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回 理朝纲西王母来朝
穆王回来第一接手的大问题,就是陈国来报,陈申公陈犀病危,国内在商讨父终子及,还是兄终弟及的问题,这个问题本不需要考虑,按照周王朝礼制,必须嫡长子世袭制,可目前局势不容乐观,陈申公的弟弟陈皋,现在是陈国太宰,陈国第一实权派,其长子刚封为胡国,子爵,其孙子满意为朝廷大将军,满意的女儿是太子伊扈的太子妃妫,都是实力派,如果不让他就位,可能就要出内乱,如果让他继位,他有可能将来将大位传位于胡国,这陈国就没有了,这违背了武王封分妫姓陈氏奉祀虞舜的旨意,再说,陈国第一代母后是武王之长女太姬,陈申公的老婆是成王之女,两代公主之后,怎可后代无人祭祀,而武王成王之后人东单国,邗国,应国,也不会让,因为不单是成王之后人,还是少公主的哥哥之封国,这事就麻烦了。
陈申公还在,还没有薨绝,经过多次协商商讨,最后决定传位弟弟陈皋,兄终弟及,陈犀并与其弟陈皋约定好,待陈皋驾崩,大位仍然传于太子陈突。可这王位谁能说得清,六十岁的陈皋能在位多少年,谁也不知道,期间的变故谁也难料,陈申公于是决定,将此协定上报朝廷,由朝廷监督实施。
朝廷得到报章,这就比较难为,这太子妃也出面,满意将军也出面,这就让穆王难办了,考虑了多天之后,穆王同意这个协定,由朝廷监督,陈皋继位,太子陈突为监国,待陈皋薨毙之后,将大位再传位陈突。虽然违反父终子及的礼制,但后果还是由嫡长子一脉相承。
此事穆王已定,即成事实,陈国太子陈突很是恼怒,可陈申公尚未气绝,父命难违,只好认命。
陈皋之所以要继位陈国公,主要是陈国是公爵,陈皋之子封的是胡国,子爵。这中间断了一节,他也要过把君侯瘾,当回国君,这样在陈国和胡国的历史上就比较完美了,尤其是对胡国的世袭史上,中间没有空档,另一个原因主要还是陈皋这房人目前得势,这是根本原因。
陈皋之长子,在陈胡公满薨毙之后,按照礼制,次子的后代改姓先祖谥号,即陈皋长子姓胡,陈皋次子改姓满。故叫胡子国。陈、胡、满一家,爷爷是妫姓陈氏胡公满,而胡国也就是妫姓胡氏之国,按照胙土命氏原则,国姓祖姓一体化。
公元前961年,周穆王十六年冬,刚过腊八节,陈国第二代公爵(原侯爵)陈犀薨卒,谥号申公,享年八十三岁,执政二十五年。(公元前985年----961年。)
陈犀薨,其弟陈皋继任陈国第三任公爵,年号为相公。相就是宰相,相国之意,意思是以后要归政于陈突太子。
这也许是兄弟间最好的处理办法,避免了兄弟间权争带来的不良后果。
兄终弟及之后再归位约定,有一就有二,有人会借鉴学习,照葫芦画瓢。当然有的约定能归位,有的约定就违约了,违约的结果就是内乱,内乱就会有外患,就会导致灭国。可这类继承之事,越来越多的同类约定,象雪片一样,飞到朝廷,穆王下令,只要不引起战争,只要能够归位,这也算是嫡长子一脉相承制度,意思中间有插曲,也是可以理解的。周王朝的礼制有点放松放宽。穆王也考虑要立法,来管制已经管不住这帮诸侯的后代,他需要酝酿一下,这以后怎么处理这方面的继承事务。其实,他没有时间来管天下上千诸侯的继承问题,那天都有诸侯薨毙升天,那天都要上报朝廷备案。外府这方面是最头疼的事情,也是头等大事。
穆王自十二年北伐西征,到平定徐国反周,再到南下过江大会诸侯,然后到西方巡游收服,考察游历,打通西部驿道,花去了穆王整整五年时间,朝廷内部事务都由太子伊扈和大臣处理,当然,太子年轻,大臣私心杂念,导致朝廷政务松散,也是正常现象,只要不出大事,在容忍度的范围内,都可以理解,只要穆王回来花点时间整顿一下,也就好了,也就回归正常。看来这回归这两个字,将是穆王执政的一个关键词之一,什么继承权回归嫡长子一脉相承,什么政务朝务回归正常,什么天下诸侯回归到诚服常态,什么人性回归正常,等等,只要出了问题,只要能回归正常,也就是穆王的目的,回归正常的手段和过程,就是高压和整治,整顿,征伐。
