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升官
次日,朝廷下了两道策书,一道给曹cao,一道给了郭斌。 “策曰:郭斌以县令,平贼有功,忠勇可嘉。除骑都尉,秩比二千石,银印青绶,领北军越骑营。期其不怠,继力辅朝。” 而曹cao得到的策与郭斌大致相同,官职亦是骑都尉。 此策一下,朝中大臣自然知道这是天子筹赏郭斌护卫大皇子刘辨,并竭力为刘辨树立威望的功劳。至于曹cao,虽然在顿丘整顿治安,亦颇有作为,很大程度上却是其祖上的面子了。可是真正消息灵通的朝中重臣都知道,这两道策书是天子应国舅爷何进所请而下的,他们知道,有大事要发生了。 收到策书的当日,郭斌府上自然是人来人往,贺客盈门。升任骑都尉是一个原因,更大的原因却是郭斌的骑都尉是天子策书所封的。要知道,策书一般是册封王侯、三公之时才用的,而郭斌两次升官,竟都是天子下策书任命的,而且此次升任骑都尉,兼统领北军越骑营,可见郭斌圣眷正隆。 京城从来都不缺消息灵通之人,亦从来不缺投机钻营之人。而且郭斌在京中根基不深,如今骤升高位,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因此,郭斌府上一连几日人满为患便可以理解了。 对于这些人,郭斌的政策是好吃好喝,好好招待,并与次日奉等价贺礼给他们送去。对于想靠着请托钻营,想要入越骑营的人,则一概不理。 要说郭斌升官之后,阳翟县怎么办呢?何进亦有了明确的答复:“着阳翟县丞赵云,为阳翟令,布衣徐庶除阳翟县丞,诏书到日,即刻赴任。”这也是郭斌从何进那里要过来的一点福利了。郭斌在对自己人的时候,从来不吝啬,亦从来是敢狮子大开口的主儿,从不会因为不好意思而放弃光明正大地要官的机会。 郭斌得任骑都尉,他的一众手下自然是兴奋异常的。因为一旦担任骑都尉,郭斌便算是步入高级官员的行列了。另外,策书中竟标明要郭斌“领北军越骑营”,那可真是荣誉与实力并存的高官啊。 那么骑都尉是个什么官儿呢?所谓的“北军越骑营”又是什么呢? 骑都尉,汉武帝始置。两汉均置,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掌监羽林骑,无定员。 所谓“比二千石”,是官秩等级。西汉月俸谷百斛,一岁凡得谷百斛,一岁凡得钱一千二百石,或钱谷兼给。东汉半钱半谷,偶有变动。 所谓“银印青绶”,是白银印章和系印的青色绶带。秦、汉制,官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以后则用作高级阶官的名号。 对于这些,郭斌自然是看不在眼里的,他所看重的是“北军越骑营”。 要明白北军越骑营,就要从两汉的军制说起了。 两汉的官军,分为中央军、地方军、边防军三部分,属于秦流兵制。这种兵制具有三大特点,第一它适应郡县制官僚国家,具有辐射集权性,第二它适应统一国家的大规模对外作战,具备专业和机动性,第三它还有武士集团的特征,贯彻着古朴的武士道,符合这个时代民间尚武的风气。 所谓“辐射集权性”,指的是皇帝(至少在制度上)拥有对全国军队的统帅权,并且根据距离远近,离皇帝最近的军队配备最强大,由近及远,军力逐渐减弱,形成辐射效果,强化了中央集权。 而东汉的军制,则以卫戍京畿的中央军装备最为精良,训练最为刻苦,实力亦是最强,至少在制度上的确如此。 护卫京畿的中央军又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禁卫军、宫卫军、城卫军。 禁卫军,是天子的贴身护卫,称为“郎”,其身份基本相当于清朝的御前侍卫。其中最尊荣者莫高于“羽林郎”,羽林郎本源于秦代的“外郎”和“骑郎”,为汉武帝首创,对外大战多从羽林郎里选拔将才,延续到东汉,羽林郎定员128人,皆配马,重甲,挂强弓,执利刃,选任标准很严格,往往宁缺勿滥,可视为皇帝的贴身保镖。羽林郎其次为“羽林左右骑”,“羽林左骑”800人,“羽林右骑”900人,是精练骑兵,在出行时护卫皇帝两侧。其次为“期门郎”1500人,以步战为主,为重步兵,这三郎合计为3328人。 这三郎是天子手底下无论训练、装备,还是忠心都最得天子信赖的部队,是护卫天子的最后的武装力量,亦都是可以为天子战至最后一滴血的部队。 宫卫军,此时称为“卫士”。他们主要守卫皇宫内外各门,首都城内各关键要隘,以及重要建筑。如皇家陵寝、宗庙之类。其数量大致不超过三郎。到了东汉,其职能则往警察辑盗方面转化,与今日的武警部队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