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万历恶霸地主在线阅读 - 第一九一章 高产作物难推广

第一九一章 高产作物难推广

    在沈磊这里下南洋计划顺利展开,不少失意读书人来到台湾寻找机会,为之开办的干部培训班为沈磊培养起急需的干部之际,大明也算是差点儿完成了一个阶段性任务。

    这个阶段性任务就是五省总督陈奇瑜成功将高迎祥围困在车厢峡,据说李自成、张献忠等都在里面。而陷入绝地又兵力比官兵少加粮草不足情形下的义军又是据说李自成与顾君恩商议,义军拿出所有财物收买陈奇瑜身边人求降。这是否确实肯定成疑,因义军同样手段不止用过一二次,只是这次行贿很成功,并由受了贿赂的将领劝说陈奇瑜才同意。

    接受投降实际上应该不是大错,错是错在陈奇瑜对义军并不甄别,没有将义军头目扣下,而仅是让他们百人一队派一官军押送回乡,不料才出车厢峡不久义军复反,本来可能让局面暂时稳定一些时间并立下大功的陈奇瑜因自己的错误黯然贬职。

    这个案例放到参谋部上一讨论众人大哗,这样低级的错误也会发生在参谋部的人都有些不可思议的感觉。这是他们有沈磊这甄别善恶、分开官兵、劳动改造等一系列行事规范,加这些年确实有效眼界看高了的缘故,那知道大明那里对各种俘虏完全没有一个统一的处理方式,完全凭个人意念。

    比如说后世就有人认为要是此时洪承畴为五省总督肯定是大开杀戒,这义军至少会消定一段时间,从此不成气候也有可能。但这只是假如,根本上分析乃是大明连处理俘虏上也没有做好,不是失之太宽就是失之太严,更关键在于没有一个转化措施。

    而沈磊这里因对抓住的海盗处理经分化、惩恶、劳改,现在绝大多数人已经成为正常百姓,或力加入预备军为下南洋出力。因为自己这里处理俘虏比较成功,因而陈奇瑜这次失误在参谋部讨论时一点借鉴作用也没有,纯是一个反面教材。

    在崇祯七年大明形势能让沈磊这里跟踪关心并研究一番的也就是陈奇瑜的差点儿成功,关心这个事主要还是因为农民起义军的活动对移民影响很大,特别是义军都是流动作战,其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会造成一大批家破人亡的流民。

    这倒不全是义军为祸或存心如此,乃是义军攻打城镇筹粮及官府剿灭战事、城镇守备的共同作用。至于多少人死于这些战事,具体是那一方直接、间接所为,造成平民直接或间接死亡、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实在是不可能分清楚的。

    因为这些悲剧必将发生,一个平民虽可能具体在某一方作用下惨死的,实际上乃是双方的共同作用。因而义军到了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会产生难民,此时虽通过黄河是主要的移民来源,但义军的行动也引起沈磊很大的重视,因为在众多战争难民中可以找到甘愿移民的人!

    只不过义军行动没什么规律,真是游击战的行为,一味避实就虚瞅准机会打一下。在敌众我寡敌强我弱游击战乃是必然选择,但习惯了游击便成为了无根浮萍的流寇外,带连太多地方遭受反复蹂躏。

    无根浮萍长不成参天大树,反复争夺也使得太多地方残破、丧失生气。这也是李自成如滚滚潮头让他轻易占领了京城逼死了崇祯,才一次失败就彻底退潮,一点韧性也没有的原因所在----主要是他刚建立的根据地并没有多少财力。

    而且他是唱着吃他娘、穿他娘,闯王来了不纳粮进京城的。本来一个政权不可能不收税的,李自成迟早也是要让农民纳粮的,只可惜他一败连过渡时间也没有,为抗清只能征粮,可此时大户基本上吃光了,向农民征光环也破了。

    这些是后面发生的事不论,但论及收垅移民此时义军大范围移动作战,除了原来的陕甘、山西又添了河南、湖广等地。如此快速流动让组织移民十分困难,因为这不是买张火车票就能到达海边乘船就可到达台湾的时代,也不是组织几十个人长途跋涉,仅保障几百、几千人长途移动时的吃饭问题就够麻烦了。

    虽然沈磊的人可以用金钱买到粮食,可也不是处处地方有足够的粮食,加上有些地方比较危险,所以预判义军的行动可以作好一些预先安排。比如在什么地方收拢人口,沿什么路线走,在某处准备些什么物资,要不要打点一下地方势力或接应一下等就可以减少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