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永田铁山
说到石原进入参谋本部作战课长,按照日军惯例,陆大前五名毕业生就是应该在军部核心中的核心——参本作战部供职的。但石原莞尔是个另类,不能以常例衡量,他那也不知道是张狂还是变态的脾气几乎使所有稍微正常一点的人对他都敬而远之。甚至用一句话来讲就是:“石原君的周围除了流氓和黑社会之外,就没有正常人”。所以堂堂陆大次席毕业生,除了刚开始在教育总监部当过几个月的校稿员之外,居然没有进过任何陆军中央衙门,一直是边缘人。这次石原之所以能够进陆军中央,是因为陆军省军务局长永田铁山少将的大力举荐。永田铁山当时是统制派的头,首先是想把这个国民英雄拉过来,其次也看中了石原莞尔的“行动能力”。石原也正好还想大干一把,把他那个“最终战争论”付诸实现,现在给出的位置是陆军里面权力最大的作战课长,岂有不从之理? 日苯陆军里面敢于不从永田铁山的人很少。永田铁山是日军主流派别统制派的龙头老大,更要命的是,他是裕仁天皇在陆军中的代理人。永田铁山1884年1月14日生于长野县乡村医生家庭。并以陆军士官学校第一陆军大学第二(第一是梅津美治郎)毕业,是统制派龙头创始人。近代日苯的军国主义根源,深植于其赖以立国的天皇制度及其据以变法图强的明治宪法。“明治宪法”它是以年普鲁士宪法为蓝本的钦定宪法,宪法规定,陆海军有权跨越内阁直接向天皇汇报。而天皇呢,有着统帅权。这是日苯军国主义的根源。因为内阁首相是民选的议会执政党或执政联盟推举的,而天皇是世袭的,这就等于民选政府控制不了军队。九一八事件时候的日苯首相,就对天皇抱怨说,他既没有参谋本部的报告,也没有外务省的报告,日军动向他靠报纸了解。 内阁控制不了陆海军,后来发展到陆海军反过来控制了内阁,原因是任何政党要组阁,就需要陆海军推荐陆相和海相,陆军根据这条规矩,对他们看不中的政党,就拒绝参与组阁。而且即使组阁成功,首相也要看陆军的脸色,因为陆军可以随时命令陆相辞职,从而逼着内阁总辞职。 绕来绕去,大家明白了日苯这个所谓的立宪君主制国家,实际上政府的兴废,被陆海军控制了。那么谁控制陆军呢?秘密就在这里,日苯陆军是谁?控制日苯陆军的,是参谋本部、陆军省、教育总监部,这三个机构分别负责军令、军部、军训。而在昭和年间控制这三个机构的嘛,实际上并不是这三个机构的最高长官,而是其中两个关键的课长,一个是陆军省军务局的军事课课长,另一个是参谋本部作战部作战课课长。也就是说,所谓的大日苯帝国,真的掌权人是两个不起眼的中层佐官。这是昭和年间日苯陆军独特的怪现象:下克上。 根据后世历史的研究,九一八事变时,日苯陆军主要被由中层参谋军官组成的一夕会所控制。所谓一夕会,是从20年代日苯驻瑞士武官永田铁山、驻苏联武官小畑敏四郎和巡回武官冈村宁次3人发起的所谓“巴登巴登集团”发展起来的,一九二一年十月二十七日,在德国南部「巴登巴登」一家温泉旅馆中,参拜了西游欧洲的摄政太子裕仁(昭和天皇)后,秉承太子打倒山县有朋一系军阀的密旨。有士官十六期三杰之称的永田铁山(驻瑞士武官)、小畑敏四郎(驻俄武官)、冈村宁次(参谋本部员)三人相聚海外,畅谈达于深夜,巴登巴登聚会内容浅薄,但被日苯近代史所视甚高,3个参加者和他们拟就的11人名单,11人都成为后来日苯军界的重要人物。他们是日苯赖以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昭和军阀的核心骨干。武官永田铁山;驻莫斯科武官小敏四郎;巡回武官冈村宁次;驻瑞士武官东条英机;驻柏*官梅津美治郎;驻伯尔尼武官山下奉文;驻哥本哈根武官中村小太郎;驻巴黎武官中岛今朝吾;驻科隆武官下村定;驻北京武官松井石根、矶谷廉介。巴登巴登聚会的1921年10月27日这天,被视为昭和军阀诞生的第一天。一个小细节是东条英机(石原莞尔称之为东条上等兵)尽管他后来出任日本战时首相,只因为在士官学校中比“三羽乌”低了一年级,在巴登巴登除了替永田铁山点烟和站在蒸汽浴室门口放哨,便无别的事可做。既不能列入“三羽乌”之内,更不能参加他们的讨论。 