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武道师道,天下命题!(求推荐!求收藏!)
书迷正在阅读:梦痕录、绝美女总裁的近身兵王、滇南阴缘、破败君主、神魔供应商、邪王毒妃:腹黑逆天大小姐、残旗、金融之狼、莽穿新世界、最强外挂系统
齐国,临淄,稷下学宫。 南为内舍,北为学堂,南北通路,东西纵横,途经缦回廊腰,踏过交错小径,一头石兽驻立,定位长廊中局。 今日,离庭之处,诸子汇聚,百家论战,列国学子来自天南海北,齐聚齐国稷下,广阔的学宫,覆压数百里,隔离天日。 踏入离庭之门,一片精致古朴的楼阁映入眼帘,遍布花草,芳香四溢,错落有致。 楼阁的四角,只有三三两两的学子坐着,来自其他各国、学宫的大部分学子都围在了中央楼阁之处,或席地而坐,或负手而立,神色各异。 楼阁的顶端,一座高台上,几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与庄严肃穆的中年人端坐着,听着中间青年缓缓的讲述,或恍然,或沉思。 “......武者,炼体强身为基,炼心自立为本。外法天地不平,内藏乾坤仁爱。不恃强,不凌弱,不乱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此为自强之道。” “好!采!”雷鸣般的掌声响起,诸位学子鼓掌以喝,纷纷若有所悟。 良久,喝彩声停歇,有学子出声,他来自赵国,心有不服,故而挑衅:“先生以弱冠之龄为众生讲学,天下布武,传播自强,阐述己道,在下佩服。但尚有一言不明......” 顿了顿,此子眉毛一扬,嘴角狐起,问道:“敢问先生,何为师?!” 青年闻言,微微一笑,大日的光辉洒落下来,照射他的清秀面容,宛若神子般,身后有神光闪耀。 若是神州大陆有人在此,便会认出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李林,只是现在的他似乎变了许多,一脸笑容,气息温和,阳光灿烂,温暖如玉。 李林看向下方,对于此子的挑衅,丝毫不放在心上,他来到稷下学宫不过半年,但曾游历七国两年多,布武天下,传法众生,如今又与学宫内的各位饱学之士轮到,已经证明了自己。 他整了整衣襟,看了看身边的几位老者与中年人,笑着问道,“诸位先生以为,何为师?” 高台上,一位老者沉思半响,捋了捋白须,道:“师为圣人!” 一名中年人也道:“师为尊上!” 话落,高台下也有几道声音传来。 “师为启蒙之人。” “师者,知万物,教学识,明天地,察自然。” “师者,以身作则,为天下有道德之士。” “师......” 李林微微点头,笑而不语,直到众人全都开口,声音渐弱,他才朗声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台下,那位学子冷然淡漠,闻言第一句,神情不屑,嗤笑一声:“浅薄至极!” 等到第二句落下,他依旧冷面,但仔细回味一番之后,却面色一变,惊呼道:“怎么可能?这......” 前半句,或许平平淡淡,阐述事实;但后一句一出,看似简单明了,却暗有玄机,直指圣道。 高台上,那位捋着胡须的老者一顿,一声叹息响起:“大道至简,却是我等着相了。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李林缓缓开口,声音依旧继续,虽然不大,但似乎冥冥之中有天地加持其上,传遍整个离庭,“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台下,稷下学宫的学子,来自列国的士子,纷纷一震,心神抖动,低下头去,细细聆听,暗暗铭记;更有甚至,直接咬破手指,扯裂衣衫,飞快的写下一行行血书。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长弘、师襄、老聃......”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林声音清澈,抑扬顿挫,无一停顿,一气呵成;他所说的,不是其他,正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所作的《师说》。 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古文造诣登峰造极,每篇文章都暗含至理,直指大道,若非此方天道弱小,文气不足,天地不显,一旦生在神州大陆,文道之上,未来必然是一尊成圣的人物。 楼阁高台上,一位中年人长叹一声,拱手道,“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一篇文章道尽师道真意,不愧是游历七国,身入稷下的拔萃人物。” “采!采!采!”一片惊天的喝彩声响起,掌声如雷鸣,回荡离庭,震动整座稷下学宫。 “先生之师道,直指天地,在下惭愧,自叹不如。”良久之后,一名中年人拍掌站起,以师礼拜见李林,诚恳道:“在下有一问,此乃天下命题,若是先生能够回答,还请不吝赐教;若是不能,可否请先生加入学宫,共同商讨?” 原来,李林来到稷下学宫已经半年之久,却一直没有加入,虽然不乏大儒之士邀请,但李林顾忌自己所呆时间不长,一直婉言拒绝。 今日《师说》一出,来日必定震动诸国,稷下学宫坐不住了,遂以天下命题来考教。 “乐毅先生开口了,难道是那一个天下无解的命题吗?” “恐怕是了。李先生学究天人,仅仅一个师说便几乎将整个师道阐述出来,若非事关天下命题,如何能难得倒他?” “在下以为,就算是天下命题,恐怕也难不倒啊。” “先生布武天下,传道众生,应该就是在研究这种天下命题。也不知道先生如今研究得如何了?” “......” 各位学子议论纷纷,互相接耳,不过有些学子似是有所明悟,想到了乐毅口中的天下命题。 “乐毅先生果然好手段。只是不知这位李先生会如何?” “在下以为,天下命题,李先生应该有所研究,但不知道能否通传天下?” “如果能解决天下命题,通传天下,那稷下学宫便当青史留名了,我等也见证了这一幕,不虚此生,不枉此世啊。” 听着耳边纷纷杂乱的声音,李林心中嘀咕,腰杆一正,欠身道:“但请乐毅先生赐教。” 乐毅,武庙十哲之一,战国名将,辅佐燕昭王,统率五国联军攻齐,大败齐军,连下齐国七十余城,几亡其国,声名赫赫。 诸葛武侯躬耕陇亩之时,便常常自比管仲、乐毅,可见乐毅之声望。 “周室失德,天下大乱。先有五伯称霸,后有七国争雄,征战不息,生灵涂炭,黎民遭难,苦不堪言。” 乐毅缓缓开口,说出命题,道:“为息兵罢战,无数仁人志士寻求济世安民之策,老子主张小国寡民,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诸子百家,各有理念。” “然,策越多,战越烈,征战不修,杀伐不断,天下不宁。敢问先生,可有止战之道,息兵之术?” “啊!” “果然如此,果然是这天下命题!” 乐毅话落,一片惊呼声响起,一个个学子张口结舌,惊动起来,纷纷抬起头来,瞪大眼睛,一眨不眨,透着期待,深怕错过每一个细节。 “止战之道,息兵之术?”李林目光幽幽,深邃无比,回想这两年多,他一路走来,布武天下,传道众生,为的不就是寻找济世安民之策吗? 现在,三年将至,离去之前,李林觉得自己是该说些什么了,不为其他,只愿我华夏大吉,人人如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