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换防辽东(下)第二更
嘶!
宁修却是倒抽了一口凉气。
辽东,广东二选一?
这是什么套路?
从他个人认知上讲,是希望戚继光去辽东的。因为在几十年后,一个叫女真人的部落就会崛起,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带领下称霸辽东。
看历史就知道,李成梁是靠不住的。
别管他主观上是不是和女真人眉来眼去有所勾结,养寇自重这一点是跑不了的。
若不是李成梁一味的包庇纵容,女真人怎么可能迅速崛起,挑战大明这么庞大的一个帝国?
从个人战斗欲望上来讲,李成梁显然是不足的。他将辽东视若私物,缺乏一个将领该有的进取心。
这一点在后来的辽东守将祖大寿、吴襄吴三桂父子身上也可以看到。
而戚继光显然不是这样的一个人。
若是能够把戚继光调往辽东换掉总兵李成梁,或许整个历史都会改写
一想到这里,宁修便觉得热血沸腾起来。
想不到他竟然能够成为改变历史的亲历者,这真的是太让人兴奋了。
“老泰山,以小婿浅见,去往辽东似乎更适合一些。”
“哦?”
戚继光捋了捋胡须,意味深长的看着宁修。
“且说说看。”
他知道自己这个女婿考虑问题极其周详,看问题也比一般人看的远,便想好好听听他的想法。
“老泰山,辽东之重要不亚于宣大、蓟镇,乃是我大明遏制鞑靼、女真的关键。若要保京师,则必保辽东。相较之下,广东的重要性就差了许多。”
宁修沉声说道。
“你说鞑靼老夫可以理解,可女真?他们真的能够掀起大风浪吗?”
戚继光摇了摇头,不以为意道:“汝契在万历元年修建宽甸六堡,扼守住了女真人西进的出口。万历二年更是督率大军进伐古勒寨,斩首一千余级。区区女真人真的不足为虑。”
宁修心中郁闷,但他也知道此时的女真人确实不足以引起明朝的重视。
不论是王杲还是他的儿子阿台,都没有对明朝造成太大的威胁。而极有意思的是,在万历二年古勒寨大战中,李成梁甚至俘获了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
只是当时这两人的地位都很低,十分的不起眼,故而李成梁并没有太过放在心上,只是把其留在身边充当奴仆。
可谁能想到几十年后,就是努尔哈赤这个年轻人整合统一了女真各部,成为大明的心腹大患。
每每想到这一段历史,宁修便感到十分心痛。
如今有机会可以在源头改变历史,把努尔哈赤和他入主中原的梦想扼杀在摇篮里,那么何乐而不为呢?
宁修深吸了一口气道:“引城公固然勇猛,但大明边将多换防,其在辽东待得时间也有十几年了,也该换个地方了吧。”
宁修说的确是实情。明中期以后卫所制度崩坏,世袭的指挥使、千户、百户沦为摆设。真正起到统兵作用的是总兵、副将。
而李成梁生于辽东铁岭,自幼便跟在父辈身边耳濡目染。在隆庆元年的时候便晋升为副总兵,算一算其在辽东统兵确实已经有十几年了。
宁修却是倒抽了一口凉气。
辽东,广东二选一?
这是什么套路?
从他个人认知上讲,是希望戚继光去辽东的。因为在几十年后,一个叫女真人的部落就会崛起,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带领下称霸辽东。
看历史就知道,李成梁是靠不住的。
别管他主观上是不是和女真人眉来眼去有所勾结,养寇自重这一点是跑不了的。
若不是李成梁一味的包庇纵容,女真人怎么可能迅速崛起,挑战大明这么庞大的一个帝国?
从个人战斗欲望上来讲,李成梁显然是不足的。他将辽东视若私物,缺乏一个将领该有的进取心。
这一点在后来的辽东守将祖大寿、吴襄吴三桂父子身上也可以看到。
而戚继光显然不是这样的一个人。
若是能够把戚继光调往辽东换掉总兵李成梁,或许整个历史都会改写
一想到这里,宁修便觉得热血沸腾起来。
想不到他竟然能够成为改变历史的亲历者,这真的是太让人兴奋了。
“老泰山,以小婿浅见,去往辽东似乎更适合一些。”
“哦?”
戚继光捋了捋胡须,意味深长的看着宁修。
“且说说看。”
他知道自己这个女婿考虑问题极其周详,看问题也比一般人看的远,便想好好听听他的想法。
“老泰山,辽东之重要不亚于宣大、蓟镇,乃是我大明遏制鞑靼、女真的关键。若要保京师,则必保辽东。相较之下,广东的重要性就差了许多。”
宁修沉声说道。
“你说鞑靼老夫可以理解,可女真?他们真的能够掀起大风浪吗?”
戚继光摇了摇头,不以为意道:“汝契在万历元年修建宽甸六堡,扼守住了女真人西进的出口。万历二年更是督率大军进伐古勒寨,斩首一千余级。区区女真人真的不足为虑。”
宁修心中郁闷,但他也知道此时的女真人确实不足以引起明朝的重视。
不论是王杲还是他的儿子阿台,都没有对明朝造成太大的威胁。而极有意思的是,在万历二年古勒寨大战中,李成梁甚至俘获了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
只是当时这两人的地位都很低,十分的不起眼,故而李成梁并没有太过放在心上,只是把其留在身边充当奴仆。
可谁能想到几十年后,就是努尔哈赤这个年轻人整合统一了女真各部,成为大明的心腹大患。
每每想到这一段历史,宁修便感到十分心痛。
如今有机会可以在源头改变历史,把努尔哈赤和他入主中原的梦想扼杀在摇篮里,那么何乐而不为呢?
宁修深吸了一口气道:“引城公固然勇猛,但大明边将多换防,其在辽东待得时间也有十几年了,也该换个地方了吧。”
宁修说的确是实情。明中期以后卫所制度崩坏,世袭的指挥使、千户、百户沦为摆设。真正起到统兵作用的是总兵、副将。
而李成梁生于辽东铁岭,自幼便跟在父辈身边耳濡目染。在隆庆元年的时候便晋升为副总兵,算一算其在辽东统兵确实已经有十几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