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2章 有意思的满文人名
满文人名,从名字的含义而言,可谓纯朴之极,并极富兴味,所有人名完全撷取于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充份表现出纯真朴实,康健勇毅,活泼愉悦等特色。 以动物命名的有「老獾」「鸟」「翘」「驼峰」「狗虱」「硕鼠」「公羊」等,这些都是奔驰于大自然中为人熟习的动物。 用植物及农具命名的有「根芽」「白菜」「豌豆」「豆腐』「稗子」「松子』「麦子」「人参」「高梁」「桃」「艾」「犁骅』「锄头」等,从这些命名,可见满族是以打牲、耕种、饲养家畜及以渔捞维生的民族,与蒙古族的游牧迥然不同,因为广袤的松辽平原,沃野千里,较之江淮平原犹有过之,地理条件有利于耕种。 以兵器命名的有「兵之态势」「肩甲」「钲」「武」「鞘」「镞」「防矢棉帘」「长披箭」等,由古籍得知,满族是用矛而不用盾的民族,也可说是勇于攻击而不重防御的民族,从这些命名观之,极为吻合。 另外以器物、装饰品、长相、信仰命名的如「弱小」「幼」「瞎」「秃子」「瘸子」「前奔颅」「鬼祟」「细高」「馋」「馋勇士」「饭桶」「酒曲」「琥珀」「丑鬼」「刚强」「海东青勇士」「为首的」「汉人勇士」「畋猎首领」「肯哭勇士」「奇勇士」「奇学者」等,这些极富趣味的名字。 几百年后的今天读来彷佛这些人活生生的就在面前,刚强的性格,魁梧的身材,带着弓箭,善于畋猎,好酒贪杯,聪明智能,朴质无华,信萨满教…以这些名字,大家足可勾绘出一幅满族勇士肖像了。 比如:多尔衮三兄弟的名字就非常有趣。“阿济格”的意思是“小儿子”,努尔哈赤在起名时没想到小儿子后面还有两个小儿子,“多铎”的意思是“胎儿”,“多尔衮”的意思是“獾子”,是希望其象獾子一样的结实健康、机灵活泼吧,说明多尔衮生下来时体质可能不会很好,可见努尔哈赤对阿巴亥所生三子的宠爱。 努尔哈赤最小的第十六子是费扬古,意思是“幺儿子、老疙瘩”。 而这个老十六只活到20岁,就被皇太极赐死。称名不道姓——满族人名,清代满族人只称名而不道姓,人们总是将其名字的第一个字当成他的姓,于是引起世代异姓的误解。例如祖孙四代人,祖父名崇礼,人称崇大爷,父名恩佑,人称恩大爷,子名扎拉丰阿,人称扎大爷,孙名瑚图灵额,人称瑚大爷。 这样,人们以为这一家四代人分别姓崇,恩,扎、瑚,分明是一辈一个姓,因而说满族人没有准姓。这是清代满族人只称名而不道姓所引起的误解。要弄清满族人的姓氏,必须弄清‘哈拉”和“穆昆”。 女真人形成父系血缘组织,“哈拉”是氏,“穆昆”是族。一个大的血缘集团是一个哈拉,根据亲缘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再划分为次级的血缘集团,即形成一个哈拉之内的一些个穆昆。 哈拉是大的范围,穆昆是包括在其中的小的范围.这里所说的女真人的氏,相当于汉族人的姓,如张、王、李,宋等,在女真人则有富察氏,费莫氏、瓜尔佳氏等。汉族人说姓张,满族人说halafuca(哈拉富察)。 在清代编纂的满语词书中,hala释义为“姓”,mukūn释义为“族”。说明它是血缘集团,哈拉就是满族人的姓氏。汉族人见面问对方“贵姓’。 满族人用满语问“sihalaai”(你姓什么),对方答称“minihalasakda。”(我的姓是萨克达。) 血缘集团向地缘集团发展。女真人在氏族制时期“凡出兵校猎,……各随族党屯寨而行。”这里说的族党就是血缘集团,屯寨就是血缘集团。努尔哈赤以这种氏族制时期留下来的组织形式为基础,建立八旗制度。 血缘的hala和mukūn向地缘的gaan和falan发展。gaan释义为“乡”,falan释义为“里”。同居一个gaan(译为“嘎山”)的人构成一个地缘集团。 一个gaan内可能包括数个哈拉,即数个血缘集团合居一gaan内,构成一个地缘集团。人们“各随族党屯寨而行”去围猎,选一人持大箭任指挥,满语称大箭为niru(牛录)。 编旗时即以牛录为基本单位,任命niruiejen管理。当时女真社会中,血缘集团和地缘集团并存,凡一个血缘集团的人数够编一个牛录的,即编成一个牛录,大多任命其halada为牛录额真。 凡一个地缘集团内数个血缘集团合起来人数才够编一个牛录的,就将此地缘集团编成一个牛录。大多任命其gaanda(嘎山达,即一乡之长)为牛录额真。 因此,八旗牛录有由一个血缘集团构成的,也有由包括数个血缘集团的地缘集团构成的。 女真人编旗后,哈拉未受任何影响而照旧存在。每个哈拉有自己的哈拉达,一直保持到辛亥革命后一些年。 在清代,旗人家每生子女,必须到牛录额真(后改称牛录章京)处申报户口,还必须报知其哈拉达登记。