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寒门祸害在线阅读 - 第2383章 最后一战之全新时代

第2383章 最后一战之全新时代

    ,寒门祸害

    次日清晨,京城的天气格外清鲜,青砖街道变得一尘不染,很多人家的后院呈现着鸟语花香,似乎即将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谈古论今》创办至今,已经有十四年之久。虽然销量早已经达到了峰值,但其影响力却是与日俱增,始终是当世最具影响力的官方媒体。

    借助文雅斋的销售网络,每一期《谈古论今》的销售量都在四十万册以上,总是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开来。

    即便是无名小卒的文章能在《谈古论今》上刊登,不仅他那篇文章会传遍全国,而且他的名字亦将响彻大江南北。

    当然,每一期都有很多顶尖的读书人在争夺着名扬天下的机会,故而文章想要刊登在《谈古论今》的难度极高。

    只是哪怕难度再高,每一期都会诞生一个幸运儿,而他所写的文篇亦将会引导全国舆论的新风潮。

    “田亩起丁,田多则丁多,田少则丁少,计亩科算,无从欺隐,其利一。民间无包赔之苦,其利二。编审之年,照例造册,无须再加稽核,其利三。各完各田之丁,无不能上下其手,其利四……”

    百历元年最新一期《谈古论今》出炉,在时政的篇章中,刊登了一篇关于摊丁入亩利与弊的时事策。

    虽然最近有不少大儒对摊丁入亩持强烈的反对意见,更是搬出了祖宗之法,但很多读书人对摊丁入亩的利弊其实是心知肚明。

    书读到这个程度,看待问题无疑更加的透彻。

    摊丁入亩无非就是利无立锥之地的贫民,伤的是坐拥肥田连阡陌的富者,亦是为何很多富绅会参与其中的原因。

    “我早说了!摊丁入亩非恶法,乃治国救民良方!”

    “若是真要事事遵循祖宗之法,何来如今的大明盛象?”

    “呵呵……这事利与弊一目了然,那帮人前些日子竟然还有脸上蹿下跳!”

    “郑远方那几个人不过是倚老卖老,自身利益受到一丁点损害,竟然连脸都不要了!”

    ……

    尽管早前郑远方等大儒不停攻击着摊丁入亩,但很多读书人其实早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现在看到《谈古论今》公然表明立场,便纷纷站出来表态道。

    其实并不是他们见风使舵,而是这些确实是他们心里所想。

    经过《谈古论今》这些年的启蒙,越来越多的读书人摆脱了八股文的禁锢,面对问题亦是开始发散思维认真思考。

    只要他们不轻易迷信那些所谓大儒的论断,只需要好好看一下底层百姓的心声,便不可能出现摊丁入亩是恶法的结论。

    一个能够惠及于民的法令,又可以提高社会效率的措施,而且还能减少社会不公现象,又怎么可能是恶法呢?

    正是如此,在翰林院官方对摊丁入亩进行表态后,京城的绝大多数的读书人纷纷站出来力挺摊丁入亩。

    随着林晧然的横空出世,其实很多事情已经悄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以前,大儒拥有着极高的地位和声望,他们的态度能够很大程度影响到一大帮人,从而能够轻松引导舆论。

    只是现在情况悄然发生了变化,而今的舆论其实不再由大儒所掌握,而是早已经落到每期四十万册以上的《谈古论今》手中。

    哪怕郑远方这种大儒的门生再多,那亦不可能敌得过拥有四十万册发行量的《谈古论今》,舆论战早已经进行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虽然官绅阶层发动很多大儒攻击林晧然和摊丁入亩,但想要通过舆论来逼迫林晧然下台,这个方法其实根本行不通。

    若说《谈古论今》是士子阶层的第一权威传媒,那么《顺天日报》则是普通人最广泛的读物,其传播力甚至更广。

    在《谈古论今》发行当天,顺天日报刊登当涂知县龙乾的一篇文章,题目标题是:《坐拥四千亩良田竟拖欠二十两税银,一毛不拔怎敢论天下?》。

    这篇文章通过一个翰林知县的视觉,却是将他半年任期的感悟说了出来,而后矛头指向当世大儒钱德望。

    “呵呵……区区二十两都不肯缴,这算什么大儒!”

    “说到底,还是自己利益受损,这才打着祖制的旗号想要恢复旧例!”

    “这种事情多得去了,当年淮盐那帮人捧徐阶上位,打得正是这个主意!”

    ……

    京城百姓和士子原本对钱德望等人的联名疏就十分鄙夷,而今得知钱德望的为人,便是纷纷指责道。

    原本还有一些读书人无条件相信钱德望这种大儒,只是看着事态如此发展,亦是慢慢地醒悟过来,进而开始改变了立场。

    值得一提的是,龙乾不仅通过文章来揭露了钱德望的丑陋嘴脸,而且直接上疏弹劾了自己顶头上司太平知府。

    这种事情如果发生在以前,这个行径会自断前程。但现在的大明官场十分的开明,太平知府竟然胆敢如此包庇钱德望,那么就理当自食恶果了。

    随着《谈古论今》带了一大波节奏,加上《顺天日报》揭开钱德望等大儒的丑陋面目,京城的舆论很快呈现一面倒的趋势。

    林晧然的负面舆论随之消失,不说郑远方的死已经将那些别有用心的读书人吓破了胆,他们其实压根无法主导京城的舆论。

    其实在舆论扭转的时候,不仅林晧然的负面舆论消失,而且还得到了大家的赞誉和掌声,越来越多的人给予林晧然“贤相”的名号。

    关于南京御史张季浩的弹劾内阁把持朝政和林晧然花费巨资招待外宾,在大明跟各国签订《东盟条约》和各国向大明购买武器之时,这一项指控便是变得软弱无力。

    虽然林晧然此次促使万国来朝确实花费不少,但从最终的效果来看,大明的收益远比付出要多得多。

    最为重要的是,大明王朝既然已经确定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那么这种促进跟各国的交流无疑是相当正确的举措。

    南京御史张季浩弹劾的结果是遭到朝廷的免职,经过南京方面调查其宅中拥有大量来路不明的财物,朝廷便直接将张季浩削职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