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我是大清血滴子在线阅读 - 第九十九章 康熙反悔

第九十九章 康熙反悔

    来人说:“我也不知道,爷您还是赶紧去吧。”

    杨重不敢怠慢,赶紧骑马直奔王府。刚一进胡同就见胤禛一身朝服,骑在马上正等着自己。

    一见杨重到来便对身旁一个伺候的太监说道:“把衣服脱了。”

    太监不敢违抗,赶紧将衣服脱了下来。

    而后胤禛对杨重说道:“赶紧把这太监的衣服换上,跟我走。”

    杨重问:“王爷,咱们这是去哪?”

    胤禛说道:“赶紧换,咱们路上再说。”

    杨重脱了自己的衣服,换上太监的衣服后跟着胤禛离开了王府。他一见胤禛并没有往宫里去,而是直接出了西直门,奔玉泉山而去。

    胤禛骑在马上回头看着身后杨重这一身太监的装束笑道:“你这不留胡子,穿上太监的衣服还挺般配。”

    如今杨重已然是个十足的古代人了,生活习惯日常起居早就适应了。可他唯一不习惯的就是留胡子,按说二十岁上下的古代男人都开始蓄须,可他就是不留。扔每日用剃刀将胡子刮干净。

    今天又听胤禛这么一说,便笑道:“我不习惯留胡子,胡子长了吃饭碍事。”

    胤禛笑道:“人之体发,受之父母,哪有踢掉的道理?”

    杨重说道:“我没爹没娘的,无所谓。”

    说了几句闲话后,杨重问:“王爷,到底出了什么事了?”

    胤禛说道:“刚接了圣旨,皇上突然让在畅春园共议新太子的事情。”

    杨重一听这个,便笑了说道:“开来佟国维和马齐的奏折,连同那份文武百官的联名奏折刺激到皇上了。”

    胤禛也点点头说道:“还不知道皇上会怎么说。”

    杨重哼了一声说道:“还能怎么说,佟国维这是在作死!他这顶戴是保不住了。”

    胤禛突然问:“你哪里就没有张廷玉的消息?”

    杨重说道:“张廷玉是做臣子的典范,回家除了吃喝拉撒,朝中的事情一个字都不提,也不见外客。在他府里的眼线每日送来的都是些日常琐事,没有任何值得参考的东西。”

    胤禛说道:“他的态度也很重要。虽然这张廷玉不结党营私,可他在朝中的呼声很高,只要他说一句话,很多人都会跟着他走。”

    杨重说道:“这么个玲珑剔透的人,怎能看不出皇上的心思?他这人一定是跟皇上一条心的。”

    胤禛问:“何以见得?”

    杨重说道:“您想啊,上一次在行辕,皇上昏倒在地,事起突然。大家伙都混作一团。当时的值班大臣就是张廷玉,手里捏着皇上的金皮令箭呢。他要是当时就起事造反,或者是勾搭哪位皇子篡位,那是易如反掌。可他呢,不但没这么做,反而将所有皇子都圈了起来,不让乱动。封锁消息不让外边知道皇上的病情,另外还派兵进驻行辕保卫皇上。可见这个人的心在皇上哪里。可佟国维和马齐呢?都有自己的私心。因此皇上宁愿相信这个汉臣,也不相信哪二位满大臣。”

    胤禛听完杨重这番话,颇为同意说道:“这是个难得的重臣。”

    杨重说道:“王爷,要想成大事,这个张廷玉您是一定要笼络住的。”

    胤禛点点头说道:“我记下了。”

    二人用了半个时辰便到了畅春园大宫门门口,此时这里依然是堆满了官轿,挤满了马匹。在京四品以上的所有官员全都到了。再加上给自带来的下人随从,将这地方挤得满满堂堂。

    胤禛时皇子,又是亲王,他进畅春园可以带太监随身伺候,因此杨重也就顺理成章地进了园子。

    他们跟着朝臣的人流向鸢飞鱼跃亭走去。这亭子建在湖边,地势开阔,能容下几百人。杨重远远就望见康熙正站在亭子里望着水面,清瘦的身影显得颇为的孤独。

    待文武百官到齐,按照大小尊卑站定后。

    康熙转过身看着亭子外黑压压的一大片人,对李德全说道:“给大家伙都拿蒲团,就地坐吧,省得站着累。”

    文武百官谢了恩,也都得了蒲团,纷纷席地而坐,等着康熙开口。

    康熙喝了几口茶水,一边踱步一边说道:“今天叫大伙来,是要议一议新太子人选的事情。前些日子,朕下旨凡在京四品以上,外省二品以上都可以上奏推荐新太子。这事到如今也有一段日子了,今日朕就想做个了结。”

    说完,康熙走到书桌前指了指桌子上这厚厚的几摞奏折,接着说道:“你们都奏折都在这里。看样子这事情已经定了!你们心中也早都有数了。有人说这是众望所归,也有人说这是命里注定。可这又能代表什么呢?”

