这也是最后进士射宫,以后进士直接由司马司士辨官上任,只要报朕就可了,正常情况下不需射宫。各地诸侯送来的贡士,由朕亲自考察,举行射宫仪式。”康王宣布王令道。
“朕的第四个决定是,调整朝廷的体制改革,细化问责制度。待调整官员晋升空缺之后,再公布具体改革方案。”“今天就宣布这四个决定。”康王说道。
“退朝。”仆正高声喊道。
退朝之后,十四位顾命大臣,激动不已,这意味着将要被二次分封为诸侯国君,个个心满意足的相互看看,笑笑,各自回家,等候诏书,准备上任监国子。
而其他的大臣们开始盘算着如何得到晋升,补缺,这么多位置空了下来,总有人要上的,于是,大家开始表现,开始走关系,开始攀附,尤其是哪些副官们,总算有个转正的机会,哪能放过,赶紧表现,赶紧使出浑身是胆,浑身本事,想尽一切办法,动用一切关系,目的就是为了一个,晋升。
而学子们已经得知这次任职去处,多数人开始伤心,本希望能有个好差事,脱离农村,可到头来还是那里来,哪里去,好不伤心,觉得伟大的梦想将要扑灭,有的人开始喝酒解闷。
第二天中午,监国令。“少傅接诏,王令汝前往曹国任国子监,一月内到达上任,不得延误,钦此。”传令官宣旨。
“为臣接诏。”少傅跪拜叩首接旨。
十四人已经全部接到监国令,他们开始跳了起来,这十四个被监国,就在二十个特色成员国之中的齐、曹、邗、庸、邓、褒、黄、宋、罗、巢、州来、徐、密、吴,这都是王上重点推广发展国,这王上的意思很明确,这监国一来是监国,二来是调研,三来推动发展,四来是扶持,五来是送封地。
他们猜的没有错,可康王还有更深层次的战略意义要传递,是用第一批监国人员向天下诸侯传播好的信息,善意地信息,监国不是对立面,但第二批、第三批监国就不一定了。同时告诉监国人员,这是美差,不是发配。
话说跑官的人就惨了,跑官,这是正常的事情,谁都希望晋升,为官者的荣耀感,体现自我价值观,展示自身能力和使命感,也是兑换自身价值利益的最终取向。跑的过程你懂得,但没有一人敢到王上那要官的,那跑官的风险投资就大了,因为决定权在王上那,这次无人能插上手。跑等于没跑,没跑等于跑。没跑就是没跑,不等于跑,这是原则问题,虽然结果一样。
有一个人前去康王那要官去了,不过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遂人。
“为臣求见陛下,请禀告陛下。”仆正望了望遂大夫,没有说话,迟疑不决,是否答应禀报。周王朝初期,遂大夫是下大夫,乡大夫是大夫,上大夫是高官,上卿大夫才是真大官。以后体制改革,遂大夫才达到上卿大夫
“外面好像有人求见陛下。”侍女说。
“去看一看。”康王说。
“诺。”侍女应道。
“陛下问那个在此说话?”侍女说。
仆正见王上已经知道有人求见,赶紧上前禀告:“陛下,遂大夫求见。”
“传。”康王说。
“遂大夫觐见王上。”仆正宣。
“微臣叩见陛下,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遂大夫叩拜。
“是桥醴大夫啊,平身,你找朕有何事,说吧。”康王说道。
“微臣听说这次进士下乡进遂,臣一听由此好事就赶紧来求见陛下,能给我们五遂分配一些贤能,我们那缺人才,望陛下成全。”遂大夫说道。
“噢,你是来要人的,好,明天射宫,朕给你多分配几个去。你还有其他事吗?”康王问。
“没有,微臣告退。”遂大夫退出。
明天就要射宫,会发生什么事情,康王出招,看来常人很难想象出来,意外常出,请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