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5章 顺水行舟(求推荐!)
民主还是集中,又或者说,乾纲独断还是群策群力,是最近孙策考虑得最多的一个问题。 贤良文学齐聚汝阳,论政、论学、论道,论政无疑是最重要的内容,汉代儒生被党锢打压下去的参政、议政热情再次被激发出来,而且更加热烈,即使经过孙权、王粲等人的初步整理、筛选,每天送到孙策案头的上书还是堆成了小山。报纸上更是连篇累牍,妙论迭出,战况之激烈,益州的战事也要甘拜下风。 如此热情,既有报复性反弹的因素,也有打笔仗不会死人,成本太低的原因。 任何事,一旦成本很低,甚至没有成本,往往就会失去控制,最后变成莫名其妙的狂热。 儒生们写文章的狂热还好说,军民好战的狂热却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如果不让他们切身感受到这种狂热带来的伤害,谁都拦不住他们。只有等他们撞了南墙,感受到切肤之痛,他们才会清醒。 黄忠等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但眼前这点挫折还远远不够,就连黄忠、徐晃等人也没有真正冷静,否则黄忠的奏疏不会模棱两可,不提出任何明确的建议或请求。 这里面既有黄忠本人的不甘,也有军心士气的影响。 孙策当然可以一票否决。圣旨一下,黄忠自然退兵。可是正如杨修所说,圣旨能让黄忠退兵,却无法决定人心。这股快速发展带来的阳亢之气如果不平复,以后还会有别的问题。 更何况,他本人是反对这种以个人意志凌驾于集体决策之上的,哪怕他肯定自己是对的。 历史的教训太深刻了。 “你说的也有道理。”孙策露出一丝浅笑。“常听人说,善cao舟者,当借水势,治国亦是如此。德祖,你最近对老子五千言下了不少功夫吧?” “功夫倒也谈不上,只是听得多了,斟酌其中,有些感悟罢了。其实臣对老子并不推崇,臣真正推崇的还是易。刚柔并济,阴阳平衡,这才是真正的道。一味用柔,难免有阴谋之失。” 孙策大笑,伸手轻拍杨修的肩膀,却什么也没说。 身为两个四世三公的豪门唯一的结晶,杨修的确不需要用什么阴谋。然而他毕竟年轻,低估了人心的险恶,所以在历史上才会被司马懿玩得团团转。如今司马懿已经抢先一步命归黄泉,他可以继续阳光下去。将来的人生路上,他肯定还会受挫,却不太可能遇到司马懿那样没底线的对手。 这让他多少有几分成就感。 孙策和杨修聊起了、,尤其是。 在后世影响极大,在秦汉却不受人待见,研究的人不多。原因也很简单,汉代儒生重事功,以天下为己任,不太接受庄子的避世思想。况且庄子的优美只能存在于想象中,一旦面对现实,难免狼狈。他可以在文章里餐风饮露,在现实中则不免向人借米下锅。 就算前世的孙策,对也不大认同的。 然而结合到人文关怀,对个人内心世界的尊重,就不能不谈庄子。 杨修对颇有研究,而且有独到之处,妙语迭出。孙策听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便邀他一起入席,共用午餐。 见杨修与孙策共座,说得投机,皇后袁衡命人准备酒食。虽无山珍海味,却很精致。一旁玩耍的几个孩子都围了过来,或倚或坐,听杨修闲说。杨修经常入宫,与他们都熟,又擅言辞,几个孩子都喜欢听他说话,学问上有什么不明白的也喜欢向他请教。 不大一会儿,孙策身边便聚了一群人。年纪大些的孙胜等人端坐一旁,年纪小些的大双、小双却挤在他的身边,小双干脆偎在孙策怀中,抱着孙策的手臂,听得入神。直到黄月英牵着孙平、黄安过来,她才依依不舍将最佳位置让给了小她几个月的弟弟。 黄月英笑道。“杨长史今天真是忙里偷闲,讲的是什么?么?” “不是,是庄子。”大双奶声奶气地说道。 黄月英有些诧异,伸手捏了捏大双的脸蛋。“你听得懂庄子?” 大双红了脸,有点不好意思。“不太懂,只是觉得有趣,想听。” “想听就听,而且要好好听。有蔡祭酒、杨长史这样的才女、才子给你们启蒙,将来不做个博士,真是对不起你们的父皇。”黄月英说着,看了孙策一眼。“陛下,臣妾去拜见皇后。” 孙策会意,黄月英这是有事。他点了点头,一手搂着孙平,一手搂着黄安,继续听杨修说。这两个孩子大部分时间都由蔡珏抚养,难得入宫,与孙策多少有些生份,却与大双、小双极是亲近。有她们陪着,很快就兴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