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抗战尖兵在线阅读 - 第二十章我为祖国献石油

第二十章我为祖国献石油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西北石油勘探队伍重点在甘省玉门老君庙、鸭儿峡、石油沟、白杨河、单北、青西;秦省北部之定边之张天渠、韩渠、姬塬、靖边之老庄、青阳岔、墩洼、延长县城西七里村、青化砭镇等处进行了勘探,这些油田勘探地点为由西北军政委员会最高领导提供建议,属于绝密。向勘探队指明油田位置的就是我。银河系地球二十一世纪的记忆没有欺骗我,经过1927年到1929年的艰苦勘探,在上述地点都发现了丰富的石油资源。

      由于陕北的油气资源在抗战结束前西北边防区一直作为绝密信息保守,这些资源到五十年代才广为人知,下面摘录六十年代的相关信息:

      1963年诸夏新闻报报道

      靖边资源富集,物华天宝。靖边境内天然气、石油、煤炭和岩盐等矿产资源丰富。以靖边为中心的秦甘宁盆地中部天然气田,探明储量4666亿立方米,是诸夏国发现最早的陆上最大世界级整装大气田,被誉为“中国气都”。

      县内建成了目前亚洲最大的天然气净化厂。靖边县承担着向燕都、长安、宁夏城、春申市等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供气的重任,是“西气东输”的枢纽。南部山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已探明储量约在3亿吨以上,被誉为“诸夏国的科威特”。县境内北部煤炭资源分布面积达800多平方公里,是神府煤田连接部分,已探明储量达50亿吨以上,总储量预测在150—200亿吨。

      岩盐资源也十分丰富,预计岩盐储量在1500—2000亿吨。煤油气盐四大资源同时在一个县境内富集,全国独一无二,世界罕见。

      靖边地域面积为5088平方公里。全县天然气探明储量达4666亿立方米,是我国陆地上最大的整装气田,属“世界级”大气田。

      涉油面积约3700平方公里,石油储量约3亿吨,境内有油井7900多口,年产能为370万吨。其中:延长油田采油厂控制面积约为1955平方公里,开发面积约为340平方公里,有油井4700多口,年产能为100万吨;长庆油田控制面积约为1745平方公里,勘探面积约2000多平方公里,开发面积约为680平方公里,有油井3200多口,年产能270万吨(第三采油厂190万吨,第四采油厂80万吨),所产原油全部外输。

      1960年长安通讯社报道:

      定边油田

      拥有定边张天渠、韩渠、姬塬三个勘探开发区块油田,均位于陕西省定边县,定边县地处陕西省西北角、榆林市最西端,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鄂尔多斯荒漠草原过渡地带。

      鄂尔多斯盆地,在过去10年有着丰富的油气发现。其中最耀眼的,恐怕要数姬塬油田。因为它是在过去三十年中,诸夏国唯一一个累计探明石油储量超过10亿吨的油田,在近5年时间中,几乎年年都有亿吨级的探明石油发现。提起姬塬油田,可能对部分人来讲略显陌生,但提起定边油田,便是众人皆知。姬塬油田正是定边油田旗下最具潜力的油田之一。姬塬油田不仅在定边,即便是在全中国范围内,也称得上是奇迹。据悉,姬塬油田将建成年产千万吨级的油田。

      定边采油厂始建于1930年,下设19个科室、5个采油队、1个井下作业大队和1个机修厂。现有职工3860人,注水井230口、油井2200余口,已建成百万吨原油产能基地。

      1962年甘省时报:

      玉门油田是诸夏国第一个天然石油基地,开发于1932年,已走过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先后投入开发的有老君庙、鸭儿峡、石油沟、白杨河、单北、青西六个油田。建厂10年,累计生产原油750万吨,玉门生产的油品,为抗日战争作出了特殊贡献。1952年,生产原油140万吨,占全国原油总产量的51%。

      定边和靖边油田是在1930年正式投入生产的,秦省北部很多油田是低渗透油田,这是指油层储层渗透率低、丰度低、单井产能低的油田。低渗透油气田在我国油气开发中有着重要意义,我国低渗透油气资源分布具有含油气多、油气藏类型多、分布区域广以及“上气下油、海相含气为主、陆相油气兼有”的特点,在已探明的储量中,低渗透油藏储量的比例很高,约占全国储量的2/3以上,开发潜力巨大。

      根据低渗透油层上限和下限的分类,把渗透率为(0.1~50)×10-3μm2的储层通称为低渗透油层。根据实际生产特征,按照油层平均渗透率可以进一步把低渗透油田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一般低渗透油田,油层平均渗透率为(10.1~50)×10-3μm2这类油层接近正常油层,油井能够达到工业油流标准,但产量太低,需采取压裂措施提高生产能力,才能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第二类为特低渗透油田,油层平均渗透率为(1.1~10.0)×10-3μm2这类油层与正常油层差别比较明显,一般束缚水饱和度增高,测井电阻率降低,正常测试达不到工业油流标准,必须采取较大型的压裂改造和其他相应措施,才能有效地投入工业开发,例如长庆安塞油田、延安附近旦八镇油田等。