战后的日苯历史学界,并不是没有检讨过侵华战争的教训,他们深挖了日苯陆军的各种史料甚至八卦,得出了一个神奇的理论:九一八事变乃至后来的七七事变,是一帮子大佐们在大尉们的帮助下,顶住了大将们的压力,为大泥轰帝国开疆拓土,所以日苯陆军高层错误在于管教不严,日苯政府应该无罪释放,日苯天皇是被蒙蔽的受害者,日苯国民更是无辜被拖累,你们各国要怨,就怨命不好,遇到了陆军一帮子想升官的科级干部。 实际上,历史的真相是昭然若揭的。日苯陆军是一个早已国家化的军队组织,无论是入侵东北还是入侵华北乃至对中国的全面侵略,都是需要高素质军官团集体长年工作的结果。国与国的战争,其策划执行,必须倾国之力。而且,一夕会怎么可能吸引了那么多的日苯陆军中坚分子参与其中?或者咱们换个说法,为什么日苯陆军军官一参加一夕会就飞黄腾达成为日苯陆军核心团队成员?为什么大佐永田铁山能够在九一八前后实际控制庞大的日苯陆军? 答案并不难找,永田铁山是直接受命于当时的皇太子,后来的昭和天皇裕仁,组织了后来发展为一夕会的这个小团体。裕仁其实和很多问题青年有很多共同性:童年家庭不幸,成年婚姻不顺。裕仁的父亲大正天皇自幼多病,曾患脑膜炎留下后遗症,40岁又患脑血栓,转为精神病。病情发作时,天皇常常在大庭广众之前做出一些可笑的举止。如在观看军事演习时,他会突然跑下检阅台,打开士兵的背包乱翻一通。一次,当他出席国会开幕式的时候,心血来潮,一边傻笑,一边把讲演稿卷成圆筒,放在眼睛上,对着外国使节们乱照一气。政界元老感到不能再让他大出洋相,丢日苯人的面子,便于1921决定由太子裕仁摄政。晚年时,大正天皇已经处于精神错乱状态。可是,大正天皇实际上并非一个弱智昏君,正相反,他在位期间,曾经两度维护宪法,把军阀巨头赶下台。 大正时代开始时,政治上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调和军部推行的急剧增加军备与严重的财政困难的矛盾。经过日俄战争,日苯将朝鲜和中国东北南部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这使军备的需求急速膨胀。1912年12月,西园寺公望内阁因陆军部要求扩军两个师团而集体辞职,由军阀巨头桂太郎接替。但桂太朗的上台,引起了普遍的抗议风潮,东京爆发第一次护宪运动。立宪国民党和立宪政友会提出“打倒阀族,维护宪政”的口号。这一运动的幕后支持者是企图从军阀、官僚手中夺取政权的产业资本家。1913年,反对党提出弹劾内阁案,迫使国会休会。愤怒的民众包围国会,袭击警察局、派出所,动荡波及大阪、神户等大城市,形势恶化。大正天皇出面干涉,表达了希望维持政局稳定的意愿,桂太郎内阁因此下台。资产阶级民主运动战胜保守势力,史称“大正政变”。 以第一次护宪运动为起点,要求政党政治的民主运动发展起来。1924年终于实现了政党议会,这个成果被称为“大正民主”。 后来元老派的大军阀山本权兵卫组阁后,提出更大规模的扩充海军预算案。人民再次掀起护宪运动,把山本内阁轰下台。 大正天皇一再得罪军阀,所以他的病情急剧恶化,其实很值得可疑,而在大正天皇最厌恶的军阀中,有一个叫山县有朋,山县有朋(YamagataAritomo,やまがたありとも、天保9年闰4月22日(1838年6月14日)—大正(1922年)11年2月1日)日苯明治、大正时期的军事家、政治家,两届首相,日苯近代陆军的奠基人,长州藩(今山口县)中间出身。山县有朋和伊藤博文是明治天皇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的左膀右臂。甲午战争时期的战争指导权,是牢牢地把握在首相伊藤博文手里的。伊藤博文虽然是个文官,但是作为明治维新的元老,他镇得住山县有朋这帮子骄兵悍将。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时,山县有朋任第一军司令,率军入侵朝鲜。连战连捷,成为日苯第一个跨越鸭绿江的统帅。第一军一路发展顺利,很快打下了旅顺,山县有朋瞬间膨胀,脑子发热,决心一路打到北京,这就犯了伊藤博文的忌讳,因为伊藤博文是一个有战略头脑的人,他清醒地认识到日苯国力还弱,只能追求有限的战略目标,速战速胜。如果为了满足前线司令员个人成名的欲望,攻进北京灭亡清朝,就会牵动列强在华利益,而且引起中国人民的抵抗,导致日苯陷入长期战争的泥潭。