穆王要整顿朝纲,为了回归正常化,也为了下一次的出征。
穆王首先对杂音,不一致的声音进行调和,调和不成,在拿下交司寇查办,这个不和谐的声音来自老臣,来自贵族,声音宏亮,谁有这么大的胆子?如果说的对,有道理,也就可以理解,如果另有所指,另有目的,可能就麻烦了,这个声音来自祭公谋,祭公谋对穆王执政一直有看法,原因起于令尹改太宰之事,现在又加一条,就是穆王万里游历,一来消耗国库里的钱财,消耗国力,二来长期不理朝政,导致朝政混乱,三来长期不在镐京王畿,导致外患反周,京城危机四伏,四来,长期在外,导致后宫冷落,王妃苦不堪言。他给穆王列了四大罪状。
这四大罪名,听起来很有道理,穆王想想,他说的确实在台面上的话,也不好跟他讲自己的实际想法,于是穆王表态:“祭公谋,为国为王着想,朕接受其忠告,但天下统一大业还是要完成的,那就让祭公为朕去落实朕谈好还没落实的事务,朕令祭公于三月启程,前往龟兹国等西膜之国,落实归顺周王朝之事,同时对当地冶炼铸铁炼钢之事业作进一步的推动。”穆王要祭公谋去体验一下一统天下的感受,让他用事实说话,不要坐而论道,光说话不做事,也不嫌腰疼,穆王这招很灵。
祭公谋这下可苦了,他要到五千里之外的地方去,家里二十个太太如何安置,人家穆王家里就三个女人,你一个人明的十三,暗地七个,还说穆王不喜女色,你喜欢女色,现在看你是将这二十女人都带上了,还是带一个呢?祭公谋很是难为,这十三个明媒正娶的也许没事,这七个暗的就不好说了,说不定等你两年回来,守不住寂寞,已经跟下人跑了,即使不跑,人等,心不等,红杏不出墙,有人爬墙,祭公这下意识到问题所在,这东征西狩,本该是大臣们,将军们的事,现在王上亲历亲为,丢下妻子和快乐家园去远征,就连打仗也是到一线,这表明穆王还是伟大的王者,否则,作为王者,懒得去一线,不但辛苦还十分危险。这是任何一个王都做不到的,要不朝廷养这么多大臣不用,干嘛呢?臣子本就应当为王者分忧解难,去为实现王者的理想和指令去效命天涯和战场。
祭公还没走,就遇到一大堆放不下的东西,看来大丈夫和小男人还是有区别的,大臣和王者也是有差距的。祭公在无奈之下,带着最不放心的那个十姨太太随军出发,向着西部龟兹国而去,为王上分担国事去了。
其他大臣一看,祭公都被发配西疆去了,谁也不敢再说王上不顾国事,不顾妻妾到外游历。其实何为游历,穆王还需要游历吗,这大江南北,那个地方不是他的领土和江山,一定要蹲在朝廷王宫之中吗?那个幻化之人说的也不无道理,他要向王上表明一个道理,天下都是你的,你何必一定要呆在王宫里,成为孤陋寡闻,井底之蛙的王者,外面的世界,你不去看看,不去管理,不去亲自出马考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那些大臣汇报的,和描述的,都是他对事物加以思考,加以整理,加以修饰后的描述,不是真实的世界,西部极乐世界,真的是如幻化之人描述的那样玄乎吗,有那么美好吗?如果幻化之人不这么美化,穆王会去吗?那里的贫穷穆王会看得见吗,一个瑶池就那么让人流连忘返吗?大山再美,你会呆在大山深处一辈子吗?守护边防是最可爱的人,但你愿意嫁给他吗?美化不代表现实,这就是幻化之人引穆王西游的目的,他之所以这么做,一切为了那个地域的人们,能引起朝廷的重视,让王上能亲眼目睹,穆王西征昆仑,得到什么呢?他就差一把锟吾剑吗,就差一个夜光杯吗?就差一个大玥宝珠吗?他消耗的军力人力,财力物力,可以价值不知多少这些东西,这和西征的目的能成等价正比吗?由此可见,穆王西征目的不在游历,不在奇珍异宝,何况他不喜欢文学,不喜欢写游记。
