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主席来视察,县长很紧张
陈力寒的被捕总算为震惊义宁的盗窃案,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柯续中、朱仁轩也终于松了一口气,为这个案子牵扯太多的精力,绅士、商家也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一个小毛贼闹得整个义宁县城鸡犬不宁。 特别是柯续中看到毎发一案,人们被窃贼折磨得心力憔悴,担惊受怕,苦不堪言,都伴随着深深的自责。本来抗战时期人民就苦,加上这一人祸的sao扰,县城有钱的人危如累卵,严重缺乏安全感,对窃贼偷盗深恶痛绝。 对陈力寒的审判,柯续中采取先追回赃物,再罚上一笔款,之后再判刑的办法。好在战时的义宁物资匮乏,有钱买不到东西,陈力寒偷到的钱几乎没用,都被查抄出来了退还失主。柯续中根据民意判了他五年刑,布告一出老百姓开心快活。 老百姓是高兴了,柯续中心里却高兴不起来,县监狱里人满为患。如果鬼子那天要攻城了,总不能带着满监狱的人躲鬼子去吧?带走没这个能力,放掉又怕出来糟践老百姓,不放又怕鬼子祸害他们,真是哭笑不得,左右为难。 不管怎样?再难也要面对,义宁县的大小事,柯续中没法逃避。这时,秘书王少北拿来一份译好的密电,告诉他后天熊式辉省长来义宁视察。省长能来义宁视察,这是天大的好事,说明义宁县在省长心里是有份量的。 在这样艰难的岁月里,熊省长不顾舟车劳顿来义宁县,边远偏僻又充满危险地方,真得是非常不容易。熊式辉对柯续中来说,不仅是简单的上下级关系,还有提携知遇之恩。虽说他这个县长是征来的,熊省长不支持、不点头,再有才干也就当不成县长。 这次熊省长要来了,除了叫王少北准备好汇报材料外,最重要的是做好安全保卫工作,要绝对保证熊省长的安全。估计省长出巡,能带一个排的警卫来就不错了,如果警察局、自卫大队力量不够,还要借助两总部的力量。 义宁县安全环境很差,四面都是敌占区,万一走漏风声,让日军十一军特高课知道了,熊省长的安全就会受到严重威胁。柯续中知道要解决省长的安全问题,还是离不开张任清、肖靖国、朱仁轩三人,便叫王秘书通知他们开个会。 毕竟是军人出身,一个电话打过去,不到十分钟就都来了。柯续中见人到齐了:“又有一个重要任务要交给各位。” 三人问道:“什么任务?” 柯续中:“熊省长要来义宁视察,安全保卫任务就交给你们来完成。” 朱仁轩:“省长要来是大事,半点马虎不得。” 柯续中:“那是,安全保卫由张科长负责,肖大队长、朱局长配合。” 张任清:“柯县长,我一个光杆司令怕负不起这个责。” 柯续中:“怕什么?他们俩都听你调遣,要人给人,要枪给枪。” 肖靖国、朱仁轩:“那是,那是,听从张科长指挥。” 张任清:“那好,肖大队长抽二十个人,朱局长抽十个人,我凑满一个警卫排。” 肖靖国:“抽得多了点吧?十五个怎么样?” 张任清:“不行,就要二十。” 柯续中:“行,老肖你就依了张科长。” 肖靖国:“好,听柯县长的。” 第二天上午,熊省长从铜鼓过来,铜鼓县长送到大塅县界就返回了。开路的是拉着警卫班的卡车,一马当先跑在前头。为了不吃卡车扬起的灰尘,熊省长的美国道奇轿车,带着警卫处长、秘书远远跟在后面开着。 快到县城时,道奇快速超越卡车跑到了前头,坐着警卫的卡车则灰头土脸紧跟其后,一步也没有拉下。如果是一般情况下,到了义宁城边的修河南岸,由于修河阻隔还是进不了城,靠人工趸船载运进城,不折腾个几小时才怪。 熊省长来了就不同,趸船撑到南岸等着,一大一小两部车一上船,工人们就飞快地撑向修河北岸南门码头。柯续中带着大小官员在这里迎接,小学生为省长献花,柯县长致欢迎辞,大家鼓掌欢迎。热闹的场面,让熊省长深切地感受到义宁人的真诚。 欢迎仪式搞完后,柯续中爬上大卡车送熊省长入住义宁宾馆。张任清早就在义宁宾馆恭候,为保证省长绝对安全,昨天过来时已把住客清退,整个义宁宾馆只剩下省里来的住客。张科长带的人只管宾馆外围,宾馆内安全由带来的警卫班负责。 中午,柯续中在宾馆设便宴招待熊省长。午休之后,熊省长来到县政府会议室,听取了柯县长的工作报告。熊省长对义宁县在大敌当前的形势下,克服困难,努力作为的工作态度表示赞赏;对柯县长有国防意识,民族意识,在支前任务异常繁重的情况下,忍辱负重,亲力亲为的做法表示满意。 谈完工作熊省长也同柯续中拉起家常:“你到义宁也有两年了吧?还习惯么?” 柯续中笑着说:“谢谢熊省长关心。现在已满了两年,我觉得义宁县很像我安徽老家,所以生活上还是习惯的。只是工作上有些压力,特别是这两个总部不好对付。” 熊省长:“知道,知道。王总司令和李总指挥的部队,都是十分难缠的。” 柯续中:“我的精力有百分之二十用来应付土豪劣绅;百分之三十用来与驻军各军官周旋;百分之二十办理省、地交办的各项事务;其余百分之三十用来治理地方政治。我的能力有限,压力不小。” 熊省长笑得合不拢嘴:“不错,不错。一个完全没有行政经验的人,被我强行征来做县长,这在民国历史上也是没有过的。我也打听过了,你这个县长当得不赖,义宁人民很拥护你的。” 柯续中诚惶诚恐:“全靠熊省长栽培,续中当肝脑涂地报答省长的知遇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