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崇祯十三年在线阅读 - 第三百八十六章 秋粮大限

第三百八十六章 秋粮大限

    崇祯十五年正月二十三日,即蜀世子朱平槿率骑兵匆匆赶往顺庆府时,突如其来的劫难已经笼罩了保宁城五天。

    这次劫难,其实并非没有预兆。

    元宵未过,便有零星王营士卒在保宁府衙前闹事鼓噪,要求补发欠饷。只是以张继孟为首的保宁文官士绅,哪里会在意一群丘八的想法。

    在他们的头脑中,只有他们这群高高在上的读书精英才有资格对国家大事评头论足,而那些在寒风呼啸的冬日里饥寒交迫的普通士卒,就是一个个生就下贱的粗鲁莽汉,是一个个无足轻重的消耗物品。所以他们的处理方案,就是行文厉声斥责总镇外标游击将军王朝阳,令其领回士卒好生约束。

    ……

    自崇祯朝元年始,大明的官军便兵变不断。

    崇祯元年七月二十五日,京师大门蓟镇兵变。蓟门驻军索饷鼓噪,焚抢火药。后来先发欠饷三月,又调赵率教为总兵,兵变始平。

    仅仅两天之后,在抗击鞑子的前线重镇宁远城,四川和湖广的兵又因缺饷四月,发生兵变,其余十三个营群起响应。巡抚毕自肃自杀,袁崇焕以诱捕首领和补发欠饷的反GM两手,才将兵变平息。

    十二月陕西固原兵变,原因同样是缺饷。兵变军队不仅抢劫了府库,而且相当一部分人加入了刚刚爆发的农民战争,直接促进了农民军的壮大。两个月以后,走投无路的著名医生,右都御史兼兵部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的武之望,在固原城自己的总督府内绝望自杀。

    崇祯二年的己巳之变中,兴冲冲赶到京师勤王的山西援军五千人,在没有获得任何给养的情况下,“一军尽散”,不少人回省参加了农民军。铮臣山西巡抚耿如杞和总兵张鸿功成了兵变的替罪羊,两人都丢了脑袋。

    最著名的兵变,莫过于崇祯四年八月的山东吴桥兵变。

    孔友德的八百部下奉命援辽,半路在吴桥断粮。县人讨厌辽兵,闭门罢市。一兵取了山东望族王象春家仆的鸡一只,结果被“穿箭游营”。该兵不堪其辱,杀了王氏家仆。

    为了一只鸡,出了人命。王象春之子出面,使事态继续升级。

    孔友德在老战友李九成和部下的威胁下,不得不扯起反旗,带兵杀回了胶东。

    叛乱像瘟疫一样开始传染,更多的军队于是卷入。登、莱两府失陷,巡抚孙元化被俘,总兵张可大自杀。直到朝廷将辽东铁骑调来镇压,这场持续近两年兵变才宣告结束。

    孔友德等万余本与辫子兵有着血海深仇的东江军旧部,在走投无路之下,乘船渡海,携带火炮等先进武器投降辫子兵。

    兵变的结果,不仅使辫子兵的武器装备迅速进入了火器时代,而且从此以后,收服了辽人的民心军心。

    后来,这群东江军成为了辫子兵统一天下的急先锋,在镇压大明各地的反抗时,其残忍程度甚至超过了辫子八旗!

    朱平槿是带兵之人,曾让手下的臣子详细解说过吴桥兵变的原因。他自己总结,大明兵变无非两种诱因:没饭吃没衣穿;受上官士绅欺辱。

    钱维翰猜测王朝阳部是闹饷,贺曾柄也猜测王朝阳部是哗变,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造反。但他们两人都是猜测,并没有证据支撑。不管怎么说,保宁兵变已是事实。贺永年的急信上内容很简单,只是说乱兵一开始便占领了保宁关厢,并封锁了四门,所以他们迟迟未能发觉。直到有人发现乱兵自由出入道府衙门,他们才发现情况不对。

    那么这次王朝阳造反,是不是也是这些原因引发的兵变呢?

    朱平槿的直觉告诉他,应该是。

    可他又觉得很困惑。

    因为发兵巴州之前,廖大亨、刘之勃和陈其赤三人于端礼门前做戏,向蜀王府借饷借粮。而朱平槿在借故离开之前,便安排了郑安民和洪其惠借给了官军饷十万,粮五万。

    这次官军的巴州攻势,参与的总兵力有:北路甘良臣、副将刘镇藩、游击杨展、侯天锡的正、奇、游四营共计四千二百人;中路张奏凯部四千人;南路贾登连部六千人;预备队王朝阳部一千五百人,四路共计约一万六千人。

    所以朱平槿借出的银子和粮食,足够支撑官军打上半年。就算在加上同样要吃饭的民夫一万五,扛上三个月也没有问题。

    可是官军是在去年十二月初三日才正式发起进攻,到现在仅有一个半月。他们怎么可能在一个半月内将五万石粮食全部吃完,或将十万两银子全部花完?

    难道真的是王朝阳心中的旧怨?

    朱平槿直觉否定了。

    理由只有一个:王朝阳虽然心有旧怨,但还不至于为此陪上自己和一千五百名部下的九族性命!

    ……

    正月二十三日晚间,朱平槿赶到了顺庆府外的嘉陵江边。保宁兵变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毗邻的顺庆府。提前得到命令的南充县护庄大队征集了大量船只,在顺庆府东门外的嘉陵江左岸码头等待平叛大军的到来。半个时辰后,朱平槿和两营骑兵便渡河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