穆王治理整顿朝纲的第二个大问题,就是对不听太子指令的大臣,和太子对着干的奇葩,还有小看太子的那些牛人大臣王公贵族。穆王之所以这么做,就是要确保自己不在朝廷的时候,太子能管得住他们。而且,这些大臣也非善类之人,穆王要拿几个当典型法办,王者治国,就是要治那些别人不敢治的,也治不了的大臣王公。穆王拿史佚开刀,他最牛,言论也多,一套一套的,这些言论不利于国,也不利于太子,穆王令太子前去法办史佚,杀鸡吓猴。太子也不含糊,列出史佚十大罪状,然后将其法办,没收其家产,铲除其门徒帮派体系,一网打尽。太子也没有完全做绝,对其最小的后裔没有涉及,留其叶脉。
穆王整治的第三个大问题就是诸侯问题,穆王下令将那些比较有风险,比较好战的诸侯国,要求将其公子以贡士就学于辟雍为名,学制五年,中途不得辍学。这是要挟,抵押,人质,用来控制好战诸侯君的一种有效措施,按照这么推论,穆王下次巡游,时间不会短。
穆王十七年夏天,西王母前来镐京朝贡,朝贡的贡品为毛玉,没有加工雕饰过的大块玉石,都是极品,穆王对西王母的到来,非常开心,内心深处充满情意,穆王有西王母情节,对西王母的情感,内心有说不出的一种火焰,穆王自己也很奇怪,穆王对西王母的到来,礼遇倍加,这不仅是表明他西征昆仑的结果,也是他打通西域驿道的通关功劳宣言。历代王者都以海外来朝为武功大成,表明自己的功德,如说“北狄贡环,息肃贡砮(nu),海外来朝,氐、羌臣服,南海宵禁,息肃、燕、亳,吾北土也。”来证明王者的疆土之大,功勋之丰,这以成为评价和衡量圣王威德远播的丰功伟绩的标杆,为后世所景仰。而昆仑之国来朝,这意味着什么,前无古人之先例,而打通西域之驿道,也是前无仅有之例。所以,穆王赐西王母入住先王昭王宫,这是何等了得之事,这可是为昭王单独建立的纪念新宫,母后房太后还健在,但是,房太后没有反对。
夜晚来临之际,穆王前去昭王宫和西王母共同用餐,一年半之别,两人重温旧梦,分外甜蜜,这一夜,西王母说:“我不愿再回昆仑,我已经离不开陛下。”
穆王提醒她说:“昆仑需要你,你的儿子于阗王还小,离不开你。”穆王并应允她说:“你以考察镐京王城之名义,可以在王城呆上一个月,然后再回去,朕答应你,六年后,朕再次西狩时去昆仑去看你。”
西王母痛哭不止说:“不管我如何学习考察,就是照葫芦画瓢,我也无法让于阗国和大周一样繁荣,一样富丽堂皇,原本认为自己的王宫,自己的瑶池是世间最美的地方,当走进镐京之后,才知道自己是脚不出门的王后,足不出户的女人,见识太小。大周的繁华街市,让我流连忘返。”
穆王对一个巾帼王后,自己的梦中情人,给予极力的温存和爱意,让她尝到人间的大爱和男人的伟岸,穆王表示:“你有任何问题,都可到韩家台子去找周臣,不管在任何情况下,大周都是西王母的有力后盾。”这就是传说中的于阗也称于遁的由来。
西王母于镐京度过了难忘的三个月,到了初秋,不得不离开,因为冬季要到了,大雪要封山,还有六千多里路要走。临行,穆王为减轻西王母沿途负担,传令韩家台子的周臣,运输三百万石粮食提前运到于阗国,好让越冬之物分发给于阗人民。穆王知道于阗人民需要什么,于阗人不缺美玉,可缺粮食。西王母这次带来的琨玉,最少也价值两百万但粮食,而穆王作为王者,作为男人,作为情人,作为亲人,对西王母的赏赐也不能寒碜,他知道幻化之人的意思,其他人不明白。人们不能吃玉,只能吃粮食。
西王母含着热泪,含着感激的回昆仑山去了,那是生她养她的地方,还有自己的宝贝儿子于阗小王,她不能因为追求自己的幸福,放弃昆仑和她的人民,她的肩上担当着千里之民的幸福生活。三百万石的粮食在她没有到家的时候就将到于阗王宫,她将发放给她的子民和附属国的人民,三百万石粮食足够他们所有人民享用两三年。于阗人民得到大周王的恩泽,从内心里感激周王姬满,这也许对幻化之人的不幸遭遇的回报,你没有去西部,你就无法理解周王的心和感受。一切历史记载和一切美化修饰的,都不如实际现实的真实。
