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红楼梦》成书之谜(10)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这句话说的是,梦中如果没有鸿雁的声音,只有蟋蟀的鸣叫,这个梦不就成了一场惊梦了吗?大雁是传情的使者,它能把诗人的情传向远方,传向未来,让诗人的梦想成真。而蟋蟀总是躲在阴暗的角落,发出短促的“蛐、蛐、蛐”声,叫的人心烦意乱。“蛐”和“曲”谐音,隐含对书的内容,对作者意图的曲解和误读,让作者的梦想落空。“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梦醒之后他的幽怨又能向谁去诉说呢?只能寄托在这“衰草寒烟”的秋情之中。 其实,在这十二首菊花诗中,最令人称奇的并不是黛玉的诗,而是探春的《簪菊》。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簪菊》透露了无时无刻不受到诗魔困扰,废寝忘食在书斋笔耕不止,忘我创作的人究竟是谁。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长安公子因花痴,彭泽先生是酒狂。短径冷沾三径露,葛筋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它的第一句就直奔主题,说出了“镜中花”并不是一位女子,而是一位男子。他是谁呢?“长安公子因花痴,彭泽先生是酒狂”,他既是“长安公子”,又是“彭泽先生”。也就是说,他既是一位王子,又是一位隐士。盖因其对“花”对“酒”的痴迷,故而从“长安公子”变成了“彭泽先生”。“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香”,尽管他成了一介平民,但他的“短鬓”和“葛巾”上依然散发着黄花的香气,仍然带有君王的味道。“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诗人的做法也许不能为世人所理解,甚至可能遭到耻笑,嘲讽,但他毫不介意。这句话充分展示了作者不为世俗之为、之言所累的淡定心态,只要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付出任何代价,他都在所不惜。 如果说《簪菊》是作者的自画像的话,那么《残菊》就是他的结束语,这首诗作为十二首菊花诗的压卷之作,自然具有特别的意义。原文如下: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前面说过,这首诗体现了残中有全的思想。诗中的“宴赏才过小雪时”,说的是寒冬刚刚开始,最严酷的季节尚未过去,“残”就成了唯一的选择。“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此时惹人厌烦的蛐蛐已噤若寒蝉,传情的大雁又迟迟不见踪影,诗人的梦何时才能成为现实?此时他能做的也只有等待。“明岁秋风再相会,暂时分手莫相思”,暂时的分手正是为了长久的团聚,他相信,等待总会有结果,冬日过去就是春天。这首诗一方面揭示了“残”的原因,另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 螃蟹咏则另有一番情趣,另有一种滋味,虽然其风格与菊花诗皆然不同,里面字字隐含褒贬,句句夹枪带棒,但也不失诙谐幽默。螃蟹咏写的最绝的人首推宝钗,她的诗是这样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