    康熙这番话说得文武百官有些摸不着头脑,纷纷环顾四周,交头接耳。杨重站在一旁听得清楚,心里暗笑:“这老头,要翻脸不认账了!”

    这时听康熙问佟国维:“你们上书房的折子,朕也看了,都是联名保举八阿哥胤禩。佟国维你怎么说这事?”

    佟国维出班跪奏说道:“皇上,八阿哥胤禩才思敏达,为人忠厚,作为新太子的人选实在是众望所归,还请皇上圣裁。”

    “哦。”康熙哼了一声,又像人群中望去,一眼便看到了康熙元年的状元严我斯,又说道:“严我斯,你也来了?”

    严我斯如今以是七十高龄的老头,须发皆白,本已告老还乡。康熙年纪他年老体弱,就让他留在京城养老了,给了个国公的爵位。

    严我斯一听康熙问话,赶紧说道:“老臣在。”

    康熙说道:“你的奏折朕也看了。我问你,你既然已然卸任回家养老,这推荐新太子的事情跟你有什么关系?”

    严我斯想了想说道:“老臣虽告老辞官。可承蒙皇上赐臣爵位,臣当为皇上分忧。如今这议举新太子的事情,是国之大事,臣当然要跟皇上推荐德才兼备之人,还请皇上定夺。”

    杨重见康熙的脸上有些变了,显得十分的不悦,说道:“将来的事情还很难料!到时候朕自然会知晓如何行事。如今你上这折子保举八阿哥,还连带着朕登基以来十几位状元,及其榜眼探花,还有各科的进士联名保举八阿哥,你这是何道理?”

    严我斯显然是没听出来康熙这话里有话,还跪在那里朗声说道:“臣是为国举贤!”

    “为国举贤!”康熙冷笑着说道:“你这分明是结党营私!”

    一听这话,严我斯浑身冒冷汗,颤颤巍巍地说道:“皇上,您这话老臣不明白,老臣哪里结党营私了?还请皇上明示!”

    康熙将以严我斯为首的联名奏折扔了过去,说道:“你自己看!满朝文武怎么就这么万众一心!难道你们没有居中联络?”

    严我斯是个老学究,见康熙这般问话,一时间竟回答不上来。

    这时佟国维跪倒在地说道:“皇上,既然满朝文武一同保举八阿哥胤禩,那八阿哥必然有过人之处。这是皇上要朝廷共议的事情,您今日为何又。。。。。。又说出这番话来。奴才不明白!”

    康熙瞪着佟国维问道:“我问你,除了保举八阿哥的还有保举哪位阿哥的?”

    佟国维说道:“除了保举八阿哥胤禩的以外,还有保举三阿哥胤祉的,四阿哥胤禛的。”

    康熙突然问道:“有没有保举二阿哥胤礽的?”

    佟国维还没讲话,马齐跪奏道:“皇上,您这话奴才不明白了。既然是保举新太子,那废太子自然不再议举之内!”

    康熙高声问道:“我就问你有没有!”

    马齐想了想说道:“有!他们是托合齐、凌普等人!”

    康熙厉声质问:“既然有,那朕为什么没看到他们的奏折!”

    马齐说道:“他们保举的都是废太子,自然不算数,因此奏折都留中了。托合齐、凌普等人奴才也叫人拿了。”

    康熙指着马齐怒道:“你好大的胆子!这些人保举废太子自然有他们的道理,你为何私自将折子留中!还要抓人!”

    马齐从没见过康熙如此盛怒,直吓得缩在地上发抖说道:“奴才这是一心为公。”

    “好个一心为公!”康熙不住地冷笑说道:“那要是再有人保举胤礽,你是不是也要抓起来呢?”

    马齐说道:“奴才不敢!”

    康熙转身对张廷玉说道:“张廷玉,念你的折子。”

    张廷玉出班跪倒,从怀里拿出自己的奏折朗声念道:“。。。。。。。所谓无心为恶,虽恶不坏。望太子之过因心疾所致,伏请陛下念父子之情,施德化之道,外则以严医以药实致其病,内则以教诲,以盛泽感其心。倘能是太子病去身健,修心向善,则不仅是天家之福,也是天下臣民之福。”

    康熙听完说道:“有些事情,我得说明一下。废太子是朕独断专行。只因当时驻跸行辕,事起肘腋之间,许多事情晦暗不明。因此朕才为江山社稷想,为天下黎民想,乾纲独断废了胤礽。事后呢,仔细想想,太子的行为乖张,有些是捕风捉影,有些呢,又是遭了别人的魇镇。”

    说道这里,康熙拍着张廷玉的奏折说道:“这张廷玉书读得好,他时刻没有忘了圣人的忠恕之道。”

    佟国维说道:“皇上!您的意思是要复立太子?”

    康熙走到佟国维面前郑重地说道:“朕就是要复立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