这个冬天,穆王很享受的在后宫里享受盛妃、俎姜和阿尔巴亚的沐浴与恩爱,穆王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到一个男人该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他要她们快乐无比,他要尽量的满足她们,这也意味着他不久要远行。
俎姜和阿尔巴亚都怀了身孕,穆王倍加开心,他要打破不近女色的传闻,这也许是男人忌讳的话题,这个话题,在他的一生中不得不随时提,这是他的心痛。
陈申公还在,还没有薨绝,经过多次协商商讨,最后决定传位弟弟陈皋,兄终弟及,陈犀并与其弟陈皋约定好,待陈皋驾崩,大位仍然传于太子陈突。可这王位谁能说得清,六十岁的陈皋能在位多少年,谁也不知道,期间的变故谁也难料,陈申公于是决定,将此协定上报朝廷,由朝廷监督实施。
朝廷得到报章,这就比较难为,这太子妃也出面,满意将军也出面,这就让穆王难办了,考虑了多天之后,穆王同意这个协定,由朝廷监督,陈皋继位,太子陈突为监国,待陈皋薨毙之后,将大位再传位陈突。虽然违反父终子及的礼制,但后果还是由嫡长子一脉相承。
此事穆王已定,即成事实,陈国太子陈突很是恼怒,可陈申公尚未气绝,父命难违,只好认命。
陈皋之所以要继位陈国公,主要是陈国是公爵,陈皋之子封的是胡国,子爵。这中间断了一节,他也要过把君侯瘾,当回国君,这样在陈国和胡国的历史上就比较完美了,尤其是对胡国的世袭史上,中间没有空档,另一个原因主要还是陈皋这房人目前得势,这是根本原因。
陈皋之长子,在陈胡公满薨毙之后,按照礼制,次子的后代改姓先祖谥号,即陈皋长子姓胡,陈皋次子改姓满。故叫胡子国。陈、胡、满一家,爷爷是妫姓陈氏胡公满,而胡国也就是妫姓胡氏之国,按照胙土命氏原则,国姓祖姓一体化。
公元前961年,周穆王十六年冬,刚过腊八节,陈国第二代公爵(原侯爵)陈犀薨卒,谥号申公,享年八十三岁,执政二十五年。(公元前985年----961年。)
陈犀薨,其弟陈皋继任陈国第三任公爵,年号为相公。相就是宰相,相国之意,意思是以后要归政于陈突太子。
这也许是兄弟间最好的处理办法,避免了兄弟间权争带来的不良后果。
兄终弟及之后再归位约定,有一就有二,有人会借鉴学习,照葫芦画瓢。当然有的约定能归位,有的约定就违约了,违约的结果就是内乱,内乱就会有外患,就会导致灭国。可这类继承之事,越来越多的同类约定,象雪片一样,飞到朝廷,穆王下令,只要不引起战争,只要能够归位,这也算是嫡长子一脉相承制度,意思中间有插曲,也是可以理解的。周王朝的礼制有点放松放宽。穆王也考虑要立法,来管制已经管不住这帮诸侯的后代,他需要酝酿一下,这以后怎么处理这方面的继承事务。其实,他没有时间来管天下上千诸侯的继承问题,那天都有诸侯薨毙升天,那天都要上报朝廷备案。外府这方面是最头疼的事情,也是头等大事。
穆王自十二年北伐西征,到平定徐国反周,再到南下过江大会诸侯,然后到西方巡游收服,考察游历,打通西部驿道,花去了穆王整整五年时间,朝廷内部事务都由太子伊扈和大臣处理,当然,太子年轻,大臣私心杂念,导致朝廷政务松散,也是正常现象,只要不出大事,在容忍度的范围内,都可以理解,只要穆王回来花点时间整顿一下,也就好了,也就回归正常。看来这回归这两个字,将是穆王执政的一个关键词之一,什么继承权回归嫡长子一脉相承,什么政务朝务回归正常,什么天下诸侯回归到诚服常态,什么人性回归正常,等等,只要出了问题,只要能回归正常,也就是穆王的目的,回归正常的手段和过程,就是高压和整治,整顿,征伐。
穆王要整顿朝纲,为了回归正常化,也为了下一次的出征。
穆王首先对杂音,不一致的声音进行调和,调和不成,在拿下交司寇查办,这个不和谐的声音来自老臣,来自贵族,声音宏亮,谁有这么大的胆子?如果说的对,有道理,也就可以理解,如果另有所指,另有目的,可能就麻烦了,这个声音来自祭公谋,祭公谋对穆王执政一直有看法,原因起于令尹改太宰之事,现在又加一条,就是穆王万里游历,一来消耗国库里的钱财,消耗国力,二来长期不理朝政,导致朝政混乱,三来长期不在镐京王畿,导致外患反周,京城危机四伏,四来,长期在外,导致后宫冷落,王妃苦不堪言。他给穆王列了四大罪状。
