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大宋天倾在线阅读 - 第八十一章 横祸无端已加身(十)

第八十一章 横祸无端已加身(十)

    “那等排挤打压同行的事情,多是些鼠目寸光之人所为,如此短见之人生意又岂会长久?

    我书行虽比不得粮行这等大行会,但在京中也是排的上号的存在,每年也是百十万贯的生意。若真是如同坊间传闻那般,又岂能在东京屹立百年不倒?

    更何况,书行如今的向行首,乃是神宗向皇后的亲侄,其父、叔皆为郡王,开府仪同三司,怎会连这点容人的气度都没有?”

    曹和笙看着李存笑着解释道。

    “这是自然。”李存听了曹和笙的解释之后,不由得点了点头。无论古今,但凡能够屹立百年不倒的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其背后的老板又岂会是短见之人?

    见李存表示认同,曹和笙微微一笑,然后突然换了一个话题,问道:“听闻李东家的天一阁内所售的书大多为自家书坊所印制?”

    “正是。”李存点了点头。

    “李东家印坊中所用的,可是毕昇所创的活字印刷之术?”曹和笙接着问道。

    “不错。”李存再次点头道,这事情并没有什么好隐瞒的,更何况也隐瞒不住。天一阁内现在主要出售的是《西游》,每半个月便会出一册新的故事,这个时间去刻印雕版定然是来不及的,故而所用的只可能是活字印刷,这一点,但凡懂行的人稍微留意一下便可猜到。

    “这毕昇乃是仁宗年间的人,活字印刷之术从开创至今也有七八十年了,但至今这活字仍旧不成气候,所印大多是那福建版的低劣之物,原因便是活字易碎,不够精美。

    但是我观李东家的天一阁中所售,可是比之雕版印制的都不遑多让,相比李东家是另有其法吧。”

    曹和笙看着李存,缓缓的问道。

    李存闻言微微一笑,拿起桌案上的酒壶,给曹和笙和自己的酒杯斟满,并不说话。

    曹和笙也是一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他问之前便知道李存是不会如是告知,所以也并不纠结,拿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再次看着李存说道:

    “无论李东家有何奇法,这都是李东家的秘密,是我唐突了。

    不过……我这里有一笔大生意,不知李东家要不要去做。”

    “哦?”

    李存闻言,心中一盹,想到这应该便是缘由了。

    “不知曹行首所说的大生意是什么?”

    “我在家排行老二,顶上还有一位兄长。不过我那兄长英年早逝,三十岁出头便患病去世了,只留下一个儿子……”

    曹和笙并没有立刻告诉李存所谓的大生意为何,而是夹着菜缓缓道来:

    “我那兄长去世之后我便将我那命苦的侄子收在身边,待如己出。这不,我那侄子去年加冠,他自幼便不是读书的料,又吃不得习武那份苦,我便只好让他到书斋去锻炼锻炼。

    去年年末,我将他排到京西去签订一单生意,结果我那侄子因经验不足,便惹上了麻烦。”

    “哦?可是与那签订的内容有关?”李存细细想去,然后问道。

    “李东家果然聪慧,正是如此。”曹和笙点了点头,然后从怀中拿出一叠对折着的厚实的纸张,然后小心的打开,递给了李存。

    李存接过一看,却是一份合约。大概的扫了一眼,李存便抬起头看向曹和笙说道:

    “八万册可是大生意!”

    “可不是吗!对方可是京西数一数二的大书商,在京西两路十余州府军、上百县监都有商铺,垄断着两路近半的生意。

    这京西可不是广南和关西那等偏鄙之地可以相比的,其地人口稠密,向学之风仅次于京畿和福建。特别是河南府,作为西京,无论是户数还是文风都差不了东京多少的。

    加在一起,那可是数十万的读书人!即便这数十万读书人每人每年只买一本书,那也是数十万册,十万贯以上的生意啊!”

    “河南府不是有西京国子监吗?西辅郑州境内亦有嵩阳书院,两处均是书籍刊印之所,为何还要来京中采买?”

    李存不解的问道。

    “唉!李东家还是仔细看完再说吧!”

    曹和笙轻叹一声,然后对李存说道。

    李存闻言,再次拿起那合约,仔细的看了起来。许久之后,似是明白了一些,然后略有同情的看向曹和笙:

    “这八万册书籍却是分为了一百七十套一千多册不同的书籍,平均一册只要七十多本……怪不得西京国子监和嵩阳书院不接这单生意。”

    “是啊,向来底下的书商进书,主要都是《十一经》以及本朝几位大儒的著作,这些各大印坊都有现成的刻板,不需另刻。

    可这次京西的书商订购的单子却太为杂碎,除了经史名家篇以外,还有一些传奇故事、别杂史、文评等!

    你说这《古画品录》能有几人要看?京中这上百家书店也不见得有几家店里有着存品,而且不是手抄品便是泥活字所印的劣质品,一年也卖不出去两本,哪家钱多了烧得慌去将这种书给刻成雕版去?那还不得赔死?

    若是要上千八百本,那还能凑合着找师傅刻版去,顶多是不挣钱罢了。可这只要四十册,而且还只要精装版,这让我如何去印啊!

    早知道如此,就不该派我那侄子去京西,那样的话也不会签上这么一单坑人的生意了。”

    曹和笙不由得埋怨了起来。

    其实这事,放谁都会如此。这年月,刻印一张雕版可不是小价格,而已一本书要刻印的雕版动辄便是上百张,若是印出来的书畅销,自然可以将每一册的价格给降下来。但若是不畅销,那均摊到每一本书上面的成本便会高的吓人,比完全手抄还要昂贵的多。故而,印坊大都只是刻印一些畅销的书籍,如《论语》之类的。

    至于那些受众面小的书籍,也并非没有商家刊印,不过这类书的刊印便不会用雕版了,而是用活字印刷,这样的话便会降低费用。不过由于此时流行的泥活字缺陷很多,故而印制出的产品不佳,只能走廉价的低端路线。

    “我见李东家的天一阁虽然是采用活字印刷之术,但所制书册精美不逊于雕版,故而想请李东家代劳此单生意,价钱自然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