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中了县试回乡
严衡离开七里村时,身边只有小严嵩一人,一褡裢而已。 而现在也就数月过去,与严衡一起回乡的不仅仅有小严嵩和自己老爹还有三个如花似玉的大丫鬟。 还多了三辆马车,一辆由严衡父子三人乘坐,一辆载着彩绣与初夏深秋三人,一辆则拉着给族中亲友的财帛礼品。 严家现在还没有管家,也没有赶车的奴仆小厮,因而徐德明与几个文曲书斋的印刷工便临时充作车夫。 当初严衡带着小严嵩离开七里村的时候并没有给严氏族人留下什么好印象,甚至还得罪了一些族里的人,所以,严衡也没想过这次回去能受到族里的人多么隆重的欢迎。 不过,严衡现在也不怕这些严氏族人会把他怎么着。 因为,自己父亲严准在族中地位并不低,甚至是和作为族长的伯父并肩的,再加上他又有功名傍身,就更有威望些。 族里的人也最多在自己父亲下狱的时候才敢跳出来,如今只怕也没人敢再夺一个秀才相公家的田地。 严衡仔细询问了一下老爹严准关于严家的家谱传承,梳理了一下目前整个严氏宗族的概况。 确切的说,严家曾经也算是望族,祖上甚至做过一朝官。 但那也只能算是严衡祖父的祖父时期了。 也就从那时起,因严氏那位做官的祖宗宦游至此,见这里土壤肥沃,风水独特,便在这里定居,以至于现在衍生出一个百来户的大族人家。 所谓大族人家就是人口多,足足有五房,但现在已经不算是望族,因为从严衡之曾祖开始,便已经没有人为官作宰,也没有富贾巨商。 古代宗族能否延续和稳定,并不是跟其占有土地之多寡与家规拟定多完善有关系,而是跟这个宗族能出多少官场商场乃至学术领域的优秀人物有关系。 基本上,一个宗族若没有杰出后辈人物出现,大宗族就会变成小宗族,最后要么被别的宗族吞并其田地,然后族中人成为没有宗族管束的自由农民乃至很可能是无地的佃农和游民。 而严家现在亦是如此,祖上留下的上千顷良田已经缩水到不足万亩,很多族人已经没有田产,而被迫去别的宗族租佃土地乃至直接为奴。 当然,也有因为自家出不了举人,有严家族人举家投献到别家为奴为婢的,毕竟自己的严氏宗族给不了他们应有的庇佑与福利,他们只能去依附别的宗族。 也正因为此,耕读传家到现在的严氏宗族实际上就是一盘散沙。 身为族长的伯父严决本身是个老实巴交的农夫,因而也很难对族里其他人进行有力的管束。 这也是身为族长的伯父也极度想要老爹严准科考成功做举人进士的原因,因为只有这样,严家宗族才不能持续衰败下去。 而现在,作为族长的伯父最多就是可以利用一下自己的族权对一些弱势的族人进行欺压,并夺走其土地。 堂兄严志士曾经没少这样干,害得严氏宗族更加离心离德,一些族里比较弱势的人更加逼不得已的要背井离乡。 在此之前对土地也有股执念且也为了自家有更多的收成的伯父对此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但如今堂兄严志士突然被杀,让他也感到了一丝不安,开始把一些土地归还给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