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掏宝王在线阅读 - 第521章 可能会上两个亿(上)

第521章 可能会上两个亿(上)

    第521章可能会上两个亿(上)

    “青哥,这是‘哥窑’?!”林海涛诧异道,这是他没想到过的,一件并不起眼的瓷器,竟然会是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哥窑。

    林海涛虽然对哥窑没什么研究,但他自然也是听说过的,知道这种瓷器不同一般,大有来头。

    不管怎么样,它毕竟是出自宋代名窑的瓷器,价值不菲。

    “对,是哥窑,可能你以前很少见过。”贺青郑重地点头道。

    林海涛点点头道:“嗯,是的,见过的也是赝品,除了你收来的这个,我还没真正的宋代哥窑瓷器呢!没想到今天能见到真品,真的是大开眼界了!青哥,既然这是一件哥窑,那‘天宝轩’为什么会把它放到仿古瓷里面去,还卖那么低的价钱,一点也不重视啊!”

    贺青摇了摇头道:“事情肯定不是这样的,如果田师傅他们知道这是哥窑,那怎么可能当很一般的瓷器处理?我看他们是没注意到,压根儿没往那上面想吧。”

    林海涛沉吟道:“你的意思是说,他们看走眼了?可田师傅经验那么丰富,眼力高深,又怎么可能那么容易看走眼呢?”

    贺青微微一笑道:“眼光再好的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吧?没准那东西一开始就没经过田师傅的手,他没接触到也就不知道那是一件好东西了。”

    林海涛点头赞同道:“嗯,应该是这样的,那东西和其他仿古瓷以及普通的老瓷器一样,他们收来的时候并没花多少钱,后来也没仔细看就当作一般的瓷器来卖了,这才走眼!”

    “应该就是那样的。”贺青说道,“真正看走眼的是别人,卖东西给他们的人。”

    林海涛呵呵一笑,高兴道:“不讨论东西是怎么来的了,反正已经落到你手上了。是你的了!青哥,你又淘到一件大宝贝了啊,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贺青说道:“这次运气确实不错,先是捡到一对精品唐三彩,这下又淘到一件宋代瓷器,我很满足了。”

    林海涛应道:“可不是呢?你运气一向非常好,不过关键是你眼光好,你看我们同样看到那些东西,但就没有你这个眼光,要不然我们能捡大漏了。”

    贺青说道:“慢慢来。等你们积累了经验。也能时常淘到好东西的。”

    “希望会有那么一天吧。”听到贺青的鼓舞。林海涛精神不由一振,心里登时充满希望。

    有贺青这样的鉴定高手在一旁指点,他们不进步才怪了。

    “青哥,一开始我还以为这只是一件仿宋瓷的仿品。最多是出自清朝晚期和民国时期的旧仿,仿的还是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官窑,原来却是一件哥窑——哥窑有什么不同的特征,和官窑又有什么区别?”

    稍后,两人又谈到了那件瓷器上,林海涛突然变成了“好奇宝宝”,心里面充满疑惑,等待着贺青一一解答。

    贺青轻轻地点了一下头,回答道:“其实你没有看错。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哥窑和官窑确实挺像的,有共同的特征,但两者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瓷器,有一定的区别。”

    “什么区别?”林海涛问道,“我怎么看上去是一样的。没什么明显的区别啊。”林海涛仍然满腹疑团,不知道贺青到底是怎么区分那一点的。

    只听贺青一五一十地回答道:“两者相同的地方是表面上都具有开片和细纹,其实宋瓷中大部分的瓷器都有这个情况,只不过程度不一样而已。

    “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是南宋时修内司官窑烧制的。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

    “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

    “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瓷器足部无釉,烧成后是铁黑色,口部釉薄,微显胎骨,即通常所说的‘紫口铁足’。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

    相比官窑,哥窑更为稀少珍贵吧,据统计,现存世的哥窑数量远远比现存的元青花要少,所以每一件都可谓是稀世国宝,价值连城!”

    “原来是这样的!”听完贺青那番不厌其烦的长篇解说之后,林海涛恍然大悟,不住地点头,说道,“受教了!”