      第三类为超低渗透油田,其油层平均渗透率为(0.1~1.0)×10-3μm2这类油层非常致密,束缚水饱和度很高,基本没有自然产能,一般不具备工业开发价值。但如果其它方面条件有利,如油层较厚,埋藏较浅,原油性质比较好等,同时采取既能提高油井产能,又能减少投资、降低成本的有力措施,也可以进行工业开发,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如延长石油管理局的川口油田等。

      秦省北部石油储层的开发难度和成本要高于玉门油田,为了利用秦省北部的石油资源,西北石化的技术人员与花旗国和红色露西亚合作伙伴一起,应用了很多全新的开采技术,比如水力压裂法,压裂是指采油或采气过程中,利用水力作用,使油气层形成裂缝的一种方法。压裂是人为地使地层产生裂缝,改善油在地下的流动环境,使油井产量增加,对改善油井井底流动条件、减缓层间和改善油层动用状况可起到重要的作用。

      压裂在19世纪就已发明,但直到秦省北部石油开采才开始大规模使用,如今,美国近些年的新油井有95%是用水力压裂法进行钻探的。

      再比如水平井技术,水平井是最大井斜角达到或接近90°(一般不小于86°),并在目的层中维持一定长度的水平井段的特殊井。有时为了某种特殊的需要,井斜角可以超过90°,“向上翘”。一般来说,水平井适用于薄的油气层或裂缝性油气藏,目的在于增大油气层的裸露面积。

      1863年,斯威士工程师首先提出钻水平井的建议;

      1870年,露西亚国工程师在勃良斯克市钻成井斜角达60°的井;

      1888年,露西亚国设计出了测斜仪器;

      1920年代,花旗国加利福尼亚州钻成了几米长的水平分支井筒;花旗国开始用挠性钻

      组合在垂直井内钻曲率半径小的水平井分支井眼

      30年代,西北石化引进花旗国技术,与红色露西亚国技术人员共同钻成诸夏国第一口

      水平井;

      新技术的运用,把秦省北部的油田充分开发了出来,1930年定靖油田正式投产,当年产原油达到10万吨,1931年产量提高到20万吨,1932年产量提高到30万吨,以后逐年提高。而吴起、青化砭、西七里村等地的延长油田也逐步开发起来。从1930年到1937年抗战前,定靖、延长油田共累计产原油300万吨。玉门石油的开采相比秦北油田就要容易得多。1928年开始小规模投产,1932年大规模开发后,产量直线上升,到1937年底累计产原油375万吨。

      西北边区政府对石油化工业采取了与花旗国及红色露西亚的大公司合作的方式,这是十分深谋远虑的,从大战略考虑,西北的石油资源必然如银河系地球的中东石油资源一样,引发列强的贪婪,尤其是那个虎视眈眈的贫油强盗:日苯国。花旗国和红色露西亚都是石油大国,他们自身就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对于花旗国而言,用石油控制日苯是其传统策略,他决不会坐视日苯掠夺诸夏国的石油资源而强大到失控;露西亚则靠近西北,与边区有传统友谊,一旦抗战开始,日苯会封锁中国海口,而西北则可以指望用红色露西亚作为西北石油产品的国际通道。

      除了国际战略的考虑,石油的勘探和开采是大投入高技术的工作,二、三十年代原油价格很低,因为产油地都是列强的殖民地,宗主国掠夺就是了,于是英米各国就把利润调节到石油制成品里面去。花旗国的美孚石油公司当时统治了诸夏国油品市场,三十年代广州的汽油价格高达0.6元每公升,与花旗国合作从商业上看是个合算买卖,从科技上看更是如此。

      我早在二十年代中期,已经通过在花旗国的华侨财团,以控股入股等方式,对美孚、杜邦等重要石化、化工公司进行了资本运营,爱国华侨及他们的犹太财团盟友们在这些公司里面有着相当的话语权。后来美孚、杜邦都与西北边区有着长期的合作历史,西北边区借助他们的科技研发、管理、先进设备、销售渠道实现了超越式的发展,他们也分享了诸夏国和西北的经济成长果实。西北石化和美孚石油成立了合资公司西北美孚石化公司,对西北的一部分油田资源进行全面开发,特别是玉门油田,借助美孚石油的力量,从1928年开始就布局小规模生产,摸清油层情况,培养技术队伍,1932年正式投产后当年原油产量就爆发式增长。西北美孚在酒泉建设了大型石化工厂也在1932年投产。美孚石油公司是诸夏国二、三十年代石化产品市场的霸主,西北美孚公司的石化产品通过美孚石油公司的销售渠道,占据了诸夏国的国内市场,而且还远销海外,利润则以分红的形式,成为了西北石化公司的重要利润来源,又从西北石化流向了西北开发集团公司,最后成为西北边区政府的财政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