这四大罪名,听起来很有道理,穆王想想,他说的确实在台面上的话,也不好跟他讲自己的实际想法,于是穆王表态:“祭公谋,为国为王着想,朕接受其忠告,但天下统一大业还是要完成的,那就让祭公为朕去落实朕谈好还没落实的事务,朕令祭公于三月启程,前往龟兹国等西膜之国,落实归顺周王朝之事,同时对当地冶炼铸铁炼钢之事业作进一步的推动。”穆王要祭公谋去体验一下一统天下的感受,让他用事实说话,不要坐而论道,光说话不做事,也不嫌腰疼,穆王这招很灵。
祭公谋这下可苦了,他要到五千里之外的地方去,家里二十个太太如何安置,人家穆王家里就三个女人,你一个人明的十三,暗地七个,还说穆王不喜女色,你喜欢女色,现在看你是将这二十女人都带上了,还是带一个呢?祭公谋很是难为,这十三个明媒正娶的也许没事,这七个暗的就不好说了,说不定等你两年回来,守不住寂寞,已经跟下人跑了,即使不跑,人等,心不等,红杏不出墙,有人爬墙,祭公这下意识到问题所在,这东征西狩,本该是大臣们,将军们的事,现在王上亲历亲为,丢下妻子和快乐家园去远征,就连打仗也是到一线,这表明穆王还是伟大的王者,否则,作为王者,懒得去一线,不但辛苦还十分危险。这是任何一个王都做不到的,要不朝廷养这么多大臣不用,干嘛呢?臣子本就应当为王者分忧解难,去为实现王者的理想和指令去效命天涯和战场。
祭公还没走,就遇到一大堆放不下的东西,看来大丈夫和小男人还是有区别的,大臣和王者也是有差距的。祭公在无奈之下,带着最不放心的那个十姨太太随军出发,向着西部龟兹国而去,为王上分担国事去了。
其他大臣一看,祭公都被发配西疆去了,谁也不敢再说王上不顾国事,不顾妻妾到外游历。其实何为游历,穆王还需要游历吗,这大江南北,那个地方不是他的领土和江山,一定要蹲在朝廷王宫之中吗?那个幻化之人说的也不无道理,他要向王上表明一个道理,天下都是你的,你何必一定要呆在王宫里,成为孤陋寡闻,井底之蛙的王者,外面的世界,你不去看看,不去管理,不去亲自出马考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那些大臣汇报的,和描述的,都是他对事物加以思考,加以整理,加以修饰后的描述,不是真实的世界,西部极乐世界,真的是如幻化之人描述的那样玄乎吗,有那么美好吗?如果幻化之人不这么美化,穆王会去吗?那里的贫穷穆王会看得见吗,一个瑶池就那么让人流连忘返吗?大山再美,你会呆在大山深处一辈子吗?守护边防是最可爱的人,但你愿意嫁给他吗?美化不代表现实,这就是幻化之人引穆王西游的目的,他之所以这么做,一切为了那个地域的人们,能引起朝廷的重视,让王上能亲眼目睹,穆王西征昆仑,得到什么呢?他就差一把锟吾剑吗,就差一个夜光杯吗?就差一个大玥宝珠吗?他消耗的军力人力,财力物力,可以价值不知多少这些东西,这和西征的目的能成等价正比吗?由此可见,穆王西征目的不在游历,不在奇珍异宝,何况他不喜欢文学,不喜欢写游记。
穆王治理整顿朝纲的第二个大问题,就是对不听太子指令的大臣,和太子对着干的奇葩,还有小看太子的那些牛人大臣王公贵族。穆王之所以这么做,就是要确保自己不在朝廷的时候,太子能管得住他们。而且,这些大臣也非善类之人,穆王要拿几个当典型法办,王者治国,就是要治那些别人不敢治的,也治不了的大臣王公。穆王拿史佚开刀,他最牛,言论也多,一套一套的,这些言论不利于国,也不利于太子,穆王令太子前去法办史佚,杀鸡吓猴。太子也不含糊,列出史佚十大罪状,然后将其法办,没收其家产,铲除其门徒帮派体系,一网打尽。太子也没有完全做绝,对其最小的后裔没有涉及,留其叶脉。