女真及其后世满族严格保持族外婚制。 年深日久,族人不能尽识,全靠哈拉达掌握姓氏,所以青年到了男婚女嫁之年,介绍婚姻必须通过哈拉达,以防族内婚姻发生。终清之世,满族人世代不离牛录,也就是不离氏族制时期传下来的血缘集团和地缘组织这是清代满族人只称名而不道姓的根本原因。这个传统是氏族制时期留下来的。 满族人自从在血缘集团和地缘集团的基础上编旗后,大约三百来年固定在牛录中,所以始终不变地保持着称名而不道姓的习惯,这个习惯也为八旗汉军和八旗蒙古所接受。 女真人在编旗以前,或是一个哈拉聚居,或是数个哈拉聚居而形成一个嘎山。这样的“族党屯寨”是自然形成的,而牛录则是依政府法令编成的,带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性。清代满族人严格固定于一个牛录之内,住则居于一处,出兵围猎则编成一队,调动移驻则全牛录一同行动,调至新地仍聚居一处。 年岁久远,人们世世代代不离牛录,自然保持只称名而不道姓的习惯,姓氏由哈拉达掌握,决不会发生族内婚姻之弊。 辛亥革命后,八旗制度废弃,牛录章京和哈拉达相继逝去,所以现在不少满族人已经不知道自己的哈拉了。 满族人的名字满族人入关后,受到汉族文化很大影响,这也表现在人名方面。满族人取名有用汉语词的,也有用满语词的。 用汉语词所取的名字容易理解其义,无需多加解释。兹列出一些清代满族人用汉语词取的名字,如文元、永祥、常明、崇善、富祥、景和、贵福、瑞明、福海、寿山、庆成、德昌。由这些例子明显看出,清代满族人用汉语取名皆选用吉利字眼,与汉族人取名选字相同。满族人用数字取名,这是一个特点,也是满族的传统,并非来自汉文化,其命名法是根据该人出生时,其祖母八十六岁,就以“八十六”名之。某人出生时其父六十一岁,就以“六十一名之。 这个取名法存有纪念之意,是很别致的。用数字取名,满语,汉语皆可应用。例如某人名那丹珠,取自出生时其祖母七十岁,那丹珠(nadanju)为满语词“七十”。 从这些满语词的人名看,也可看出满族受汉文化影响的迹象,如吉祥富贵之类的意思。女真人传统的取名原则,没有平安吉庆、福禄寿喜,升官晋爵等含意,而是很自然朴素的。 其原则如下:其一,按长幼顺序。 头生子名aji或ajingga,次子名jacin或jacingga。最末一子名fiyanggū,就是北方汉语所谓“老儿子”,给他取乳名“老嘎达”。清代名将费扬古就是满语fiyanggū的音译。 其二,因自远祖以来世代狩猎,故多以有关狩猎的词命名,如mergen、galiu等等。 其三,因同一原因而以禽兽名取人名,如尼玛善(nimaan)等等。 其四,为祈求孩子好养活,取名阿克丹(akdan),意为有依靠;阿克敦(akdun意为坚实,结实)、怀塔布(hūwaitabu。意为拴住)等等。 其五,根据相貌取名,如穆隆额。(murungge)意思是相貌相似,多指这个孩子面貌生得象其父母或长辈某人)。除此以外,还有不少是用物名、地名等取名的。 满族入关后,特别是到了清代中后期,满族人受汉族文化影响日多,不论用满语词或汉语词取名,按汉族人取名原则和习惯命名的越来越多了。 满族人的命名习俗,在其入关前,有着强烈的随意性,一切事物都有可能成为人的名字,信手拈来毫不考虑。如:皇太极,原作“黄台吉”。满蒙习俗喜欢在“台吉”前加上表颜色的“黄、红”等词。后来称汗后有人谄媚,奉承说跟汉人的“皇太子”听起来很象,后来史书中就改为“皇太极”。 阿济格——幼,小;多尔衮——獾;多铎——胎儿;太祖第16子,费扬古——老生子;萨哈连——黑色;努尔哈赤——野猪皮;舒尔哈齐——小野猪;顺治第一子,牛纽——眼珠;阿敏——后鞍桥;舒尔哈齐长子;岳托——呆痴,傻子;代善长子,太祖另一弟,雅尔哈齐——豹皮;苏克萨哈——大腿;马齐——拴(革 秋)的铁钩子;尼堪——蛮子相;傅喇塔——烂眼皮;席特库--尿炕孩子;何和哩(何和礼,开国五大臣之一)——上牙磕下牙;索尼——你们的;噶礼——让他拿来; 取名是一种文化现象,表现人们对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愿望。历史上不同民族有其各不相同的命名习惯,反映着民族文化特征。 17世纪的中国满洲人,从居住于东北一隅,到稳固地统治全中国,民族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族人的起名也同时产生变异。 人们的名字是在初生或童稚时期,由家长起定,所选择的文字,蕴含了家长的期望。17世纪满人为子孙起的名字有多种含义,兹缕列于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