    当下贺青从口袋里掏出一枚袖珍型高倍放大镜,对着那件瓷器细致入微地察看起来。

    “刚才我所说的宋代官窑的‘紫口铁足’这个特征,其实也是哥窑和龙泉窑的一大特征,这就是哥窑和官窑比较相同的地方了。”贺青一边察看一边说道,“除了那些特征,哥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所谓的‘攒珠聚球’。”

    “‘攒珠聚球’?”林海涛惊疑道,“青哥,这个说法听上去挺怪异的,是怎么来的?”

    贺青说道:“所谓的‘攒珠聚球’其实就是釉中气泡。哥窑器通常釉层很厚,最厚处甚至与胎的厚度相等,釉内含有气泡,如珠隐现,犹如‘聚沫攒珠’般的美韵,这是辨别真假哥窑器的一个传统的方法。

    “陶瓷界先辈孙瀛洲在其一文中说,官、哥釉气泡密集似‘攒珠’,是指哥窑釉内气泡细密像颗颗小水珠一样,满布在器表上。这类特征不易模仿,所以想要鉴定一件哥窑,可以从这一点入手,否则可能判断不准。”

    “还有这么个情况啊?”林海涛用力点点头道,“跟着你又学习了!”

    贺青说道:“是啊,你仔细看一下,看有没有那个感觉。”

    说着他将放大镜递给林海涛,林海涛好生接过,然后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

    越看他脸色变化越大,果不其然,贺青所说的那个情况,通过放大镜,他看得一清二楚。

    为此他更是佩服贺青了。

    然而他有所不知,贺青之所以那么肯定,并不是靠经验和rou眼凡胎的眼力,而是靠了眼睛的异能,要不是他看到了瓷器的过去,那就凭他从书本上学到的那些东西,还不足以用来鉴定一件哥窑。

    不过他有名师指导,还整天接触古董,想要成为一名大鉴定师,这是迟早的事情。

    “青哥,那这件哥窑大概值多少钱啊?一定和你刚捡到的那对唐三彩一样,能值上千万的高价吧?”林海涛突然随口问了一声。

    贺青意味深长地笑了笑道:“小涛,你也太小看哥窑的价值了吧?那对唐三彩,如果拿到国际艺术品市场上去拍卖,估计能拍个几千万吧,但哥窑的价值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那就是更贵了?!”林海涛问道。

    “嗯,要贵得多吧。”贺青重重地点头道,“汝窑为什么那么贵?最主要的是原因是因为它存世量小,常言道,‘物以稀为贵’,因稀少而珍贵。哥窑和汝窑的情况差不多,也极为稀少,至少汝窑瓷器发现了它的窑址,找到了很多汝窑瓷器,而哥窑的窑址至今无人发现,瓷片也少得可怜。如果把一件完整无缺的哥窑送去大型的拍卖场,我想它的价格绝对不会比汝窑低,最后成交价起码上亿了,卖个两亿左右的价格,不是没有可能的。”

    “两亿?!”闻言,林海涛眼睛一瞪,一脸惊诧之色地说道,“简直是个天价了!”

    贺青说道:“嗯,会是个天价,其实你算你开两个亿,也未必能收到一件真品,这种东西是稀世之珍,往往是有价无市的。”

    林海涛欢喜道:“可至少你现在收到一件了!真是难以想象啊,你一天不到的功夫就淘到上亿的大宝贝了!这么好的事情我做梦都梦不到啊!”

    贺青笑道:“这个东西确实很好,我也很需要,现在算上这件哥窑,五大名窑基本上收齐了,到时候博物馆开起来之后,我就可以把它们摆出来展览了。小涛,这件事情就你一个人知道,暂时不要告诉别人。”

    “嗯,知道了,青哥,你请放心,我绝不会胡乱说出去的!”林海涛连忙点头答应道。

    贺青欣喜道:“不要说出去的好。”

    现在他们还在山城这边,而东西是从“天宝轩”以极低的价钱收来的,如果说出去传到了田师傅和田甜父女俩的耳中,那可能会引起什么不好的事情。

    当然,他不是怕田师傅他们后悔,或者对他们畏惧,而是他觉得田师傅两人挺好的,不想让他们得知店里走掉一件天价哥窑后心里很不舒服,产生什么大的负面情绪。

    再和林海涛聊了一会儿之后,贺青便带着他走出了房间,和车娟以及潘师傅他们一起去餐厅吃晚餐了。

    吃完之后,车娟告诉贺青,说有人要来找他,谈什么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