穆王整治的第三个大问题就是诸侯问题,穆王下令将那些比较有风险,比较好战的诸侯国,要求将其公子以贡士就学于辟雍为名,学制五年,中途不得辍学。这是要挟,抵押,人质,用来控制好战诸侯君的一种有效措施,按照这么推论,穆王下次巡游,时间不会短。
穆王十七年夏天,西王母前来镐京朝贡,朝贡的贡品为毛玉,没有加工雕饰过的大块玉石,都是极品,穆王对西王母的到来,非常开心,内心深处充满情意,穆王有西王母情节,对西王母的情感,内心有说不出的一种火焰,穆王自己也很奇怪,穆王对西王母的到来,礼遇倍加,这不仅是表明他西征昆仑的结果,也是他打通西域驿道的通关功劳宣言。历代王者都以海外来朝为武功大成,表明自己的功德,如说“北狄贡环,息肃贡砮(nu),海外来朝,氐、羌臣服,南海宵禁,息肃、燕、亳,吾北土也。”来证明王者的疆土之大,功勋之丰,这以成为评价和衡量圣王威德远播的丰功伟绩的标杆,为后世所景仰。而昆仑之国来朝,这意味着什么,前无古人之先例,而打通西域之驿道,也是前无仅有之例。所以,穆王赐西王母入住先王昭王宫,这是何等了得之事,这可是为昭王单独建立的纪念新宫,母后房太后还健在,但是,房太后没有反对。
夜晚来临之际,穆王前去昭王宫和西王母共同用餐,一年半之别,两人重温旧梦,分外甜蜜,这一夜,西王母说:“我不愿再回昆仑,我已经离不开陛下。”
穆王提醒她说:“昆仑需要你,你的儿子于阗王还小,离不开你。”穆王并应允她说:“你以考察镐京王城之名义,可以在王城呆上一个月,然后再回去,朕答应你,六年后,朕再次西狩时去昆仑去看你。”
西王母痛哭不止说:“不管我如何学习考察,就是照葫芦画瓢,我也无法让于阗国和大周一样繁荣,一样富丽堂皇,原本认为自己的王宫,自己的瑶池是世间最美的地方,当走进镐京之后,才知道自己是脚不出门的王后,足不出户的女人,见识太小。大周的繁华街市,让我流连忘返。”
穆王对一个巾帼王后,自己的梦中情人,给予极力的温存和爱意,让她尝到人间的大爱和男人的伟岸,穆王表示:“你有任何问题,都可到韩家台子去找周臣,不管在任何情况下,大周都是西王母的有力后盾。”这就是传说中的于阗也称于遁的由来。
西王母于镐京度过了难忘的三个月,到了初秋,不得不离开,因为冬季要到了,大雪要封山,还有六千多里路要走。临行,穆王为减轻西王母沿途负担,传令韩家台子的周臣,运输三百万石粮食提前运到于阗国,好让越冬之物分发给于阗人民。穆王知道于阗人民需要什么,于阗人不缺美玉,可缺粮食。西王母这次带来的琨玉,最少也价值两百万但粮食,而穆王作为王者,作为男人,作为情人,作为亲人,对西王母的赏赐也不能寒碜,他知道幻化之人的意思,其他人不明白。人们不能吃玉,只能吃粮食。
西王母含着热泪,含着感激的回昆仑山去了,那是生她养她的地方,还有自己的宝贝儿子于阗小王,她不能因为追求自己的幸福,放弃昆仑和她的人民,她的肩上担当着千里之民的幸福生活。三百万石的粮食在她没有到家的时候就将到于阗王宫,她将发放给她的子民和附属国的人民,三百万石粮食足够他们所有人民享用两三年。于阗人民得到大周王的恩泽,从内心里感激周王姬满,这也许对幻化之人的不幸遭遇的回报,你没有去西部,你就无法理解周王的心和感受。一切历史记载和一切美化修饰的,都不如实际现实的真实。
这个冬天,穆王很享受的在后宫里享受盛妃、俎姜和阿尔巴亚的沐浴与恩爱,穆王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到一个男人该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他要她们快乐无比,他要尽量的满足她们,这也意味着他不久要远行。
俎姜和阿尔巴亚都怀了身孕,穆王倍加开心,他要打破不近女色的传闻,这也许是男人忌讳的话题,这个话题,在他的一生中不得不随时提,这是他的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