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时代的结束(二)
八月末九月初,夏天只剩下一个尾巴,秋天的脚步临近。在一个雷阵雨的午后,王晓桦在历经十个小时的阵痛后产下了一个六斤重的小子。天还没有亮透,王晓桦就感到了不对劲,事到临头,不管在心里多么郑重其事地告诫自己要镇定,罗伟东在那一刻还是脑袋一片空白。还好那时才刚刚开始发作,王晓桦忍着腹坠的怪异感,提醒他衣衫未整。 生产的过程就不再详述,真得很痛苦,把孩子生下来那一刻,王晓桦觉得自己迎来了第三次生命,但是看到睡在自己身边的小家伙,这一切都是值得的。罗伟东也在外面也经历了从地狱到天堂的感觉。和当初陪着高斌还有陈锋等待jiejie,meimei生产的心情完全不同,罗伟东坐立不安,扒着门缝往里看,仿佛这样心里才能安定一点。直到护士出来报喜,母子平安,他的一屁股坐到了走廊的凳子上,然后面露笑容,如释重负。 王晓楠全程见证了外甥出生的过程,抱着孩子出来给爸爸,爷爷奶奶看过之后就去了婴儿观察室。王晓林的婚礼就定在九月下旬,王爸爸王mama现在正在王家村筹备。如果按照预产期,王晓桦刚好能出月子赶上meimei的婚礼,但是超出了十几天后,这已经不可能了。王晓桦痛得晕晕乎乎的时候还想到了这件事,虽然遗憾但是也没有办法。 这个孩子的出生,最兴奋的不是罗伟东而是罗mama。盼了这么多年,经历了这么多事,她终于抱上了孙子,孩子的小名是全家一早就定好的,就叫顺顺,希望他一辈子顺心如意。而梦想一朝实现,过于激动的结果就是回家以后,孩子的事罗mama几乎全包了,王晓桦月子坐得非常省心。而罗爸爸罗伟东就很哀怨,他们能抱孩子的机会屈指可数。不过他们似乎忘了,现在孩子还小,大部分时间还是得躺在mama身边睡大觉的。 王爸爸王mama知道二女儿生了之后,当天就坐车到了。小女儿的婚事要顾,二女儿坐月子也不能全抛给她婆婆,所以最后王mama留下,王爸爸在待了几天后回去在王大伯,大伯娘冯桂枝的帮助下继续准备。、 王晓林来看她二姐的时候,很是感叹了一番这个小外甥性子太慢。“你要是早点出来多好。能和爸爸mama一起送小姨出嫁。” “多大了还说傻话。顺顺这么小。能懂什么,快把孩子放回你二姐身边。” 孩子身子骨软,在月子里不宜久抱,在王mama的催促下。王晓林小心翼翼地递给了二姐。可能是她快要结婚,不久后也会有自己的孩子,所以抱顺顺的感觉和当初抱开心的有所不同,心更加的柔软,并且有着自己的期待。 王晓林出嫁那天,罗伟东作为全家的代表出席,而王晓桦只能在床上想象着热闹的景象。好的是这次罗伟东竟然拍了很多照片回来,还用相机的录像功能录制了一段婚礼上的视频,王晓桦看着盛装打扮的王晓林。想着第一次见到的那个还有点贪吃的小姑娘,感触很深。但是看看现在的自己,转眼孩子都生了,只能说时间是个神奇的魔法。 比起两个jiejie,王晓林的婚礼就比较折腾。路爸爸是小山村出来的大学生。毕业后娶了城里姑娘生了城里娃娃就落地生根,但是在老家父母还健在,老人家不想离开村子一直跟小儿子住。在他们的坚持下,南山市的婚礼结束后,王晓林和路采风跟着路爸爸,路mama一起马不停蹄地又赶着回老家再办一场。 “小林昨天说那里的盘山公路很难走,绕来绕去,她坐得都晕车了。”三朝回门过后,王mama和王爸爸就回到了省城,现在她正担心王晓林会水土不服,“山里的气温低,不知道她衣服有没有带足。” 王爸爸王mama知道二女儿生了之后,当天就坐车到了。小女儿的婚事要顾,二女儿坐月子也不能全抛给她婆婆,所以最后王mama留下,王爸爸在待了几天后回去在王大伯,大伯娘冯桂枝的帮助下继续准备。、 王晓林来看她二姐的时候,很是感叹了一番这个小外甥性子太慢。“你要是早点出来多好,能和爸爸mama一起送小姨出嫁。”
“多大了还说傻话,顺顺这么小,能懂什么,快把孩子放回你二姐身边。” 孩子身子骨软,在月子里不宜久抱,在王mama的催促下,王晓林小心翼翼地递给了二姐。可能是她快要结婚,不久后也会有自己的孩子,所以抱顺顺的感觉和当初抱开心的有所不同,心更加的柔软,并且有着自己的期待。 王晓林出嫁那天,罗伟东作为全家的代表出席,而王晓桦只能在床上想象着热闹的景象。好的是这次罗伟东竟然拍了很多照片回来,还用相机的录像功能录制了一段婚礼上的视频,王晓桦看着盛装打扮的王晓林,想着第一次见到的那个还有点贪吃的小姑娘,感触很深。但是看看现在的自己,转眼孩子都生了,只能说时间是个神奇的魔法。 比起两个jiejie,王晓林的婚礼就比较折腾。路爸爸是小山村出来的大学生,毕业后娶了城里姑娘生了城里娃娃就落地生根,但是在老家父母还健在,老人家不想离开村子一直跟小儿子住。在他们的坚持下,南山市的婚礼结束后,王晓林和路采风跟着路爸爸,路mama一起马不停蹄地又赶着回老家再办一场。 “小林昨天说那里的盘山公路很难走,绕来绕去,她坐得都晕车了。”三朝回门过后,王mama和王爸爸就回到了省城,现在王mama正担心王晓林会水土不服,“山里的气温低,不知道她衣服有没有带足 安慰道,儿行千里母担忧,安慰道,儿行千里母担忧,安慰道,儿行千里母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